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財政政策提前加碼 護航經濟行穩致遠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1-29





      數據顯示,截至1月27日,1月新增地方債計劃發行量達5837億元,進度遠超去年,表明積極財政政策在年初已開始發力。


      多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專家預計,2022年預算赤字規模有望保持在合理水平,專項債發行規模料與去年相當,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主要向制造業和小微企業傾斜。


      專項債靠前發力


      專項債支持有效投資是財政發力的重要體現。截至1月27日各地披露的數據顯示,1月新增地方債計劃發行量達5837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4844億元。由于往年新增地方債額度一般要到3月才下達,像今年這樣的前置發行較為罕見。


      專家預計,今年專項債的總體資金量或與去年相當。“全年專項債規模料與去年大致相當,這是保證專項債繼續作為積極財政政策投融資工具的體現。”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說。


      從投向來看,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認為,今年專項債將以更大力度聚焦重點領域及重大項目建設,尤其是新能源、新基建領域,助力穩投資。資金仍會向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領域傾斜。


      財政赤字將保持在合理水平


      對于今年財政支出的安排,財政部部長劉昆日前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表示,2022年財政赤字保持在合理水平,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專家預計,2022年預算赤字規模可能會有所擴大,但預算赤字率水平可能與2021年相當或略有下降。


      “和2021年相比,2022年財政政策將承擔更重要作用。2022年預算赤字安排將比2021年更積極。”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預計,2022年狹義赤字將達到39300億元,較2021年增加3600億元。


      何代欣預計,2022年預算赤字率可能會保持與去年大致相當的水平。這是綜合考慮經濟運行情況、宏觀調控的需要以及財政承受能力的結果。今年的積極財政政策將主要側重發揮在結構調整中的作用,對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予以支持,穩定經濟運行,尤其是穩定經濟運行預期。


      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


      積極財政政策發力,在收入端主要體現為新的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1.1萬億元。業內人士表示,2022年將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意味著2022年減稅降費規模可能會超過2021年。


      羅志恒預計,減稅降費政策將進一步向制造業傾斜。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增值稅留抵退稅等政策力度,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另外,推進產業鏈優化升級,預計相關部門將實施優化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等政策,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轉自:中國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2019積極財政新內涵:加力提效

      2019積極財政新內涵:加力提效

      作為穩增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一翼,被寄予厚望的積極財政將在2019年再加碼,逆周期調節思路將再強化,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與較大幅度增加專項債規模將成重要發力點。
      2018-12-25
    • 我國財政收支壓力漸緩 積極財政政策或貫徹全年

      我國財政收支壓力漸緩 積極財政政策或貫徹全年

      專家認為,受國內外新冠疫情形勢發展變化影響,4月份全國財政收入仍呈下滑態勢。但整體來看,在各項政策的積極帶動下,財政收入降幅已較上個月明顯收窄,反映了隨著復工復產和復商復市的全面推進
      2020-06-02
    • 7月財政支出創新高 積極財政為經濟“保駕護航”

      7月財政支出創新高 積極財政為經濟“保駕護航”

      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1-7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4725億元,同比下降8 7%。其中稅收收入98509億元,同比下降8 8%;非稅收入16216億元,同比下降7 7%。
      2020-08-24
    • 2021積極財政新注解:更可持續

      2021積極財政新注解:更可持續

      “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財政政策走向備受關注。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明確信號:“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保持適當的支出強度”。與此同時,在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提質增效”的基礎上,特別增加...
      2020-12-2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