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豐收也要增收:從“五谷豐登”到“多項全能”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9-23





      23日是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今年受到疫情以及洪澇等災害影響的背景下,我國夏糧、秋糧等糧食生產仍取得喜人成績,全年糧食生產豐收在望。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農民豐收”也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農民增收、城鄉一體化發展、農村特色文化建設等成為惠農為農的重點。業內專家表示,未來將圍繞糧食安全、種業發展等內容,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進程,不斷滿足城鄉居民的多樣化需求。


      糧食豐收已成定局


      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也是國家層面為農民設立的第一個節日。2020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億萬農民也邁入了全面小康社會,“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地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民豐收節也有了更豐富的內涵。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表示,3年來,豐收節特色一次比一次鮮明,影響一次比一次擴大,成為全國農民自己的節日、中華農耕文明的符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窗口。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和洪澇等自然災害的不利影響,全國上下加強農業救災和搶收搶種,確保糧食豐收。如今,全國各產量大省秋收在即,糧食豐收已成定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夏糧總產量2916億斤,比2020年增加59.3億斤,增長2.1%,為全年糧食豐收打下了基礎。根據計劃,2021年糧食總產量計劃在1.3萬億斤以上,而專家預計,今年我國糧食總產量有望突破1.36萬億斤,實現“十八連豐”。


      農業農村部新聞發言人魏百剛近期表示,雖然今年我國極端天氣多發頻發,局部地區災情重,但重災區占秋糧面積比較小,全國農業災情與往年比總體偏輕,受災、成災和絕收面積均是近5年同期最低。同時,災區積極應對災情,抓緊了改種補種,彌補了一部分損失。另外,今年秋糧種植面積有所增加,13個糧食主產省中,除部分重災區外,其他部分作物長勢較好,增產趨勢明顯,為實現全年糧食豐收提供了條件。


      從目前全國調度情況看,我國糧食總體價格繼續保持基本穩定,市場沒有出現大漲大跌的情況。農業農村部監測的稻谷、小麥、玉米三種糧食集貿市場月均價格保持穩定。我國糧食供需基本面牢固,糧食市場保持平穩運行。


      既要豐收也要增收


      不只是“五谷豐登”的糧食豐收,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下,豐收節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


      “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強不強,是衡量豐收節成功與否最重要的標準。今年豐收節著眼農民群眾需求,將推動推出一系列惠農政策舉措,開展義診活動周、民法和鄉村振興法普法宣傳等活動,讓農業農村農民真正得實惠。”馬有祥說。


      據介紹,今年豐收節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市場導向,活躍消費市場。3年來,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充分發揮豐收節的節慶效應,持續舉辦金秋消費季活動,組織多領域、多層次、多元化的產銷對接和促消費活動,幫助農民既豐收又增收。


      鼓勵各類市場主體開展展示展銷、直播帶貨、專場推介等各類營銷促銷活動,讓農產品出村進城,走進尋常百姓家。并且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在市場中發掘、培育一批優質農產品品牌,強化品牌營銷,講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溢價。


      今年豐收節的主場活動安排在長江流域的浙江嘉興、湖南長沙、四川德陽等地,而浙江承擔著“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任。


      農業農村部近日和浙江省聯合印發文件,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強調以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為引領,以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促進農民共同富裕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向相對欠發達地區傾斜、向農村困難群眾傾斜。計劃到2025年,浙江鄉村振興示范省引領作用充分發揮,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共同富裕先行先試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


      與此同時,以豐收節為契機,農業農村部等部門還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農村特色文化建設等內容,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進程。


      專家表示,糧食豐收的背后,是億萬農民辛勤耕耘的結果。讓農民唱主角,展示新農人風采,以進一步激發億萬農民投身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多措并舉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2021年實現糧食生產“十八連豐”已成定局,而更重要的是如何筑牢保障糧食安全、農民增收以及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等的長效機制。對此,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等部門針對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種業高質量發展、農村產業發展、農業科技等多方面連續出臺政策,為今后的長效發展打下基礎。


      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6部門日前聯合印發了“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這也是我國首部農業綠色發展專項規劃,計劃到2025年,力爭實現農業資源利用水平明顯提高,產地環境質量明顯好轉,農業生態系統明顯改善,綠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減排固碳能力明顯增強。


      在種業方面,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即將下發,將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明確了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的總目標,為打好種業翻身仗、推動我國由種業大國向種業強國邁進提供了路線圖、任務書。


      科技進步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鄉村振興的過程就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過程。農業農村部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示范推廣重大引領性技術和農業主推技術,尤其是種業、耕地保護等關鍵環節。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也是解決眾多農村問題的前提。近期,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及各地方政府聚焦重點產業和資源要素,推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構建鄉村振興產業新格局。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說,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在鄉村振興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進一步通過財政、金融、社會資本等多渠道加大對農業產業的資金支持,不斷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今年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等單位發布了《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1)》,預計到2035年,將基本實現以“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特征的農業農村現代化。(記者 李志勇)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今年全國夏糧產量為歷史第二高位 為何豐收又增收?

      今年全國夏糧產量為歷史第二高位 為何豐收又增收?

      今年全國夏糧產量為歷史第二高位為何豐收又增收?針對今年重大病蟲呈多發重發的嚴峻態勢,農業部及早安排部署,加強監測預警,推進統防統治,開展應急防治,為夏糧豐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7-07-30
    • 我國自貿區戰略提速推進 2018年有望迎來“豐收年”

      我國自貿區戰略提速推進 2018年有望迎來“豐收年”

      2018年我國將有10個自貿協定推進談判,還有10個自貿協定啟動可行性研究,備受各界矚目的區域全面合作伙伴關系(RCEP)談判也有望再獲實質進展。
      2017-12-27
    • 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5789萬噸 屬豐收年景

      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5789萬噸 屬豐收年景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5789萬噸(13158 億斤),比2017年減少371萬噸(74億斤),下降0.6%。全年糧食產量雖有所下降,但減幅不大,仍處于高位水平,屬于豐收年景。
      2018-12-16
    • 全年糧食豐收有了堅實基礎——農業現代化穩產量提品質

      全年糧食豐收有了堅實基礎——農業現代化穩產量提品質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有能力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夏糧豐收在望的背后,是“干活挑著金扁擔”的農業現代化變革。這“金扁擔”是農機應用推廣的動力,是種業科技進步的硬支撐,是經營...
      2020-06-1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