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個嚴防為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劃出紅線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1-20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四部委印發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意見中提到“五個堅持”“五個嚴防”,這是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其他三部委下發的指導意見,某種程度上為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劃出了不可踐踏的紅線,正當其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現實糾偏意義。
     
      一是堅持創新探索,防止“新瓶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意見要求創新工作思路、方法和機制,著力培育供給側小鎮經濟,努力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產城融合、惠及群眾的新路子,不是對建制鎮的修修補補,也不是對產業基地的公共服務配套,而是要求產城融合供給側創新和惠及人民。
     
      二是堅持因地制宜,防止盲目發展、一哄而上。意見要求從各地區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控制數量、提高質量,體現區域差異性,提倡形態多樣性,不搞區域平衡、產業平衡、數量要求和政績考核。事實上,正是上述問題給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的整體形象造成了較大破壞,立即剎車十分必要,尤其是對政績和平衡的追求抹殺了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的初衷。
     
      三是堅持產業建鎮,防止千鎮一面和房地產化。意見要求立足各地區要素稟賦和比較優勢,挖掘最有基礎、最具潛力、最能成長的特色產業,做精做強主導特色產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特征的獨特產業生態。提出嚴防房地產化,某種程度上切中了目前小城鎮建設的亂象要害。各地區要綜合考慮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吸納就業和常住人口規模,對產業地產和住宅地產的交易期限要嚴格控制,嚴格防范“假小鎮真地產”項目。
     
      四是堅持以人為本,防止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意見指出圍繞人的城鎮化,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提升服務功能、環境質量、文化內涵和發展品質,打造宜居宜業環境,提高人民獲得感和幸福感。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是為建設而建設,也不是回到粗放發展的老路上,要在追求城鎮經濟發展的同時,追求更文化、生態、質量等更全面的發展。為此,必須嚴格控制生態紅線和耕地紅線,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飯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五是堅持市場主導,防止政府大包大攬和加劇債務風險。意見要求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要求,創新建設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務手段,推動多元化主體同心同向、共建共享,發揮政府制定規劃政策、搭建發展平臺等作用。一些地方政府按照傳統開發區模式來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忘記了特色小鎮建設體制機制“活而新”的基本要求,甚至重啟了先前開發區建設式的基建和招商模式。殊不知,一些地方政府的開發區模式已經埋下了短期難以彌補的隱性債務禍根,目前正在逐步發酵。因此,必須避免盲目舉債建設,統籌考慮債務風險和小鎮建設資金來源及可持續性發展問題,不能讓特色小鎮舉債建設成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另一個入口。(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 張曉歡)
     
      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適時糾偏確保特色小鎮走上“正途”

      正在進行的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推薦中,住建部明確要求不得推薦以房地產為單一產業的小鎮,并要求被推薦的小鎮需實施并儲備一批質量高、帶動效應強的產業項目。全國各地如火如荼進行的特色小鎮建設將被拉回“產業立鎮”的正途。
      2017-06-23
    • 特色小鎮建設要力求特而強

      特色小鎮建設要力求特而強

      住房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劉志峰在日前舉辦的“遇見中國特色小鎮啟動峰會”上表示,自2016年公布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特色小鎮之后,特色小鎮的發展超出想象,出現了生搬硬套、脫離實際的問題。
      2017-06-29
    • 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特色小鎮建設須走出新路

      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特色小鎮建設須走出新路

      特色小鎮是聚集特色產業,融合文化、旅游、社區等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建設特色小鎮不是要設立新的行政建制鎮,而是要根據區域要素稟賦和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產業。
      2017-07-11
    • 特色小鎮不是新一輪造城運動

      特色小鎮不是新一輪造城運動

      在近日舉行的2017特色小鎮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高層研討會上,相關專家和企業界人士紛紛表示,特色小鎮不是新一輪造城運動,應該警惕以PPP為名的變相地方債,或以特色小鎮之名,行地產投資之實。
      2017-08-2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