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世16年與世界分享中國機遇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1-26





      1月25日,商務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2017年我國參與“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的情況,并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的對外開放、當前經貿形勢等問題作出回應。
     
      “一帶一路”結碩果
     
      “2017年,我國‘一帶一路’建設進入全面務實合作的新階段。”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這樣說道。這一年,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召開,“一帶一路”經貿合作也取得豐碩成果。
     
      一大體現是貿易投資合作的繼續深化。2017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7.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8%,增速高于全國外貿增速3.6個百分點。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144億美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1443億美元,同比增長14.5%。
     
      東非鐵路網起始段肯尼亞蒙內鐵路竣工通車;中老鐵路首條隧道全線貫通;中泰鐵路一期工程開工建設;匈塞鐵路、卡拉奇高速公路等項目進展順利。這一年,許多重大項目扎實推進。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等也成為“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的典范。
     
      此外,中國與格魯吉亞、馬爾代夫簽署自貿協定,與摩爾多瓦、毛里求斯正式啟動自貿協定談判,自貿區建設取得突破。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共筑援助之橋暢通‘一帶一路’”行動等,則為相關國家的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在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上的致辭中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但‘一帶一路’建設的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我們要通過打造互聯互通的物理條件和人文環境,擴大全球有效需求,鞏固全球經濟復蘇的總體態勢。”
     
      中國“入世”添機遇
     
      不過,近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卻發布報告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未能讓中國市場更加開放、更以市場為導向,中國離市場經濟越走越遠。
     
      高峰說,“我們認真地分析了這份報告,其中很多觀點罔顧事實、顛倒黑白,甚至與美方以前的報告自相矛盾,具有明顯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色彩,中方堅決反對。”
     
      實際上,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的關稅總水平已經從15.3%下降到9.8%;制造業的準入限制與加入之初相比減少了50多條;服務業160個部門當中,中國加入時承諾開放100個部門,目前已在不同程度上開放將近120個部門。中國已經成為54個世貿組織成員的前三大貨物出口市場,還將于今年11月舉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一步對世界開放市場。
     
      單就中美之間的進出口來看,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16年里,美國對華貨物出口增長了500%,遠高于同期美國對全球出口90%的增長。中國從美國的第八大出口市場躍升為第三大出口市場。
     
      “可以看出,包括美國在內的世貿組織成員,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分享了中國機遇,各成員得到了共同的發展。”高峰說,我們認為,真正、合理的市場經濟應該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適合各自國情的經濟體制,不是以個別國家的標準強加于人的經濟體制。
     
      對話合作化解矛盾
     
      近日美國對光伏產品和大型洗衣機發起的全球保障調查也引起廣泛關注。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日前就此發表談話指出,這是美國對貿易救濟措施的濫用。中方將與其他世貿成員一道,堅決捍衛自身的正當利益。
     
      對于備受矚目的中美經貿關系,高峰再次重申,“合作是中美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中方合作與對話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我們希望中美貿易摩擦不會升級,雙方能以建設性的方式,妥善化解矛盾,推動務實合作。”
     
      放眼全球,經貿摩擦也時有發生。據統計,2017年,我國產品共遭遇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75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總計110億美元。我國仍然是全球貿易救濟調查的最大目標國。不過與2016年相比,案件的數量和金額分別下降了37%和23%。
     
      高峰指出,今年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總體形勢可能依然會比較嚴峻。個別經濟體貿易投資政策的不確定性,特別是表現出來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傾向,可能會加重各經濟體對全球貿易投資環境的擔憂,甚至引發貿易救濟措施的連鎖反應。
     
      “貿易摩擦在所難免,關鍵是要通過對話與合作,妥善化解矛盾,將沖突的風險轉化為產業合作的動力,共同推動全球貿易投資向更加開放的形勢發展,構建開放型的世界經濟。”高峰說。(記者 李婕)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抓住機遇 提升中國制造業競爭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 趙昌文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的發言可以用三個觀點來概括:第一,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或者產業變革的機遇,直接決定著中國制造業未來的競爭力...
      2017-03-20
    • “中國制造”如何轉型升級?

      振興實體經濟,重振“中國制造”雄風,根本是從企業自身出發,從提高產品品質入手,應以“工匠精神”推動制造業供給側改革,進行“二次創業”,
      2017-03-21
    • 我國正描繪中國制造“新版圖”

      記者12日從工信部獲悉,《“中國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正在組織修訂,將于近期印發。該指南旨在把《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任務和各地資源稟賦相結合
      2017-03-21
    • 增加中國制造的話語權主動權

      目前,中國制造面臨著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雙重任務、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雙重挑戰、低成本優勢快速遞減和新競爭優勢尚未形成的雙重壓力。
      2017-03-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