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6.9億元!中國制造業磁吸外資“出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6-01





      中國制造業與外資的“雙向奔赴”日趨活躍——據商務部統計,今年1—4月中國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036.9億元,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引資457.3億元,占全國引資比重比上年同期分別提升了2.8個和2.7個百分點。部分先進制造領域引資增長較快,如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引資同比大幅增長126.1%,顯示出中國引資結構的持續優化。


      受訪專家表示,上述數據表明,隨著中國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正成為對外資的“強引力”,也表明中國在吸引和利用高質量外資方面既有基礎也有底氣,將為全年穩外資提供重要支撐。


      “雙向奔赴”共成長


      當前,中國正加速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外資的力量不可或缺。特別是近年來高技術制造業已成為吸引外資流向的“洼地”。


      以汽車產業為例,眾多外資車企紛紛加碼在華投資: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宣布投資25億歐元,增強在華研發實力;寶馬集團計劃增資200億元,推動在華工廠大規模升級和技術創新;自2019年正式投產以來,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依托中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和一流的智造能力,零部件本土化率達95%,其已成為特斯拉全球主要出口中心,2023年累計交付量達94.7萬輛……


      “作為一家企業,特斯拉要做的就是每天踏踏實實在這里,利用好本土的環境、資源,以及政府創造的良好條件,去發展并實現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轉變的使命。”特斯拉公司副總裁陶琳如是表示。


      作為醫療領域的代表企業,通用電氣醫療(中國)有限公司(GE醫療)自1979年開始在中國開展業務,多年來持續加大在華投資力度。該公司董事、總經理徐俊表示,中國醫療領域過去五年呈現了良好的發展趨勢,GE醫療是這一趨勢的受益者,也是行業發展的參與者。“目前,GE醫療在北京、天津、無錫、上海、成都設有五大生產基地,并將自身發展與中國的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相結合,堅持‘全面國產、無界創新、合作共贏’的中國戰略,與伙伴共享中國式現代化機遇。”


      “越來越多的制造業跨國巨頭來華投資和增資,他們看中的不只是中國消費市場的規模和潛力,也包括中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創新的研發環境以及豐富的人才儲備,‘在中國為全球’仍是外資企業的基本決策邏輯。”上海市委黨校開放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鄒磊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利用“鲇魚效應”也能倒逼中國制造業創新發展,形成開放創新和公平競爭的良好局面。


      開放懷抱迎客來


      外資企業“用腳投票”的背后,既有對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信心,也有對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舉措的認可。


      鄒磊表示,今年以來,一系列外資促進和服務政策先后出臺實施,提出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放寬有關服務業市場準入,為外資企業提供了加碼投資中國市場的積極預期。此外,“投資中國”系列活動、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外資企業問題訴求收集辦理”系統等政策舉措及時為外資企業答疑解惑、排憂解難,也幫助其進一步融入中國市場生態。


      “中國作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的30%,連續14年居全球首位,成為目前全球唯一擁有完整產業鏈的現代化國家。”馬來西亞創投資本管理局主席、征陽集團執行主席戴良業表示,馬來西亞創投資本管理局正與中國多地多家企業密切溝通,期待能繼續與中國合作伙伴深化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智能汽車、綠色低碳、科技創新、醫療等領域的務實合作,為共建更具效率、韌性、安全性的馬中產業鏈生態而努力。


      中國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久久為功。商務部積極表態:將在擴大準入、投資促進、強化服務、優化環境、對接國際高標準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增強企業獲得感。同時,將會同各方落實好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全面保障外資企業國民待遇,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地方層面,第十三屆中部博覽會將于5月31日至6月2日在長沙舉行,其間將舉辦一場投資中國·外國投資促進機構圓桌會和兩場產業投資促進專場活動。中部六省也將組建經貿代表團、招商小分隊,與參會的各國企業和機構進行點對點洽談對接。


      可以預見,隨著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不斷推進,以及系列穩經濟、促開放、引外資的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外資在華發展的條件、環境和前景將越來越好。(記者 白舒婕)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