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聚焦民生需求 金融支持有“溫度”


    ——透視國有大行年報中的惠企利民舉措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4-10





      近日,多家國有大行密集發布了2022年業績報告。翻看年報,從住房金融、到普惠金融、再到消費金融,多個數據傳遞出金融服務大眾的溫度和力度。擔當大行責任,不忘金融初心,國有大行在踐行支持實體經濟、服務百姓民生方面,愈走愈深。


      發力住房租賃 托舉百姓“安居夢”


      住房問題,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助力大眾實現“住有所居”,多家國有大行正在積極探索。


      在我國房地產金融領域,建行一直是引領者和探索者。回溯至上世紀90年代,建行率先推出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要買房,到建行”的廣告語那時可謂家喻戶曉。而進入到新時代后,建行堅決貫徹落實國家“房住不炒”“租購并舉”的政策要求,于2017年將住房租賃確定為全行戰略,主動創新金融產品,積極培育租賃市場,努力打造“要租房,到建行”的新品牌。


      “探索服務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主動參與培育住房租賃生態,發起設立全國第一支住房租賃基金,構建‘投、融、管、退’的完整服務閉環。”建設銀行行長張金良日前在業績發布會上介紹了建行推進住房租賃戰略的成效。


      建行持續推進住房租賃戰略的成果在年報中已全面顯現。


      ——住房租賃領域信貸支持力度加大。截至2022年末,建行公司類住房租賃貸款余額2421.92億元,較上年增加1087.31億元,增幅81.47%,支持住房租賃企業超過1000家、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超過600個。


      ——支持住房服務子公司進行專業化管理運營。截至2022年末,建行子公司建信住房“CCB建融家園”平臺企業用戶達1.6萬戶,個人用戶超4300萬戶。管理房源超過16萬間,開業運營的“CCB建融家園”長租社區超過200個。


      更為重要的是,建行還從解決住房租賃領域長期資本投入不足、傳統債務工具覆蓋不夠等問題入手,通過設立住房租賃基金探索股權投資。


      去年11月,建行推動設立建信住房租賃基金,主要投資于房企自持住宅、商用物業等閑置資產,轉化為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市場化長租房。作為首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試點發起設立住房租賃基金,建行充分發揮“打樣”作用。“目前簽約落地有13個項目,總資產規模超過了42億元。將為北京、上海等一二線城市提供租賃住房7600套。與萬科、北京首開等企業成立了子基金,后續會在廣州、重慶等地落地子基金,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提供優質的資產,助力房地產發展的新模式。”建設銀行首席風險官程遠國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下沉普惠金融 服務幫扶“小生意”


      普惠金融是近年來國有大行業務布局的重中之重,專注于大行業、大企業的傳統大行,業務日漸下沉,把服務的觸角越來越深入到廣大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從日前公布的六大行年報可看出,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速均在2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建行已經成為市場上普惠金融供給總量最大的金融機構。截至2022年末,建設銀行監管口徑普惠金融貸款余額為2.3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5.49%;普惠金融貸款客戶為253萬戶,較上年末增加58.92萬戶。


      2022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4%,較上年下降0.16個百分點;2022年末,建行普惠專員近2萬人,累計組建普惠金融服務中心250余家,已掛牌普惠金融特色網點2500余家;建行面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普惠金融客戶打造的一站式專屬移動金融服務平臺“建行惠懂你”APP授信客戶199萬戶,授信金額1.64萬億元,分別較上年增加72.62萬戶和6462.71億元,創歷史新高……年報中的一組組數據,更凸顯出建行普惠金融的成色。


      尤其是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部署針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舉措,建行也積極響應號召,進一步推動普惠金融經營下沉,在保持法人貸款優勢的同時,打造普惠個人經營第二賽道。據了解,建行探索構建個人經營類群體的專屬信貸服務體系,全面推出“商戶云貸”“首戶快貸”“個體工商戶抵押快貸”等主打產品,聯合政府部門、協會、商會、第三方機構等多方力量,開展“惠市惠企”專項行動,為更廣大經營主體提供有力度、有溫度、有速度的金融服務。


      據年報披露的數據,“小微快貸”等新模式產品累計提供信貸支持8.83萬億元,服務客戶352萬戶;其中“個人經營快貸”2022年全年累計發放貸款超5100億元,服務客戶超77萬戶。


      “2023年我們在普惠金融上還會有一些大的動作安排。”建行副行長崔勇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建行要把授信客戶的覆蓋度繼續提升,同時圍繞小額化、小微化、便捷化,加快平臺打造。


      多舉措促消費 守護人間“煙火氣”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國有大行紛紛加強政策支持、加快產品創新,不斷提升服務便捷性,多措并舉助力恢復和擴大消費,以金融活水潤澤消費民生。


      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末,建行個人消費貸款2954.43億元,較上年增加624.64億元,增幅26.81%;工行個人消費貸款增加470.62億元,增長25.1%。


      數據增長的背后,是大行著力搭建消費金融生態圈的實踐。以建行為例,其依托手機銀行、“建行生活”兩個APP融合發展,著力打造“雙子星”模式,進一步打通金融場景與生活場景的流量通道,提升消費金融生態建設能力。


      據悉,目前“建行生活”App已在300多個城市面客,用戶規模已超1億戶,上架30余萬家商戶門店,為廣大民生消費實體商戶提供線上訂單、平臺經營以及信貸融資服務,搭建包括美食、商超、外賣、電影、出行、裝修在內的本地生活主要場景,為包括非建行客戶在內的廣大消費者提供互聯網消費場景和便利服務,并提供信用卡、分期等多種消費信貸服務支持。


      與此同時,運用“建行生活”APP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以“助百城萬店 惠千家萬戶 共建美好生活”為主題的專項活動,聯合各地政府發放消費券,促進消費者提升消費意愿,已累計承接政府消費券發放超30億元,拉動民生消費近百億元,惠及數十萬戶中小企業。


      張金良表示,“我們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未來信心滿滿、充滿期待”,建行也將保持戰略定力,結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市場需求,不斷深化新金融行動。展望今年,記者了解到,建行已將消費民生行業及幸福產業明確為全行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在信貸政策中明確將文旅、體育、健康、教育、養老等消費民生重點領域行業定位為優先支持類行業,在客戶及項目準入、審批授權、考核激勵、業務辦理條件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滿足企業合理信貸需求。(記者 張莫 實習生 祁航)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東北等老工業基地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

      國家發改委網站8日發布消息稱,由國家開發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日前發起成立了東北振興金融合作機制,推動金融服務東北實體經濟,優化東北金融生態環境。
      2018-01-09
    • 引導資金精準投向 促進產業消費“雙升級”

      引導資金精準投向 促進產業消費“雙升級”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同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制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2019-12-17
    • 一系列金融支持復工復產措施正在產生顯著成效

      一系列金融支持復工復產措施正在產生顯著成效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我國出臺的一系列疫情防控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金融政策措施正在產生顯著成效。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支持的疫情防控重點企業已超過5000家,實際融資成本只有1 26%左右。
      2020-03-23
    •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效果顯現 行業風險可控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效果顯現 行業風險可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系列支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金融政策陸續出臺。政策實際效果如何?如何增強企業獲得感?疫情影響下,銀行業保險業風險形勢怎樣?
      2020-04-2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