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將放開多領域外資準入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2-02





      2月1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針對近期國內外媒體高度關切的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美國商會發布報告指出在華投資經營環境正在改善、歐洲一些國家出現保護主義逆流等話題,商務部作出了回應。新聞發言人高峰介紹,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推進在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的有序開放,放開育幼養老、建筑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為外國投資者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
     
      美企對華投資信心增強
     
      中國美國商會1月30日發布的《2018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在華的美國企業認為中國投資環境正在改善。報告列舉了一些調查數據:2017年,73%的美國企業在華實現贏利,74%的企業計劃于2018年擴大在華投資,這一比例為近年來的最高;約60%的會員企業視中國為前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受訪企業幾乎一致認為,近年來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執法力度保持穩定或有所提升。46%的受訪企業認為,未來三年中國將進一步對外資開放市場;62%的受訪企業認為,過去五年中國政府政策制定和溝通的透明度有所提高等。
     
      “我們認為,這說明,大部分在華的美國企業繼續看好中國市場,認可中國投資環境正在持續優化,對華投資信心進一步增強。”高峰說。
     
      商務部介紹,聯合國貿發會議近期發布的報告也顯示,盡管2017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下降了16%,但是中國外資流入量仍達到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繼續保持發展中國家的首位,是全球第二大的外資流入地。
     
      高峰表示,當然,中國美國商會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議,我們對此表示歡迎。我們將努力協調并推動解決合理的關切,繼續努力打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大幅減少市場準入的限制,為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提供越來越好的服務,使中國始終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熱土。
     
      推出新的改革開放舉措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上提到,“最好的紀念方法就是推出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開放舉措”。
     
      高峰介紹,實際上,去年以來我們在服務業開放方面已經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重點取消了公路旅客運輸、外輪理貨、資信調查與評級服務、會計審計、農產品批發市場等領域的準入限制。
     
      “此外,在去年11月向社會公開的部分領域對外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中,我們對大幅放寬銀行業、證券基金業和保險業等領域的市場準入作出了計劃,未來有些還將逐步取消相關的限制。”高峰說。
     
      高峰指出,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會同有關部門推進在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的有序開放,放開育幼養老、建筑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為外國投資者創造更加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
     
      反對保護主義需要行動
     
      對于有關“德國經濟國務委員最近表示要有效遏制中方的收購熱潮”的報道,高峰表示,中方注意到近期德國經濟部官員有關的表態,也注意到歐洲一些國家出現的保護主義的逆流。對歐方相關的立法提議,擬在歐盟層面設立外資審查的框架制度,中方表示關注。在剛剛結束的達沃斯世界經濟年會上,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領導人均表示,保護主義不是美好未來的選擇。反對保護主義,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
     
      “在這里我想強調三點:第一,中德雙向投資保持了穩定和更趨均衡的發展;第二,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并購是企業自主的市場行為,為歐洲帶來了資本、就業崗位和通向亞洲市場的渠道,是互利共贏的;第三,中歐經濟的互補性強,雙向投資潛力巨大,合作共贏仍然是雙方經貿關系發展的大方向。”高峰說。
     
      商務部介紹,根據中方統計,2017年中國對德國直接投資為22.7億美元,按照德國聯邦銀行的統計,來自中國大陸的投資存量還不足德國吸收外資存量的1%,對德國根本構不成所謂的“威脅”。同時,不久前德國《商報》對庫卡等42家德國企業,以及約5.5萬名員工進行了專門訪問,結果顯示上述德國公司的管理層和員工普遍對中國投資者高度滿意。
     
      高峰指出,中歐雙方都是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堅定支持者,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也會繼續鼓勵有實力的中國企業赴歐開展投資貿易活動,希望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能夠客觀理性地看待企業的市場行為,為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創造穩定的營商環境,在反對保護主義問題上,不僅要說得好,更要以實際行動做得好。(記者 邱海峰)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抓住機遇 提升中國制造業競爭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 趙昌文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的發言可以用三個觀點來概括:第一,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或者產業變革的機遇,直接決定著中國制造業未來的競爭力...
      2017-03-20
    • “中國制造”如何轉型升級?

      振興實體經濟,重振“中國制造”雄風,根本是從企業自身出發,從提高產品品質入手,應以“工匠精神”推動制造業供給側改革,進行“二次創業”,
      2017-03-21
    • 我國正描繪中國制造“新版圖”

      記者12日從工信部獲悉,《“中國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正在組織修訂,將于近期印發。該指南旨在把《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任務和各地資源稟賦相結合
      2017-03-21
    • 增加中國制造的話語權主動權

      目前,中國制造面臨著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雙重任務、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雙重挑戰、低成本優勢快速遞減和新競爭優勢尚未形成的雙重壓力。
      2017-03-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