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出“組合拳” 下好“先手棋”——中央企業穩增長實踐觀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10-05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發展環境,中央企業錨定目標、攻堅克難,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各項穩增長措施靠前發力、加快落地,著力為鞏固經濟回升夯實基礎。這些舉措成效如何?新華社記者近日進行了調研采訪。


      迎難而上,全力推動高質量穩增長


      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經濟效益實現了較快增長,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4月份央企效益同比增速出現了負增長。


      關鍵時刻,必須要有關鍵舉措。


      國務院國資委推出穩增長10項舉措,深入開展提質增效專項行動,進行綜合督導、回應企業訴求;各中央企業頂住壓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打出深化改革、深入挖潛、搶抓機遇等一系列“組合拳”。


      努力把疫情造成的產能缺口和效益損失搶回來!今年3月初,吉林市疫情發生后,中國石油所屬吉林石化啟動疫情防控應急響應機制,以工廠為單位實施全封閉運行,1萬余名干部職工打響了經營“保衛戰”。


      堅守換來了穩定的發展。今年上半年,吉林石化累計加工原油439萬噸,原油加工量和煉油裝置負荷率居全國煉化一體化企業前列。這是中國石油發力穩增長的一個縮影。中國石油加快項目建設、穩定油氣供應,上半年經營業績創同期最好水平。


      多重考驗下,拓展新增長點、搶抓新機遇,成為很多央企的選擇。


      語音等傳統電信業務增長接近“天花板”,加之疫情之下社會信息化支出減少,今年以來電信企業經營壓力不小。


      “錨定全年發展目標不動搖,我們以確定性應對不確定性。”中國移動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力構建“連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務體系,統籌個人、家庭、政企、新興市場發力,上半年數字化轉型收入達到1108億元,同比增長近四成,助力集團營收、凈利潤保持兩位數同比增速。


      跨太平洋航線集裝箱運力同比增長5.2%,累計從海外調回空箱數量同比增長3%,累計服務約9000家中小直客……作為全球最大航運企業,今年以來中遠海運全力以赴保通暢,效益再創歷史同期最好紀錄。


      “中建集團積極把握國家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的機遇,推動一大批重點項目加速落地。”中建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上半年公司新簽合同額2.02萬億元,同比增長10.8%。


      向改革要活力,向創新要動力,向管理要效率。


      今年上半年,中央企業運行穩字當頭,交出了一份“好于預期”的成績單:實現營收19.2萬億元、利潤14093.6億元、凈利潤1085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7.1%、6.1%。


      著眼大局,助力穩住經濟發展


      今年中秋節期間,我國“西煤東運”的重要通道——國家能源集團新朔鐵路裝車站依舊繁忙,滿載“烏金”的一列列機車根據調度指令奔馳在能源線上。


      煤炭是我國能源安全的“壓艙石”。今年入夏以來,全國用電需求持續走高;同時由于來水偏枯,水電出力不足,電煤供應保障面臨較大壓力。


      “今年上半年我們完成了18個煤礦5800萬噸的產能核增。”國家能源集團新聞發言人張玉新說,通過優化煤礦生產組織、發揮煤電協同優勢等措施,前8個月企業實現煤炭產量4億噸、鐵路運量3.1億噸。


      8月,持續高溫干旱導致四川電力供應緊張。國家電網德寶直流輸電線路有了新使命——首次在夏季實施了全天候“反向送電”,最大限度跨省調度電力支援四川。“我們還緊急調集了13個省市的應急發電車支援四川保電,組建了2.5萬余人的搶修隊伍,有效緩解了電力供需矛盾。”國家電網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以來,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中央企業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穩住發展“基本盤”。


      國際形勢風云變幻,糧食安全牽動人心。中糧集團堅持將資源投向糧油核心主業,加快推進面粉、油脂、煉糖、肉食等布局,進一步保障主糧品種供應鏈穩定。今年上半年,企業農糧食品海外業務經營量、對國內供應量雙增長。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在以往挖掘崗位潛力、線上線下結合等舉措基礎上,今年國資委指導中央企業啟動了夏季招聘工作。


      據國投人力董事長孟書豪介紹,截至今年8月底,已有95家央企集團和36家地方國資委在“國聘”平臺的夏季招聘活動中開通線上專區,累計發布27.1萬個招聘崗位,接收簡歷203萬份。


      今年上半年,中建集團先后有1萬余名管理人員、10萬余名建設者逆行出征,在上海市、吉林省、海南省等地建設防疫設施項目456個,提供床位46.9萬張。


      面對疫情,2022年上半年國機集團下屬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大型、中型拖拉機及柴油機產量均創近6年來新高。成績背后,是中國一拖協調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復工復產的努力:打通物流運輸堵點,運輸緊急物資超過9700噸,發運因疫情滯留主機1800余臺。


      統計顯示,上半年中央企業累計上繳稅費1.5萬億元,同比增長14.4%;上半年國資委出臺央企助力中小企業紓困解難7方面27條舉措,截至6月末累計減免房租104.4億元。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從能源糧食供應保障,到穩就業穩市場主體,再到做好疫情防控、全力服務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中央企業“頂梁柱”的責任擔當有力彰顯。


      布局落子,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6月7日,隨著最后一車填筑料攤鋪碾壓完成,國家電投黃河羊曲水電站圍堰填筑至設計度汛高程,這一重大節點目標的實現比計劃提前了23天。


      7月1日,總投資307億元的白鶴灘至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竣工投產。這是我國“西電東送”工程的戰略大動脈,每年可輸送清潔電能超300億千瓦時。


      今年上半年,中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達1.2萬億元,同比增長6.7%,石油石化、電網、通信等行業的投資增速超過了10%。


      “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助力企業保持在清潔能源領域的發展優勢,也是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支撐。”國家電投新聞中心主任藺明照說,國家電投聚焦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區域,精心謀劃投資方向,促進新增投資和存量資產良性循環。


      靠前發力,中央企業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瞄準前沿,中央企業創新的腳步也在加快。


      中國移動科學部署泛在融合算力網絡,成立算力網絡開源社區,云服務器由24萬臺增至60萬臺,促進算力像水、電一樣“即取即用”;國機集團打造“農機云”平臺,運用物聯網等現代技術為農機裝上“千里眼”和“順風耳”;中國建筑探索5G和區塊鏈技術應用,自主研發的“住宅造樓機”讓建設更加智能……


      今年上半年,中央企業研發經費投入3786億元,同比增長19.7%,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同比提高0.12個百分點。


      2022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迎來攻堅之年、收官之年。中央企業鎖定重點、靶向發力,在多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新的突破,截至6月底三年行動主體任務基本完成。


      在戰略上布局,在關鍵處落子。中央企業不斷謀劃改革發展新思路、新舉措,努力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更大作為。(記者 王希、戴小河、劉羽佳)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央企業完善體制機制激發企業活力成效顯現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發揮企業和企業家主觀能動性,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正向激勵和優勝劣汰,發展更多優質企業。
      2019-05-28
    • 10家中央企業:抗疫物資不漲價!

      10家中央企業:抗疫物資不漲價!

      記者從國務院國資委了解到,國藥集團、新興際華、中國石化、中國石油、通用技術集團、中化集團、中國化工、中糧集團、華潤集團、中儲糧集團等10家中央企業做出承諾:疫情防控期間,全力以赴保障抗疫物資和重要民生商品供應,不...
      2020-02-05
    • 關鍵時期中央企業砥柱中流穩經濟

      關鍵時期中央企業砥柱中流穩經濟

      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央企業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既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又引領帶動上下游其他企業協同發展,助力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
      2020-03-03
    • 中央企業在復工復產大考中交出優異答卷

      中央企業在復工復產大考中交出優異答卷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場抗疫阻擊戰,也是一場經濟保衛戰。中央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分類分批、安全有序復工復產,迅速回到正常生產穩定發展的軌道上來,全力以赴保持生產經營平穩運行,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
      2020-03-0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