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合“朋友圈”拓展多維度互聯互通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9-08





    今年前7個月,中國以陸路和航空運輸方式對上合其他成員國進出口分別達到6774億元和2510億元——

    上合“朋友圈”拓展多維度互聯互通


      9月1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在天津舉行。會場之外,班列奔馳、航班增量、公路通暢,上合互聯互通持續加強。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11萬列,國際公路運輸線路延伸至近1.4萬公里,中國與其他成員國貿易額提前突破2.3萬億美元大關……密織的互聯互通網絡,讓區域合作更為強勁。專家指出,上合互聯互通帶來實實在在經貿紅利與交流便利,新領域發展潛力十足。


      立體網絡加速形成


      “上合組織互聯互通建設覆蓋面廣、綜合性強,在交通和數字網絡等多維度層面亮點紛呈”


      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舉辦地梅江會展中心以東數十公里處,一列列滿載貨物的中歐(中亞)班列正從天津港出發,翻山越嶺、奔向遠方。


      今年前7個月,中國以陸路和航空運輸方式對上合其他成員國進出口分別達到6774億元和2510.1億元,同比增長7.4%和44.6%,占比提升至32.1%和11.9%。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中國提出全球治理倡議,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的進出口貿易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區域經濟活力十足,展示出上合組織在互聯互通方面取得的實際成效。


      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主任李立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談到,上合組織互聯互通建設覆蓋面廣、綜合性強,在交通和數字網絡等多維度層面亮點紛呈。


      自上合組織成立以來,各成員國不斷推進交通“無縫對接”“精準直達”。以哈薩克斯坦為軸心的“雙西公路”項目群使霍爾果斯至阿拉木圖車程較建設前縮短約2小時,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在過去五年貨運量增長5倍。上合示范區已開通中俄、中吉烏、中哈、中白4條TIR國際道路運輸線路。今年前7個月,上合示范區共發運TIR國際運輸車輛239輛次,總發運量繼續保持全國首位。


      跨境通信網絡、數字基礎設施、電商交易平臺……上合成員國之間的信息流動更加高效,區域協作能力顯著提升,為貿易、交通、金融等多領域的互聯互通提供了堅實支撐。李立凡認為,絲路電商快速發展,正在成為區域數字貿易的新引擎,為周邊國家乃至歐洲市場不斷輸送價廉物美的產品。數字化賦能的綜合服務基地不斷建成,電子化通關模式日益普及,持續提升著跨境物流效率。與此同時,物流網絡多元化建設和點對點供應鏈專列相繼落地,物流企業與境外鐵路場站合作,通過延長免費堆存期、減少操作費用等方式,穩定降低境外成本。


      融合發展惠及各方


      “使上合國家更好分享發展經驗、交流成熟技術、培養專業人才,實實在在促進了各國經濟發展”


      互聯互通使上合成員國之間人員出行更加便利,你來我往活力十足。航線不斷織密,免簽政策落地,上合組織國家間出行需求快速增長。中國與烏茲別克斯坦每周航班超過60班,與哈薩克斯坦每周超過50班,已有7座城市實現直航。截至今年6月,經青島機場出入境的上合組織成員國旅客已達1.6萬人次,同比增長37.91%。預計在2025年國慶期間,中國旅客前往烏茲別克斯坦的機票預訂量增長3.3倍,前往哈薩克斯坦的增長2.3倍。


      在莫斯科,來自山東青島的果蔬經過7天的冷鏈運輸依然爽脆可口;新疆哈密瓜、云南沃柑和山西油桃走出國門,成為上合成員國居民菜籃子中的新鮮選擇。如今,依托中歐班列、國際航空等通道,這些農產品最短僅需48小時便能從田間地頭直達千里之外的異國市場。互聯互通帶來物流暢通,“中國好物”持續走進上合國家。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天毅表示,上合組織互聯互通成果推動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貿易合作量質齊升。一方面,貿易規模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貿易結構不斷優化。2024年,中方向其他成員國出口機電產品2100億美元,占出口的63%;對其他成員國出口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產品金額達到了134億美元,增長了10.5%。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的貿易為成員國工業化進程、經濟轉型和改善當地民生作出了應有貢獻。


      李立凡認為,上合合作十分注重技術轉移和經驗共享。中國技術團隊為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市輕軌項目提供咨詢服務和駕駛員培訓,中國的“魯班工坊”培育了本領高強的新一代中亞技術人員,有效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巴基斯坦歐亞世紀研究所所長伊爾凡·塔卡爾維表示,中國推動建立一系列合作平臺,在有效促進經濟要素流動的同時,使上合國家更好分享發展經驗、交流成熟技術、培養專業人才,實實在在促進了各國經濟發展。


      新領域合作潛力十足


      “展望未來,上合組織合作在數字經濟、綠色發展、供應鏈韌性和金融合作等新領域將為成員國帶來新的增長動力,推動區域一體化和全球治理水平的提升”


      2025年是上海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年。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上合組織肩負著時代賦予的重任。中國是全球治理倡議的提出者,同樣是堅定的行動派。在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的當下,中國與其他上合組織成員國要充分發揮世界最大區域組織的引領作用,為推動全球開放合作展現“上合擔當”。


      土耳其亞太研究中心主任塞爾丘克·喬拉克奧盧表示,在全球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上合成員國不斷加強互信、深化合作、推動可持續發展,將成為團結協作、共謀發展的典范。


      李立凡認為,展望未來,上合組織合作在數字經濟、綠色發展、供應鏈韌性和金融合作等新領域潛力十足。新領域將為成員國帶來新的增長動力,推動區域一體化和全球治理水平的提升。


      首先,數字與綠色合作將成為新的增長點。成員國可以在5G、人工智能、物聯網、北斗技術等數字基礎設施領域加強協作,在智慧城市建設、電子商務規則對接方面拓展合作。同時,在新能源開發和節能環保技術上攜手推進,實現數字經濟與綠色發展的融合。


      第二,產業鏈和供應鏈韌性至關重要。上合組織可以依托中歐班列和中間走廊等物流通道,推動制造業、新能源、綠色農業等產業的協同發展。通過合作,共同建立高效穩健的供應鏈體系,更好應對風險和市場波動。


      第三,金融合作需要進一步深化。探索本幣結算在多邊貿易和投資中的應用,有助于降低對單一貨幣的依賴,減少交易成本和匯率風險。同時,推動建立更加便捷、安全的跨境支付體系,為區域經濟合作提供金融支撐。(徐令緣、郭鈺恒)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