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9個工業大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超全國平均
工業大省前三季度堅韌“向上”
“上揚!”近日工業大省相繼披露的前三季度工業經濟運行“成績單”顯示,9個工業大省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安徽、山東、湖北、江蘇、浙江、河南、河北7個省份增速超過7%,廣東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3萬億元。這些工業大省的運行指標不僅關乎自身發展,更承擔著穩住工業增長基本盤的“挑大梁”角色,為完成全年經濟發展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發力“兩新”,投資增長助力產業升級
借助設備更新政策,山東濰坊市奧司特工貿有限公司引進一整條靜電噴涂流水線,將園林機械產品年產能提升至3萬臺,今年企業產值預計增長15%以上;臥龍電氣(濟南)電機有限公司實施設備改造后,不僅噪聲檢測精度提升,問題電機的數據還能被同步至系統中,便于后續開展回溯分析與工藝改進……
作為工業體系最“全”、傳統產業占主導的工業大省,山東省全面推動“萬項技改、萬企轉型”,今年前三季度,工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5.5%、9.5%,高于固定資產投資11.6、5.6個百分點,實現了利用設備更新,推動工業動能之變、結構之變、質量之變。
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通信器材等8類商品實現兩位數增長……河南省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位居全國第二位,累計超200萬人次參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帶動直接銷售超500億元,汽車置換更新7.2萬輛,家電銷售180.7萬臺。
工業大省經濟穩步上揚,“兩新”政策(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的扎實落地功不可沒。
前三季度,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其中9個工業大省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多個工業大省工業設備更新等相關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廣東省工業設備更新投資增長19.8%,創近10年來同期最快增速。
發力“兩新”也促進了各省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創造了經濟新增長點。“公司投入1.2億元新購置智能化高端生產設備,順利研發了海上風電、多關節工業機器人齒輪等高技術新產品,今年銷售實現兩位數增長。”位于江蘇的鹽城金洲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真金白銀”是推動“兩新”必不可少的保障。2024年以來,江蘇省圍繞海工船舶、汽車制造等領域,已開展設備更新對接、銀企對接活動80余場,覆蓋企業7400多家。截至10月中旬,江蘇省先進制造業企業共享受增值稅加計抵減167億元左右;河北省今年在汽車以舊換新方面,安排了資金超1億元,與國家以舊換新資金疊加使用,截至10月24日,河北省汽車以舊換新累計實現銷售額303億元,為消費者發放補貼17.7億元。
高技術開路,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位于湖北的華測檢測技術有限公司衛星車間里,總經理袁本銀指著“行者X500”多旋翼無人機介紹道,它能在海拔7000米的高度飛行,遇到淋雨、鹽霧、小鳥或無人機撞擊等情況,也能快速調整回工作狀態……有了新品“加持”,今年該公司終端銷售額將沖擊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遠超從前。
一家家高技術企業不斷磨礪創新鋒芒,推動湖北省今年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同比增長25.1%,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35.8%,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據介紹,湖北省以科技創新聚勢突破,引領產業創新蓬勃發展——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達到4個、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達到16個,均居全國前列。
“高技術產品有相當可觀的市場拓展性,能夠激活‘投資加大-市場擴展-利潤增長-擴大研發和制造’的制造業發展良性循環。”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高技術室主任張于喆表示,高技術制造業快速增長,創造了新的市場需求,能夠進一步拉動相關行業的生產擴張,從而帶動整個工業領域的增長。
作為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7年居全國第一的廣東省,仍在通過完善制造業創新體系,夯實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今年前三季度,廣東省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9%、11.6%,占全省規上工業比重進一步提高到56.4%、31.5%。智能手機、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超15%,占全國四成以上;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民用無人機產量增速均在25%以上。
廣東省工信廳副廳長吳紅透露,為不斷鞏固增強廣東省工業經濟向好態勢,廣東將完善戰略性產業集群體系,實施產業科技創新重大專項,推動生物醫藥集聚成勢,加快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發展游艇和智能傳感器產業等措施,打造重點領域關鍵行業新賽道新優勢。
出海升級,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近日,位于浙江的萬豐奧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工廠,正開足馬力生產鉆石DA40飛機。從加拿大、墨西哥,到拉脫維亞、奧地利,萬豐奧特的客戶遍布全球,待生產訂單已排至兩年后。經過多年發展,擁有民營經濟“金名片”的浙江省,頭部民企的國際化程度與日俱增。
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民營企業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為80.0%。這些企業積極參與全球范圍產業分工和資源配置,前三季度全省11萬多家進出口實績企業中,民營企業比重超九成。
綜觀前三季度,“外向型”工業大省各展所長。
江蘇制造業產品出海,既能看到“穩健增長”的基本面,也能捕捉到“新發力點”——以高技術、高附加值為特點的機電產品,總出口額達1.81萬億元,同比增長9.4%,占江蘇省出口總值近七成。同時,集成電路、手機、船舶等出口也在大幅增長,拉動作用明顯。
越來越多的江蘇制造企業出海戰略,從過去的成本優勢逐步發展為技術優勢,以高科技含量的產品贏得國際市場話語權。
“我們為大型數據中心等提供的空氣制程領域綠色低碳產品,產品穩定性高,適應沙漠等特殊環境,受到市場歡迎。今年以來,僅對烏茲別克斯坦的出口額就同比增長166%。”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吳小泉介紹,出口數據亮眼的背后是對科技研發的持續投入,該公司已擁有200個研發實驗室,其中超四分之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山東,“新三樣”出口正跑出新速度,“外向型”經濟邁向高端。前三季度,山東省累計出口“新三樣”產品80.3億元,增長23.1%;此外,船舶、電子元件、通用設備和家電出口分別增長了135.4%、47%、45.8%和23.4%,出口增量貢獻率達到了46.9%。
記者獲悉,今年以來,針對“新三樣”、跨境電商和供應鏈頭部企業等出口新動能,山東推出了72條支持政策,以穩定市場預期,增強企業信心;圍繞優勢產業,還組建了“山東外貿優品庫”,把“組織企業出海”變成“組織采購上門”,并開展了精準采購系列活動。
在浙江、江蘇、山東等工業大省踐行“挑大梁”,“打樣”高質量發展的加持下,雖然國際市場環境低迷,但我國工業出口依然保持良好態勢。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工業出口交貨值增長4.1%,更值得關注的是,出口發展正逐步轉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領域。主要出口行業中,汽車、金屬制品、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行業出口交貨值同比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速分別為17.1%、20.2%、23.3%,為工業經濟穩定增長提供了堅實支撐。(作者 齊旭)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