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國有企業發展注入澎湃動力——國資國企改革五年間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7-27





      在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嚴峻背景下,今年我國國有企業經營實現“開門紅”:1月至5月,國資監管系統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8.5萬億元、利潤總額9938.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3%和21.2%。
     
      主要經濟指標創近年同期最佳的背后,國資國企改革向縱深挺進發揮了關鍵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國企改革頂層設計基本形成,重大舉措層層落實,鮮活實踐不斷涌現,為國有企業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頂層設計立柱架梁 十項試點全面鋪開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中央企業公司制改制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今年年底前,國資委監管的央企要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業內人士評價稱,這是國有企業改革整體向前推進的又一重要舉措。
     
      經濟體制改革是當下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而國企改革又被視為其中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改革“先手棋”是什么?“當頭炮”打哪里?需要精心布局、謀定后動。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發布。圍繞這份綱領性文件,國企分類改革、完善國資監管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強黨的領導、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多個配套文件陸續出臺,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改革有了明確的“設計圖”“施工圖”,發力才能更精準,牽引作用才能更強。
     
      落實董事會職權、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企業薪酬分配差異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中央企業兼并重組、部分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國有企業信息公開、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國企十項改革試點漸次鋪開,在探索新體制、新模式、新辦法方面成效斐然。
     
      例如,在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方面,全國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面達到90%,建設規范董事會的央企已有80多家,適應市場競爭要求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進一步完善;混改穩妥實施,到2016年底央企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為68.9%,上市公司的資產、營收和利潤總額在央企整體占比分別達到61.3%、62.8%和76.2%,國有資本功能不斷放大。
     
      伴隨改革紅利釋放,18家改革試點企業經營業績優于中央企業同期水平,正成為央企經濟效益快速回升的“新引擎”,為更大范圍改革實踐積累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發力供給側 “加”“減”之間促改革
     
      山東能源集團旗下肥礦集團有著60年歷史,曾是當地明星企業,但近年由于發展環境變化以及經營決策失誤,陷入了資不抵債困境。經過10個月協商,這家“僵尸企業”去年成功重組,目前已走上盈利的道路,分流的1.5萬名職工順利得到安置。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微觀基礎在于企業改革,其中國有企業是主力軍,也是主戰場。近年來,國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朝著明確的主攻方向持續發力:
     
      ——瘦身健體扎實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央企累計減少法人5744戶,減少管理費用101.5億元。2016年,全國國資系統共清理退出“僵尸企業”4977戶,退出鋼鐵產能4230萬噸、煤炭產能20629萬噸,分別占了全國退出產能的八成和七成以上。
     
      ——戰略重組扎實推進。近年來,中國北車與中國南車、寶鋼與武鋼等16對央企重組整合,國資委監管央企已調整至101家;設立了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和中央企業國創投資引導基金。
     
      ——積極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助力企業輕裝上陣。“三供一業”(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供水、供電、供熱及物業管理)分離移交工作在全國全面推開,到去年底總體進度已完成1/3,預計2017年底將達70%。
     
      瘦身健體做“減法”,轉型升級做“加法”。
     
      統計顯示,央企研發經費已約占全國研發經費支出總額的四分之一。2013年至2016年國家科技獎勵中,中央企業獲得335個獎項,占獲獎項目總數的1/3。此外,中央企業還搭建各類高水平“雙創”平臺518個。
     
      “鋪天蓋地”的雙創成果與“頂天立地”的科技突破相輔相成,正成為孕育國企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源泉”。
     
      從“管企業”邁向“管資本”
     
      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國資監管也在變革中轉型。
     
      今年上半年,《國務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正式印發,方案明確了國資委“管資本”的重點職能,厘清了國資監管的權責邊界。
     
      業內認為,這份文件標志著國資監管機構從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邁出了歷史性、實質性的關鍵一步。
     
      這是一場刀刃向內的改革,“放權”成為關鍵詞。
     
      國資委建立和完善出資人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精簡工作事項43項,其中取消監管事項26項、下放9項、授權監管8項,涉及企業規劃投資、產權管理、薪酬分配、改革重組、財務管理等領域。
     
      國有資產是人民的共同財富,必須守護好、防流失。
     
      近年來,國資委對內設機構進行了優化調整,健全法規制度體系,并不斷強化當期和事中監督,形成發現、調查、處理問題的監督工作閉環;積極推動出資人監督、外派監事會監督與審計、紀檢監察、巡視等監督力量協同配合,形成監督合力。
     
      據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國資委累計向22家中央企業委派了總會計師。派出89個檢查組對境外企業經營管理情況開展專項監督檢查。2013年至2016年,央企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平均為107%。
     
      成效初顯,任重道遠。當前,各項改革措施正在加快落地,國資國企改革到了“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階段,必須迎難而上,銳意進取,深化改革,追求實效,為國資國企發展注入更加充沛的動能。(記者王希、陳灝)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天津等20多個省市推進員工持股 試點企業將擴圍

      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昨日,天津、北京、上海、江西、山東、廣東、重慶等20多個省市明確要推進地方國企員工持股試點,并且多個省份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落實意見或方案已經出臺,試點企業名單將進一步擴圍。
      2017-05-03
    • 多項數據增速趨緩 財稅、國企改革效應可期

      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的經濟藍皮書春季號指出,根據中國宏觀經濟季度模型預測,2017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我國GDP增長率分別為6 9%、6 7%、6 6%、6 5%,呈現穩中微降的發展趨勢。
      2017-05-05
    • 國企改革重磅文件出爐 國資委不干預企業自主經營權

      在各地國企改革風生水起之際,國資國企改革再添重磅文件。昨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明確要求調整優化國資監管職能,改進監管方式手段,著力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
      2017-05-11
    • 國企改革新動向:混改提速升級改制年內“收尾”

      今年以來,國企改革主要在哪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發力?成效如何?下一步將有什么新動向?國務院國資委2日舉行新聞吹風會回應了相關熱點。
      2017-06-0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