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3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下降0.4%,同比下降0.1%,降幅明顯收窄;受季節性、國際輸入性因素等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下降0.4%,同比下降2.5%。
“從邊際變化看,提振消費需求等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核心CPI明顯回升,同比上漲0.5%,供需結構有所改善,價格呈現一些積極變化。”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
具體來看,3月CPI同比降幅收窄,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提振消費需求等政策效應逐漸顯現,加之春節錯月影響消退,更多方面顯現出明顯的積極變化。如“以舊換新”等政策效應逐漸顯現,扣除能源的工業消費品價格環比上漲0.5%,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其中家用器具、金飾品和服裝價格環比分別上漲2.8%、2.3%和0.7%,漲幅均高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3月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明顯回升,同比由上月下降0.1%轉為上漲0.5%。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核心CPI明顯回升,反映隨著促消費政策效應逐步釋放,供需結構有所改善。各分項中,服務價格由跌轉漲,同比從上月的下降0.4%轉為上漲0.3%,是核心CPI回升的主要驅動因素;房租價格降幅延續收窄,反映隨著房地產市場供需調整,房租已初現企穩跡象。
“去年四季度以來包括消費品以舊換新在內的促消費政策加碼,對物價有一定支撐作用。展望未來,4月外部經貿環境變數加大,部分出口轉內銷需求可能會對物價形成一定下行壓力。不過,我們判斷新一輪增量政策將會出臺,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有望出手,擴內需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這將對物價形成有力支撐。”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總監馮琳表示。
PPI表現方面,董莉娟指出,伴隨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促消費和設備更新等政策顯效,部分行業供需結構有所改善,價格呈現積極變化。
其中,高技術產業發展對相關行業價格起到拉動作用。如人工智能、高性能大模型等廣泛應用,相關行業價格同比上漲或降幅收窄,可穿戴智能設備制造價格上漲4.6%;電子電路制造、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電力電子元器件制造價格降幅比上月分別收窄0.6、0.4和0.2個百分點;飛機、船舶等制造技術優勢明顯,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價格同比上漲2.0%,船舶及相關裝置制造價格同比上漲0.7%。
另外,促消費和設備更新等政策顯效,部分消費品和裝備制造產品需求穩步釋放。如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價格同比上漲7.6%;新能源車整車制造價格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收窄1.6個百分點;制藥專用設備制造價格同比上漲6.1%。此外,春耕備耕帶動農資產品價格季節性上漲。春耕備耕工作正由南向北陸續展開,農資產品需求增加,價格環比有所上漲,肥料制造價格上漲2.5%,播種機價格上漲0.7%,除草用原藥及制劑價格上漲0.4%,場上作業機械價格上漲0.2%。
馮琳認為,年內PPI同比能否轉正,除了關注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外,主要取決于接下來逆周期調節對沖外需放緩的效果,同時國內房地產支持政策的影響也很重要。(記者 韋夏怡)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