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2025試點升至國家級 將探索市場準入負面清單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7-20





      7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將在東中西部選擇部分城市或城市群建設國家級示范區,將目前已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實施的簡政放權、財稅金融、土地供應、人才培養等有關政策擴展到示范區。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
     
      會議指出,將在東中西部選擇部分城市或城市群建設國家級示范區,將目前已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實施的簡政放權、財稅金融、土地供應、人才培養等有關政策擴展到示范區。
     
      其內容包括:加快工業產品生產許可準入制度改革,支持示范區出臺制造業和信息產業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以各類政府資金和產業基金,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先進制造;安排新增工業用地適當對示范區傾斜等。
     
      建設國家級示范區
     
      會議指出,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探索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轉型升級新突破,對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制造強國,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強調,將在東中西部選擇部分城市或城市群建設國家級示范區,要聚焦創新體制機制、深化開放合作、破解制造業發展瓶頸,與“互聯網+”、“雙創”結合,打造先進制造工業云平臺,在創新體系建設、智能和綠色制造等方面先行先試。
     
      實際上5月17日的國常會已經提出,將擇優創建一批“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支持在政策和制度創新上先行先試,形成智能制造創新氛圍和產業集群,打造新的增長區域。
     
      在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規劃所副所長張洪國看來,國常會7月19日部署的“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相當于此前“中國制造2025”城市試點示范的升級版。
     
      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是以工信部為主來批復“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指導下開展相關工作的;今后將由國務院來審核、批復國家級的示范區,相關文件也將由國務院來統一制定。
     
      “由一個部來審批的事項上升到國家來審批,這說明試點示范受到政府更多的重視,‘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已上升至國家級層面。”
     
      工信部早在2016年3月已啟動開展“中國制造2025”城市(城市群)試點示范工作,目前已批復寧波、泉州、沈陽、長春、武漢、吳忠、青島、成都、吳忠、贛州、廣州、合肥、湖州等12個城市和蘇南五市、珠江西岸六市一區、長株潭衡、鄭洛新等4個城市群。
     
      國家級示范區將兼顧東中西各種發展路徑的示范,張洪國表示,東中西部不同地方產業基礎和發展條件、開放程度都不盡相同,示范區要根據不同的產業特點和產業基礎,選擇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城市群來試點示范。
     
      比如東部的寧波,此前已被選為首個試點示范城市,取得了一些成效,不過有的做法未必就適合西部的城市,而東北國有企業較多的城市的示范區建設路徑也會有所不同。
     
      按照此前的《“中國制造2025”城市試點示范工作方案》,試點示范將覆蓋老工業基地、東部創新型城市、中部產業特色城市、西部傳統工業大市、資源型城市和區域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城市等不同類型,并逐步延伸到重點城市群(城市帶),以典型城市為網格節點,帶動全國范圍內“中國制造2025”加快實施和落地。
     
      支持出臺制造業和信息產業市場準入負面清單
     
      會議提出,將目前已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實施的簡政放權、財稅金融、土地供應、人才培養等有關政策擴展到示范區,并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
     
      張洪國表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將會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在創新發展、提升供給質量和水平等方面有相同的訴求,而后者已經探索出一些較為成熟的經驗。
     
      其內容包括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加快工業產品生產許可準入制度改革。會議指出,將支持示范區出臺制造業和信息產業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經批準可將省級相關投資審批、外資管理、經貿合作等權限下放至示范區。全面實行企業“多證合一”。
     
      負面清單本身就帶有擴大開放、放松管制的意味。
     
      “我們經常講要打破行業壁壘,但是怎么打破,到底哪些能入哪些不能入卻很難界定,在示范區建設這樣一個負面清單,有利于探索市場準入的邊界。”張洪國表示,按照此前傳統的已經形成的利益格局,少數行業國企更多一些,帶有壟斷色彩,現在要鼓勵打破這種行業壁壘和邊界,示范區的負面清單有利于各地界定清行業的邊界。
     
      會議指出,要積極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集群發展搭建平臺,統籌用好各類政府資金和產業基金,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先進制造。實施普惠金融服務,國有商業銀行已經成立的普惠金融事業部要著力在示范區探索積累經驗。國有科技企業可對企業重要技術和管理人員實施股權等激勵。
     
      張洪國表示,當前金融空轉、未能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情況仍然存在,一些資金即使進入實體經濟,也很難服務于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因此國務院要求以國有商業銀行已經成立的普惠金融部門為試點,在示范區探索如何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此外,利用財政性資金成立產業引導基金,是目前一個比較通行的做法,將來很有可能在國家級示范區里,在國家層面成立一只大的基金,引導地方成立若干地方性的產業基金,帶動示范區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財政上看,將來減少一些項目的補貼,肯定也會增加一些財政性的產業基金支持。
     
      會議要求,安排新增工業用地時對示范區適當傾斜,支持利用老舊工業和商業設施等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眾創空間。
     
      張洪國認為,目前在工業用地上,西部情況要好一些,而很多東部發達地區的工業用地已經非常緊張,土地政策的傾斜為示范區提供了發展空間和載體。
     
      此外,會議還提出,鼓勵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給予創業補貼。允許科技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兼職,推廣海外人才優惠便利政策。同時,深化制造業創新發展中外合作,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
     


      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制造”如何轉型升級?

      振興實體經濟,重振“中國制造”雄風,根本是從企業自身出發,從提高產品品質入手,應以“工匠精神”推動制造業供給側改革,進行“二次創業”,
      2017-03-21
    • 我國正描繪中國制造“新版圖”

      記者12日從工信部獲悉,《“中國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正在組織修訂,將于近期印發。該指南旨在把《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任務和各地資源稟賦相結合
      2017-03-21
    • 增加中國制造的話語權主動權

      目前,中國制造面臨著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雙重任務、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雙重挑戰、低成本優勢快速遞減和新競爭優勢尚未形成的雙重壓力。
      2017-03-21
    • 中國制造2025

      《中國制造2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
      2017-03-1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