• 虛實經濟相融相濟唯有“加油干”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施建平    時間:2017-03-24





      前段時間,實體經濟企業家代表與虛擬經濟大佬展開了一場隔空“辯論”。縱觀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爭,實際上是舊實體經濟與新實體經濟的爭奪。傳統企業拒絕新變革,就會被新實體經濟淘汰,經濟的發展永遠也阻擋不了歷史前進的車輪。靠什么攻堅克難?答案只有主動創新融合,加快轉型升級,“擼起袖子加油干”。


      今年全國兩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實體經濟從來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當務之急是加快轉型升級。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報告還提出提振實體經濟的一系列具體措施: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面提升質量水平。


      李克強總理在1月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對“虛實經濟之爭”給出清晰的定論。網店是新經濟,但直接帶動了實體工廠的銷售;快遞業作為新經濟的代表,同樣既拉動了消費也促進了生產。這些典型的新經濟行業,實際上都是生產性服務業,都在為實體經濟服務,也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要正確認識實體經濟的內涵:實體經濟是一個相對于虛擬經濟的概念,不是僅僅包含制造業,而是涵蓋著一二三產業。順應生產力發展新要求,加快培育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是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和實體經濟升級的重要途徑。要用新經濟、新業態、新動能的蓬勃力量,推動傳統產業,尤其是實體經濟更好適應經濟轉型。要讓傳統產業插上新經濟的翅膀,用新動能帶動傳統動能轉型升級。


      商業歸根到底是實打實的貨物和商品,互聯網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猶如汽車、電器、燈泡……新實體經濟實質上是虛實結合,即“互聯網+實體”。虛實融合正是為實體經濟賦能的重要途徑,也是振興實體經濟的大勢所趨。


      中國經濟在歷經30年高速增長之后,進入到緩中趨穩階段。整個經濟體將迎來新渠道、新技術、新傳播方式的裂變與重構。當下我國經濟的弱增長,核心在于傳統供需結構的嚴重失衡,產能明顯過剩。如何迎難而上,砥礪前行?解決實體經濟的壓力,調結構、促轉型是必由之路,傳統產業應跟上時代律動,屹立潮頭。


      食品工業既是實體經濟的代表,也是連接農業與消費端的紐帶,食品大佬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相繼提出“提高產品質量,創造品牌,從安全轉向健康”,是食品行業下一步的目標。在新的歷史時期,無論是產業重構、產品升級,還是消費迭代、中產崛起;無論是增速放緩、變局增加,還是渠道變化、資本刺激,中國都需要“工匠精神”“企業家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干”才是硬道理。


      有夢想就有希望,唯有實干方可興邦。而在發展新實體經濟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企業家精神”。掌舵人每一次適時調整路線,校準方向,都會避免偏航的風險。企業家發揮的重要作用在于生產要素配置、技術、組織和制度創新等,這是任何國家發展實體經濟所必需的。(施建平)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保護生態不會阻礙而會促進經濟發展

      新形勢下,必須深刻認識保護生態環境與發展經濟之間的互促共進關系,在尊重生態環境規律的基礎上,合理利用生態環境,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017-03-29
    • 經濟企穩勢頭更明朗 運行新變化需關注

      多位專家認為,無論是宏觀數據還是微觀感受,今年以來我國經濟企穩態勢愈加明朗,而且相關數據顯示經濟運行呈現一系列值得關注的新變化。
      2017-04-13
    • 分享經濟來臨,我們準備好了嗎

      “支持和引導分享經濟發展,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眾生活。”繼去年首登政府工作報告之后,“分享經濟”今年再度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成為兩會熱議話題。
      2017-04-17
    • 借力分享經濟 實現共享發展

      當前,互聯網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以協同共享為原則的分享經濟在世界范圍內呈指數級增長。分享經濟可以成為我國實現共享發展的新方案之一。
      2017-04-1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