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僅僅守住紅線是不夠的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1-18





      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紅線”一詞頻繁出現在我們的工作生活當中。伴隨著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的發展、海洋生態環境壓力的加大,各級海洋管理部門也紛紛將“紅線制度”引入海洋,制定并出臺了海洋生態紅線制度,劃定了海洋生態紅線保護區域。根據媒體報道,我國11個沿海省(區、市)均已建立起了海洋生態紅線保護制度,全國30%的管轄海域、35%以上的大陸岸線被納入了生態紅線管理。


      可以說,海洋生態紅線的劃定給海洋資源環境管理開出了負面清單,讓管海用海者和執法者,有了最根本的遵循,明確了我國海域海島、濕地岸灘開發利用的底線所在,讓社會公眾、海洋保護志愿者參與監督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有了確定的目標和方向。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的建立,在保護海洋生態脆弱區、敏感區、特殊功能區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使我國重要的海洋生境、魚蝦蟹產卵場、濱海濕地,白海豚、紅樹林、海草床等瀕危的海洋野生動植物資源及特殊的海島、地形地貌等可以得到有效保護。


      于是,隨著紅線區域的劃定,許多人開始以守住紅線為榮、為傲。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慢慢形成了這樣一個觀念:只要守住了紅線就萬事大吉,一切“OK”,也就有了不錯的政績,就對得起子孫后代了。確實,對經濟飛速發展,土地、海域、海灘、港口、岸線等資源十分稀缺,環境壓力不斷加大的沿海地區來說,要守住“紅線”實屬不易。在這里筆者也不想否認,有關各方為守住紅線所付出的辛勞,承受的壓力,展現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海洋生態紅線劃定的初衷和現實的成果來看,海洋生態紅線保護的區域只是海洋自然資源中最需要保護、最值得關注的核心區域,這個區域僅占海洋的很少一部分。從這個角度來說,守住了紅線,其實也就僅僅是守住了底線和及格線,達到了最低標準。但是如果把這最低標準,當作追求目標的話,那是達不到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要求,也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這就好比一個學生,他的成績達到了及格線,不再是差等生一樣,但與優秀生相比還是有相當的距離。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不應也不能把目標僅僅鎖定在


      守住紅線上,而應有更高的標準和更大的追求,這就是盡可能地遠離紅線。


      遠離生態紅線,需要我們要有保護海洋環境,加強海洋生態文明的自覺意識,充分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現實含義,充分認識碧海藍天的價值所在和對于未來發展、海洋資源永續利用的重要意義。


      遠離生態紅線,要求管理部門和執法者,履職盡責、敢于擔當,高標準嚴要求,切實做好海洋自然資源的管理、監督執法工作,堅持“順應自然、合理開發”、落實好節約集約用海等原則。


      遠離生態紅線,要求有關各方,勇于創新,開拓奮進,切實落實好生態島礁、藍色海灣、南紅北柳、和美海島及海域海島生態示范修復等工程建設。


      遠離生態紅線,需要海洋科技工作者攻堅克難,取得并運用更多的科研成果,為海洋管理、執法、生態文明建設等提供支撐……


      總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合力,僅僅守住紅線是不夠的。讓我們攜手并肩、共同努力,管好用好海洋,遠離生態紅線,向著水清、岸綠、灘美、島麗、物豐、人海和諧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進發!讓海洋為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新更大的貢獻。(林間)


      轉自:中國海洋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