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動搖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2-18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大量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持續減少,產能過剩行業市場加速出清,企業經營狀況好轉、效益回升。煤炭、鋼鐵等重化工業應該抓住市場行情好轉的有利時機,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動搖、力度不減弱,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市場供給總量,努力為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動力。
    gongjicegaige
    (圖片來源:互聯網)
      不久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工業企業利潤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3.3%。值得注意的是,煤炭、鋼鐵、化工、石油等重化工業利潤增速明顯加快。
     
      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3倍,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6倍,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37.9%,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41.1%。上述四個行業合計新增利潤6034億元,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51.2%。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特別是煤炭、鋼鐵、化工、石油等行業效益明顯回升,主要與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推動市場需求回升密切相關。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GDP增速超出市場預期,多項關鍵經濟指標明顯好于去年同期。實體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對能源、工業金屬、化工產品等大宗商品需求增加,使得市場供需關系改善和價格回升,煤炭、鋼鐵、化工、石油等行業效益好轉。
     
      從另一角度看,效益的好轉離不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一系列問題,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特別是在煤炭、鋼鐵等傳統產業領域,存在著嚴重產能過剩問題,供給質量普遍不高,產業競爭力有待增強。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明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著力提升供給體系質量。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大量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持續減少,產能過剩行業市場加速出清,企業經營狀況好轉、效益回升。今年前10個月,煤炭、鋼鐵等行業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功不可沒。
     
      盡管以煤炭、鋼鐵、化工、石油等為代表的重化工業效益明顯回升,但仍然應該牢牢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始終堅持把改善供給結構作為主攻方向,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和產業優化重組。因為,從宏觀層面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再者,從重化工產業的發展實際看,在市場供求關系根本矛盾尚未發生實質性改變的情況下,重化工業效益改善更多的是依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政策紅利。換句話說,這種價格回升、效益好轉的基礎并不牢固,還存在著較大的不穩定不確定性;而且,行業自身還存在大量過剩產能和落后產能,亟待市場出清和轉型升級。
     
      因此,當務之急,煤炭、鋼鐵等重化工業應該抓住市場行情好轉的有利時機,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動搖、力度不減弱,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市場供給總量,不盲目組織擴大生產。同時,應注重擴大中高端供給和有效供給,努力為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動力,支撐市場需求升級和宏觀經濟企穩。(林火燦)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
      2017-03-13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合效應逐步顯現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合效應逐步顯現

      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市場預期和信心有效提振,工業企業利潤持續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改革的綜合效應開始顯現。
      2017-07-12
    • 去杠桿將成為下一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

      去杠桿將成為下一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

      繼去年提前超額完成去產能任務后,今年到6月底,我國鋼鐵去產能已完成全年目標,煤炭也已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量的74%。業內指出,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正在進入轉型下半程,提質增效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基調。
      2017-07-20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 各項指標共振向好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 各項指標共振向好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以及投資、去產能等主要指標好于預期,其他實物量指標和相關先導指標也都共振向好,指標之間的匹配度明顯增強。
      2017-07-2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