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輪三年行動方案落地 重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12-04





    20221202103807219.jpg

      近日,證監會制定下發《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5)》,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部署,在新的起點上推動上市公司質量向更高水平躍進。


      專家表示,新一輪上市公司“提質”方案的推出,有助于鞏固過去一段時間上市公司提質成果,進一步強化政策合力,引導上市公司不斷提升治理水平,促進上市公司整體結構優化和業績增長,更好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


      整體面貌明顯改善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充分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資產定價、風險緩釋等功能的必然要求。早在2019年,證監會就制定了上一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2020年10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為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擘畫出“路線圖”。


      經過兩年多努力,上市公司結構和總體面貌發生可喜變化,帶動經濟發展效果日益顯現。“兩年來,上市公司數量快速增加,前段時間突破5000家大關,與2019年年底相比增長了近三分之一,與10年前相比更是翻了近一番。”近日,證監會上市部主任李明在2022年金融街論壇上表示,更為重要的是,代表高質量發展內涵的上市公司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體現在行業更“新”、規模更“大”、盈利更“好”、融資更“平衡”等方面。


      具體來看,上市公司結構更加優化。注冊制改革推動直接融資比重持續提高、市場包容性不斷增強,一批不符合核準制下發行條件的優質企業登陸資本市場,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新動能”上市公司相繼涌現。數據顯示,目前,A股上市公司總量較2019年年初增長1360余家,戰略性新興行業上市公司已近2300家,較2019年年初增長近900家,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重要行業已形成集群效應,上市公司日益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源。


      公司治理更加完善,透明度不斷提升。證監會開展為期2年的公司治理專項行動,集中對所有上市公司治理狀況做了一次全面體檢。截至今年6月底,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中自查發現的問題整改率達到90%以上。財務信息披露質量進一步提高,在持續壓實中介機構責任的背景下,財務報告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的公司家數由2019年年報的276家下降至2021年年報的249家。


      隨著退市制度改革有效落地,優勝劣汰效應加快顯現。自退市新規出臺以來,多元化退出渠道更加暢通,市場預期進一步明確。2020年以來,共有105家公司通過不同渠道退出市場,其中,75家公司被強制退市,歷史積累的大量績差“釘子戶”得到集中清理,對構建誠信健康的市場生態形成長期利好,引導投資者強化風險意識和價值投資理念。


      此外,兩年多來,證監會嚴厲打擊違法違規,有效化解風險因素。數據顯示,存在高比例質押的公司家數從高峰期的702家下降至282家,全市場股份質押市值占比由最高時的接近10%降至4.07%,股票質押風險大幅度緩釋,上市公司風險總體下降。


      專家表示,總的來看,上一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任務基本完成,各層面均形成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制度性、機制性安排,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理念深入人心,各方共識廣泛凝聚,工作合力迅速形成,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為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制度基礎、行動基礎。


      更加強調提質增效


      成績有目共睹,不足也依然存在。


      “當前,上市公司還面臨一些問題。”李明表示,有的公司經營效益還要改善,長期虧損或處于盈虧邊緣;有的公司市場認可度有待提高,雖然利潤總體穩步上升,但估值長期徘徊不前;有的公司規范治理內生動力還不足,治理水平離各方期待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有的公司發展活力還需增強,離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內在要求尚有差距,許多“卡脖子”領域還沒有突破性進展。這些問題充分說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這項工作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對此,《方案》在八大方面提出相應措施,在制度規則體系方面,下一步重在提升規則“質量”。主要核心措施包括升級法規體系,理順不同層級規則之間的法律位階,補齊制度缺項和規則漏洞,完善滯后于實踐的規則內容。最終構建以上市公司監管條例為核心,以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并購重組、退市和破產重整、監管執法等方面規章為主干,以證監會規范性文件和交易所自律規則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上市公司監管法規體系。


      “《方案》提出著重提升規則‘質量’,形成‘1+5+N’的上市公司監管法規體系,這意味著,我國資本市場‘建制度’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監管制度目前已經可以形成完整有效的高質量體系。”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


      在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方面,《方案》聚焦公司治理深層次問題,夯實上市公司規范發展基礎。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經過集中整治和持續監管,上市公司治理的一批表層顯性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治理理念和規范水平持續提升。更加強調治理意識的深化,激發治理的內生動力,加快監管制度供給,促進形成一批治理標桿企業,推動上市公司整體治理水平躍上新臺階。


      此外,優化上市公司整體結構,提升上市公司發展韌性和活力一直是監管部門的重點工作,《方案》明確著力提升上市公司群體與國民經濟的匹配性。在入口端,持續落實優化發行上市條件的要求,嚴把審核質量關,加大資本市場對優質企業的扶持力度。在融資端,持續優化資本市場融資制度,完善并購重組監管機制,更好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貫通融合。在出口端,鞏固深化常態化退市機制,堅決把“空殼僵尸”和“害群之馬”清出市場;優化上市公司破產重整制度,支持符合條件且具有挽救價值的危困公司通過破產重整實現重生。


      “《方案》提出推動符合經濟發展方向的優質企業發展壯大,更好服務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意味著,我國資本市場資源更多地向科技和創新傾斜,進一步優化上市公司結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田利輝表示,總體來看,《方案》全面、深入、具體、明晰,不僅關注構建良好的市場運行環境,而且明確我國公司治理的深層次問題和監管規則科學效能,我國從“嚴監管時代”逐步邁入“高質量時代”,上市成為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起點”。


      強化各方協作聯動


      “如果說過去兩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的主要特點是‘治亂’,那么,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一輪方案的核心將是‘提質’。”李明表示,力爭用3年時間,大力推動上市公司“五種能力”持續提升,使上市公司結構更加優化,市場生態顯著改善,監管體系成熟定型,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邁上新的臺階。


      如何確保《方案》真正落地落實,切實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持續提升?田利輝認為,關鍵在于四方面:一是科學監管。推動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完善穿透式監管和推進適度性監管。二是建設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入口端要更貼近國家戰略,出口端需要落實優勝劣汰,平臺上要形成價值投資、長期投資氛圍。三是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加強獨立董事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培養專業的公司高管等核心管理人才,建立完善有效的獎懲制度。四是增強上市公司競爭力。上市公司要從發展戰略、組織效率、科創實力、資金運行和經營模式等多方面著手,切實提升自身經營實力。


      交易所也需扛起責任擔當。“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仍將是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深交所將以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為主線,通過‘三個增強、三個塑造’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用制度的高質量、監管的高質量、服務的高質量推動上市公司發展的高質量。”深交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沙雁表示,一是要增強制度的適應性,塑造多元包容的創新支持市場機制;二是要增強監管的有效性,塑造精準高效的上市公司監管體系;三是要增強服務的協同性,塑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市場生態。


      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需要監管部門、上市公司、中介機構、投資者、各地政府等共同努力。近年來,各方認識不斷深化,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協作機制,工作合力逐步增強。實施新一輪行動方案,更需要鞏固強化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方案》提出,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增加系統觀念,注重綜合施策,與相關部委、地方政府等各方密切協作,共同推動上市公司做優做強,激發創新活力,促進提質增效,實現上市公司質量提升、投資者回報與實體經濟發展的良性互促。


      “在新一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過程中,證監會將發揮好跨部委協調小組機制作用,加強與地方政府溝通協作,在提升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水平、推進提質增效、處置突出風險等方面增強合力。”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記者 李華林)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2031家制造業上市公司一季報顯示經濟回暖

      近日,滬深兩市共2031家制造業企業一季報發布完畢,上市公司盈利情況印證了一季度宏觀經濟回暖向好。這表現在今年一季度虧損企業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01家,盈利企業數量也有所增加。
      2017-05-18
    • 從3000余家上市公司最新財報透視中國經濟

      從3000余家上市公司最新財報透視中國經濟

      2016年以來,宏觀經濟運行良好。而在中觀和微觀層面,作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細胞”,3000余家上市公司以其財報折射出中國經濟的新氣象、新動能和新機遇。
      2017-05-22
    • 3000家上市公司財報凸顯產業失衡之困

      截至4月底,滬深兩市3222家上市公司披露2016年年報和2017年一季報,多數上市公司業績實現較快增長,反映出實體經濟不斷趨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日益深入實施等經濟新氣象,中國經濟提質轉型正迎來廣闊空間。
      2017-06-07
    • 國企改革進入落地窗口期 上市公司資本運作密集

      國企改革進入落地窗口期 上市公司資本運作密集

      7月4日,停牌中的中國神華、國電電力雙雙公告,透露此次重大資產重組的交易對方為能源行業大型國企,標的涉及能源行業資產,申請繼續停牌一個月。以此為縮影,近期,一大批央企及地方國企密集發布改革新動向。
      2017-07-0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