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要做好“科技強國”基石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12-16





      12月10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22年經濟工作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其中,科技政策方面強調,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化產學研結合;完善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形成扎實的科研作風。


      幾天前的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同樣強調,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繼續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兩次會議均重點提到了“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顯示出在加快建設科技強國過程中,企業的“基石”作用十分關鍵。


      當前,我國的科技創新工作主要由各大高校機構、科研院所承擔,企業與高校之間缺少鏈條式聯系,難以直接實現從科技創新成果到生產力的轉化。在今年9月27日召開的“2021科創領軍者峰會”上,數十位科創板上市公司董事長及業內專家共同呼吁:我國須建立完整自立的科技創新體系,產學研合作已經成為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主要路徑。


      事實上,產學研合作目前還存在一些待解難題,比如科研院所與企業因需求、理念存在差異,難以有效匹配對接;產學研各主體間信息不對稱、融資渠道不夠順暢;企業在成果轉化方面的“二次創新”不夠等。


      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如何才能推動科學研究向高精尖發展,加快應用基礎研究成果轉化,打通產學研用通道?


      轉變傳統理念,培養創新思維。在新時代,企業創新的核心在于“升級”發展思維,側重點需從以往的硬資源(土地、設備、廠房等)轉向軟資源,知識、技術、管理、數據、企業家精神等應受到企業的格外重視;同時,需要改變零和博弈思維,形成雙贏、多贏、共贏、全贏的格局。


      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咬定”人才不放松。人才是推動科技發展的重要原動力,也是科技創新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得人才者得天下”,企業在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建設一流人才隊伍的同時,要拓寬科研人員發展通道,完善薪酬、股權等多元化激勵機制。企業“咬定”人才,才能在全球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占得先機,實現人才強企目標。


      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企業要在各自主營賽道上扎根市場,發現一線需求,有針對性地提出科研問題,進而通過對接科研院所形成科研課題,使得產學研各方能夠有的放矢。創新成果更貼近需求,更具有實際價值和現實意義。


      資金精準投入,加快產品轉化。2019年,科創板的設立拓寬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進一步降低了融資成本、提高了融資效率;2021年北交所成立,著眼于解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助力中小企業發展的力度也不斷增強。下一步,科創企業需要將募集資金精準投放,立足創新成果轉化,不斷做精產品、做強品牌影響力。


      企業要做好“科技強國”基石,前提是強化創新主體意識,“升級”思維、“咬定”人才,立足市場主動促進產學研結合,最終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助力下,用產品力打造品牌內核,增強國際競爭力。


      轉自:證券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時不我待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時不我待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習近平同志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再次強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奮斗目標,為我們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指明了方向。
      2018-08-0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