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迎三連升 今年外儲規模有望保持"穩"基調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2-18





      外匯儲備規模迎來三連升。


      近日,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0879.24億美元,較2018年12月末上升152億美元,升幅為0.5%。


      記者注意到,這是外匯儲備的連續三個月增長。近3個月分別增加85.99億、110.15億和152.12億美元。


      在全球經濟金融環境復雜嚴峻形勢下,連續三連升意味著什么?未來,我國外匯儲備會出現波動走下行還是會繼續延續趨穩態勢?


      外匯儲備“三連增”


      外匯儲備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


      我國外匯儲備增加的來源主要包括兩方面,一個是對外貿易順差,即中國在國際貿易中,出口貿易額大于進口貿易額時,多出的這部分外幣就被作為外匯儲備存在央行。


      另一個是外商投資,即海外投資商來中國辦廠,不能直接使用外匯,需要在央行將外匯換成人民幣再去投資,外匯被存在央行即為央行的資產。


      外匯儲備在去年2月減少269.75億美元,結束了此前的連續12月增長。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貶值的背景下,中國外匯儲備雖然在去年6月和7月意外實現兩連升,但從去年8月開始連續三個月縮水,且縮水幅度逐漸擴大。


      不過,從2018年11月外匯儲備企穩回升,去年11月和12月分別增加了86億美元和110.15億美元。


      進入2019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按下了“升值鍵”。


      2019年第一周,在岸人民幣升值幅度即超過1000個基點。1月,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由2018年末的6.86附近攀升至6.70左右,累計升值超1600個基點。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指出,2019年1月我國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全球金融市場上,主要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匯率上升,金融資產價格有所上漲。受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估值因素影響,外匯儲備規模小幅上升。


      具體而言,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分析稱:“1月美元指數繼續下行,美元對日元、歐元等主要非美貨幣總體貶值,導致外儲中這些非美貨幣資產兌換成美元的價值有所上升。而且,1月各主要國家債券收益率繼續下行、債券價格上升,資產價格重估也有利于外匯儲備增長。此外,1月人民幣對美元繼續明顯升值,這也有利于外匯儲備的穩定。”


      另外,“一方面外匯儲備增長,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出口創匯的收益,由于當前人民幣貶值利好外貿企業,因此出口創匯的收益相應增長;另一方面,與近期人民幣貶值有關。由于最近高漲的換美元情緒促使商業銀行的儲蓄賬戶中的美元激增,因此商業銀行在外匯儲備中的份額也會增加,這也是外匯儲備中一個增量。當前比較穩定的宏觀基本面也對外匯儲備的穩中有升起到關鍵作用。”中研普華研究員鄒志丹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未來有望波動中保持穩定


      記者梳理了解到,從2014年開始,我國的外匯儲備經歷了快速下跌(2014到2016),小幅回升(2017),再到雙向波動、小幅下跌(2018)的過程。


      與2017年12月末的31399.49億美元相比,2018年中國外匯儲備縮水了672.37億美元。2015年和2016年全年,中國外匯儲備分別縮水了5127億美元和3198.44億美元,2017年全年則增加了1294億美元。


      展望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繼續分化、金融市場波動明顯加大,我國的外匯儲備將呈現怎樣的走勢?其中市場對人民幣匯率和跨境資本流動可能存在的波動性仍存在擔憂。


      鄂永健表示,盡管市場對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依然不減、美聯儲很可能暫緩加息,但歐元區經濟前景黯淡、英國脫歐風險以及日本央行維持寬松貨幣政策,都限制了美元指數下行空間,預計美元指數波動震蕩,下行的空間并不大。2月中美貿易談判迎來最后期限,盡管目前樂觀預期占上風,但仍有不確定性,人民幣匯率、進而跨境資本流動可能因此出現波動。


      不過,王春英稱,當前,全球經濟增長面臨放緩壓力,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但我國經濟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國際收支呈現自主平衡格局,為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穩定提供了堅實基礎。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分析稱,“隨著我國經濟主體資產配置逐漸理性,資金有進有出是一種正常現象,外匯儲備規模也將圍繞一定的水平上下波動。盡管外匯儲備規模受到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外匯儲備總體變動趨勢仍處于平穩、可控的區間。”


      此外,鄒志丹也指出,根據外匯管理局分析,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美元匯率和利率“雙升”,一些新興經濟體受到較大沖擊,全球貿易摩擦加劇,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及不確定性均明顯上升。


      在此背景下,我國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取得初步成效,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人民幣匯率彈性明顯增強。


      “當前人民幣匯率水平已經回到央行所認為的合理區間,加上人民幣匯率彈性的增強,美元強勢地位不減。展望未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將繼續保持小幅上升。當前國際收支自主平衡格局顯現良好態勢,為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穩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鄒志丹說道。


      那么,在經濟金融環境復雜嚴峻背景下,今后該如何保持外儲規模穩定?


      國家外匯局在會議部署2019年外匯管理重點工作時指出,要健全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的管理框架,市場化逆周期調節外匯市場波動,保持外匯微觀監管跨周期的穩定性、一致性和可預期性,同時,完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保障外匯儲備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


      鄒志丹指出,國際經濟金融環境復雜嚴峻,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主要國家宏觀政策出現分化,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但我國經濟基本面和政策基本面依然穩健,跨境資金流動和外匯市場運行有條件保持總體平穩。國內外因素綜合作用,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將在波動中保持總體趨于穩定。中研普華建議,積極保證外匯市場供求平衡,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的穩定性,加強貿易合作和往來,鼓勵企業走出去,增加出口創匯。


      宋清輝指出,在全球經濟金融環境復雜嚴峻背景下,保持外儲規模穩定,需要持續推進對外開放,并進一步完善外匯市場運行機制,保持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和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總之,我國經濟的內在潛力足以抵御全球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再加上外匯市場供求保持總體穩定,跨境資金流動基本平衡,對外儲規模保持平穩形成支撐,我國外儲規模仍具有企穩基礎。因此,外匯儲備有望繼續保持總體穩定。(記者 邵志媛)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