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福世界的中國工程:中國建筑驚艷世界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6-12





      2016年4月,厄瓜多爾發生7.8級強烈地震,震區滿目瘡痍。然而,當地多個由中國企業承建的項目卻經受住了考驗:雅蔡大學城已完工的教室、公寓、實驗室被用作臨時避難所和救援物資存放點;當時仍在建設中的波多維耶霍醫院沒有任何結構性損毀,并在震后迅速恢復施工。
     
      發生在厄瓜多爾的故事是近年來中國建筑在海外廣獲贊譽的一個縮影。如今,來自中國的建設者們,在世界各地筑起一座座樓宇,闖出了中國建筑品質優良的名氣,也與世界各國人民結下了勠力同心、共創美好明天的深厚友誼。
     
      高度廣度領先全球
     
      2017年3月11日中午,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目前的非洲第一高樓——阿爾及利亞嘉瑪大清真寺宣禮塔主體結構正式封頂。265米、抗9級地震、15億美元合同金額,這是中國建筑企業為這一大工程留下的數字記錄。
     
      實際上,中國在世界超高層建筑建設領域早已占據了領先地位。638米的東南亞第一高樓印尼雅加達標志塔、420米的歐洲第一高樓俄羅斯聯邦大廈以及建成后高度將超過阿爾及利亞大清真寺的肯尼亞內羅畢哈斯塔,都是由中方建設的。據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僅中建一家,就承建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超高層建筑。可以說,世界的“天際線”超過一半是由中國承建的高樓劃定的。
     
      除了驚艷世界的高度,中國工程更有廣泛覆蓋度。而今,中國的工程建設企業已經進入了百余個海外市場,形成了全球化布局。2016年,在美國工程新聞記錄雜志(ENR)發布的250家最大國際承包商排行榜中,中國內地有65家工程承包企業入選,實現海外營業收入總額946.2億美元。在亞洲、非洲,尤其是“一帶一路”參與國家,許多地標式建筑的建設過程中都出現了中國企業的身影。
     
      挑戰難度勇攀高峰
     
      盡管在技術與能力上越來越強,但在異國他鄉做建設,中國的施工方仍然會面臨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以阿爾及利亞嘉瑪大清真寺宣禮塔為例,其所在的阿爾及爾市處于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為保證高塔的抗震性,項目團隊要按照地震統計資料中過去1000年內最不利的情況來設計建造標準。抗震支座安裝軸線偏差要在3毫米以內;混凝土鋼筋含量超出國內公建標準一倍還多……為解決各種技術難題,項目團隊經常加班到凌晨。
     
      還是在阿爾及爾,在距市中心12公里的文化園區內,坐落著同樣由中方施工的項目:阿爾及利亞歌劇院。米黃色的外墻象征撒哈拉的沙粒,起伏的藍色玻璃寓意地中海的波濤,難以想象這座現在看來大氣莊重的歌劇院,是靠漫長的海運“運”出來的“奇跡”。阿爾及利亞建筑資源匱乏,建設歌劇院的物資材料和機械設備必須從國內采購發運。在歷時30個月的工期內,歌劇院項目從國內海運物資設備25批,共計900多集裝箱和400多車散貨,樹立了境外工程的新標桿。
     
      民生援建彰顯溫度
     
      中國的建筑走出國門,除了商業目的,還有很多是為了援助友邦、貼近民心。
     
      2016年5月3日晚,一場特殊的足球友誼賽在有著碧海椰林的加納海岸角市舉行。參賽雙方是來自中國與加納的青年足球運動員,觀眾臺上座無虛席,時任加納總統約翰·德拉馬尼·馬哈馬也在其中。這場比賽正是為了慶祝中國援建的加納海岸角體育場啟用而舉辦的。在加納這個西非足球強國里,這是第一座設施先進、功能齊備的現代化體育場,其在當地民眾心中受歡迎的程度可想而知。
     
      而在塞內加爾,中國援建的塞內加爾黑人文明博物館則將為保護當地文化做出重要貢獻。在竣工儀式上,塞文化部長恩迪亞耶說:“擁有一座展示黑人文化、歷史與文明的博物館是塞內加爾以及全體非洲人民一直以來的夢想。現在,在中國朋友的幫助下,夢想得以實現了。”
     
      除了文體設施,中國還在海外援建了大量的醫院、大學城、居民新城、災后重建房等與民生相關的建筑。中方在斯里蘭卡建設的國家醫院,特別注重將現代化醫院布局與當地就醫習慣相結合,細致入微地在建筑色彩、內部花飾等設計中融入斯里蘭卡元素,體現當地文化特色。
     
      一座高樓也許能留存幾十年,但民心的貼近則將惠及幾代人的生活,這也是中國建筑走向海外的最大收益。(本報記者李貞)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抓住機遇 提升中國制造業競爭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 趙昌文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的發言可以用三個觀點來概括:第一,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或者產業變革的機遇,直接決定著中國制造業未來的競爭力...
      2017-03-20
    • “中國制造”如何轉型升級?

      振興實體經濟,重振“中國制造”雄風,根本是從企業自身出發,從提高產品品質入手,應以“工匠精神”推動制造業供給側改革,進行“二次創業”,
      2017-03-21
    • 我國正描繪中國制造“新版圖”

      記者12日從工信部獲悉,《“中國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正在組織修訂,將于近期印發。該指南旨在把《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任務和各地資源稟賦相結合
      2017-03-21
    • 增加中國制造的話語權主動權

      目前,中國制造面臨著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雙重任務、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雙重挑戰、低成本優勢快速遞減和新競爭優勢尚未形成的雙重壓力。
      2017-03-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