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國公司深耕中國市場 書寫互利共贏新篇章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25





    持續增資 加碼布局

    跨國公司深耕中國市場 書寫互利共贏新篇章


      6月18日至20日,由山東省人民政府和商務部在山東青島舉辦的第六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得到了全球跨國公司的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43個國家和地區的570位嘉賓齊聚峰會。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跨國企業持續加大對華投資力度,充分體現了對中國市場前景的堅定信心。當前中國正在培育新興市場、創造商業機遇,各方熱切期盼與中國深化合作,共同開啟互利共贏的發展新篇章。


      信心如磐 深耕中國市場


      近日,在青島益海嘉里食品工業園,一列裝載糧油產品的集裝箱列車緩緩駛出,奔赴3000公里外的新疆喀什。得益于這條鐵路專線的開通,這家企業物流成本降低了30%,同時推動西北地區銷售額實現40%的增長。


      7年前,這片園區還僅停留在規劃圖紙階段。自2018年起,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持續加碼投資:首期投入3億美元,2021年追加至10億美元,目前總投資額已達18億美元。經過7年發展,項目一期已建成投產,2024年實現年產值80億元人民幣。


      益海嘉里的案例是眾多跨國公司在華發展的縮影。在當前復雜國際背景下,跨國公司堅定信心在華增資擴產。


      聯邦快遞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許寶燕表示,聯邦快遞進入中國市場已超過40年。目前,聯邦快遞在中國擁有103家分公司、近1.1萬名員工和近3000輛遞送車,每周運營超過300架次國際航班。


      許寶燕說,企業不斷優化在華航空網絡布局,去年在青島、廈門和廣州開通了全新國際貨運航線,升級了在北京和天津的進出口貨件運輸服務。企業還將在中國持續布局物流網絡建設,讓供應鏈更具靈活性和韌性。


      比利時跨國公司貝卡爾特于20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后,已在青島等7個城市擁有17個運營場所。


      “30多年來,我們持續加大在中國的投資,目前已經累計投資15億歐元。”貝卡爾特中國區負責人李克說,他們還將持續投資中國,更新產品類別,并且加大與中國合作伙伴的合作力度。


      日本能率協會會長中村正己表示,中國的供應鏈非常豐富,對日本企業的發展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作為協會方,他們希望在相關行業領域持續加強與中國企業和行業協會的合作。


      中國不斷擴大的市場規模和強大的經濟韌性吸引眾多跨國公司來華投資興業。根據商務部數據,2024年,中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5.9萬家、同比增長9.9%,實際使用外資1162億美元。


      韓國希杰集團是首批到中國投資設廠的世界500強韓資企業之一,在落戶青島30多年的時間里,陸續13次增資。


      “在全球經濟格局復雜多變的背景下,許多外企巨頭仍然持續增資加碼中國,顯示了對中國的信任和對中國發展潛力的信心。”希杰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道瑄說。


      除了投資設廠,外資持續加快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的步伐,包括施耐德電氣、蔡司、雅詩蘭黛、ABB、拜耳等在內的眾多跨國公司,正面向中國市場加強本土化研發和創新能力。


      持續開放 助力跨國企業發展


      “中國政府堅定不移地推進市場化改革和國際化進程,并且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營商環境,為跨國公司投資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日本瑞穗金融集團董事長今井誠司在本屆峰會開幕式上說。


      今年4月,生物制藥企業阿斯利康青島吸入氣霧劑生產供應基地項目一期建筑主體順利竣工。該生產供應基地經過兩輪增資,總投資額達7.5億美元,是山東省首個跨國藥企生產制造類項目。自1993年進入中國以來,阿斯利康不斷加大投資、擴大合作、深化在華布局,累計投資超50億美元。


      阿斯利康中國總經理林驍說,外商在華發展有賴于政策的保障,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對促進營商環境優化和產業升級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當前,中國正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不斷完善外商投資權益保護機制,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商務部還發布了《中國外商投資指引(2024版)》,全面展現中國的投資環境、政策及相關信息,幫助外商了解在華投資機遇與流程。


      制度型開放的深化,正推動外資在華發展進入新階段。一些跨國公司負責人認為,與過去單純追求規模的投資不同,如今他們更看重與中國市場的深度融合。


      松下電器中國東北亞公司副總裁趙炳弟表示,中國區銷售收入到現在占松下全球總銷售收入的24%。同時,中國已成為松下海外最大的事業基地。今年4月松下新能源(無錫)投資5000萬元引進的大口徑電池生產線正式量產出貨,松下電子材料(蘇州)、蘇州松下生產科技的新工廠也正在建設中。7月,松下還將在上海市奉賢區再建一個電子材料新工廠。


      商務部表示,將持續放寬外資在科技、金融、醫療、電信、文化等10多個服務領域的準入門檻,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繼續支持外資企業投資中國、深耕中國。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李詠箑表示,商務部將通過外資企業圓桌會議、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服務保障進外企等方式,協調解決實際問題。


      為了深化與歐盟、中東、日本等重點國別地區的合作,本屆峰會舉辦跨國公司鏈式招商懇談會、中德跨國公司發展交流論壇、中阿經貿合作高質量發展論壇等活動,推動在新能源裝備、集成電路、現代醫藥、高端化工、電子信息等產業鏈接跨國公司資源。


      “我們精心設計了28條產業鏈考察路線,定向邀請跨國公司進行實地考察,洽談合作。”山東省商務廳廳長王磊說。


      合作共贏 同繪發展新藍圖


      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會議期間,很多跨國公司負責人表示,跨國公司不斷加碼投資中國,體現了對華發展信心。中國正孕育著新的市場和機會,期待與中國攜手同行。


      路易達孚集團全球首席商務官兼亞太區總裁周學軍說,集團將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通過農業全產業鏈變革,打造綠色產品鏈和供應鏈,為保障糧食安全作出更多貢獻。


      峰會期間,“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綠色低碳”等議題成為焦點話題。多家跨國企業高管表示,他們正積極把握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機遇,依托中國創新生態系統,加速在未來制造、未來健康、未來能源等前沿產業的投資布局。


      “中國是方興未艾的投資熱土。這里基礎設施完備,通信技術領先,高速鐵路四通八達,到處蘊藏著商業機會。”新加坡金鷹集團執行董事、總經理陳昱廷說,他們的萊賽爾纖維生產線等一批項目,見證了跨國公司與中國的密切合作和互利共贏。公司將以本次峰會為新起點,在“十五五”期間繼續加大對中國的投資。


      此外,跨國企業采用“中國采購、全球分銷”的運營模式,將中國整合進其全球供應網絡,這不僅推動了中國深入參與全球產業協作,更使中國成為國際供應鏈的重要樞紐。


      根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在峰會上發布的《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未來共贏發展再起航》報告,特斯拉、大眾、通用等汽車公司進入中國以來,不斷提高零部件本地化采購率,目前已達90%以上,帶動了國內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使中國成為全球汽車零部件重要供應地。


      根據報告,在華外資企業貢獻了中國四分之一的工業增加值、七分之一的稅收,創造了3000多萬個就業崗位,為中國工業發展和工業體系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根據峰會期間發布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2025年跨國公司繼續加大對中國高技術制造業投資,一季度,生物藥品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63.8%、42.5%和12.4%。(記者 王凱 邵琨 張武岳)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