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 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3-20





    著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 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金融發力供給側改革


      增加中小機構數量,引進外資金融機構,加大處置不良資產力度……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近日相繼表示,將從改善金融供給、優化金融結構、降低融資成本、提高配置效率、暢通供給渠道等方面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分析人士認為,這是職能部門對中央提出的“正確把握金融本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落實之舉,也將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起到實打實的推動作用,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好支持。


      讓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融資難、融資貴,困擾著不少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這些難題顯示當前金融服務供給存在一些結構性缺陷。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分析,中國的金融供給總量和杠桿率不低,但是總量中相當一部分供給并沒有流到實體經濟中,而是在金融體系空轉。一方面形成了風險,造成資產價格的上漲和資源配置的扭曲,另一方面沒有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減少無效、低效金融供給,增加有效、高效金融供給,優化金融結構,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暢通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強調,當前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將放在著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和效果上,把穩健的貨幣政策落到實處,千方百計推動解決民營企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不足、金融科技創新服務不足、“三農”金融服務不足等問題,補齊短板,改善服務,全面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實際效果。同時,通過提高信息透明度、完善破產制度、提高法律執行效率、降低費率等,降低實際交易成本,最終降低風險溢價。


      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得到業內普遍認可。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原來經濟發展更多地追求規模擴張和高增速,現在追求的是高質量發展。這就對金融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金融如何更好地滿足新階段的新需求、新目標、新變化,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如何更好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等。”他認為,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精準滴灌,增加有效供給


      改善金融供給,從何處著力?


      首先是增加有效供給。


      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新聞發言人肖遠企介紹,在增加機構方面,銀保監會已做出探索。例如,批準設立5家金融資產投資工資,批準五大行籌建理財子公司,推動建立普惠金融事業部等。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繼續增加中小銀行保險機構的數量和業務比重,增加特色機構和專業機構,同時通過對外開放,引入更多具備專業特色的外資機構。


      有效供給也包括增加資金供給,以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肖遠企表示:“不搞大水漫灌,而是要以精準滴灌的方式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2018年銀行貸款增量占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83.4%,接下來要充分調動信貸資源,確保社會融資規模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


      其次,要破除、減少無效低效供給。


      一是讓有限的信貸資源從產能過剩行業、僵尸企業中逐漸減少或退出,使信貸資源流向真正需要的新興、戰略性中小微企業。二是優化“僵尸企業”退出機制,肖遠企表示,可以嘗試兼并重組,也可以嘗試破產重組,但一定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三要繼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騰出新的信貸空間。據介紹,過去兩年,銀保監會共處置了3.48萬億元不良資產,為新增信貸及時騰出了空間。


      暢通供給渠道是關鍵


      暢通供給渠道也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


      肖遠企表示,暢通供給渠道將從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打破金融市場障礙以提高金融效率和消除資金空轉通道三個方面進行。


      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即改變貨幣傳導從大型銀行到中小銀行、非銀機構的傳導鏈條,讓中小銀行和非銀機構作為傳導主體。


      打破金融市場障礙,即在風險投資、銀行信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之間建立更加有效的連通,發揮市場合力,提高整個金融市場的效率。


      消除資金空轉通道,以銀保監會為例,這兩年,共紓解違法違規、層層嵌套、透明度低、風險隱蔽等空轉資金約12萬億元,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奠定了較好基礎。


      銀保監會還表示,下一步將督促銀行把握有利的政策窗口并完善內部機制,鼓勵基層敢貸、愿貸,同時加強服務能力建設,確保基層能貸、會貸,確保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等一系列目標。(記者 徐佩玉)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雙支柱”框架+協調監管 應對潛在上升金融風險

      2017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近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及“一行三會”高層均表示,需警惕后危機時代潛在上升的金融風險,探索建立“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政策框架,同時推進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2017-03-27
    • 我國對外金融資產民間部門持有占比首次過半

      我國對外金融資產民間部門持有占比首次過半

      國家外匯管理局昨日晚間公布《2016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報告內容顯示,2016年,我國對外金融資產中民間部門持有占比首次過半。
      2017-03-31
    • 財政資本雙管齊下 金融支持助力創新驅動發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落實2017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提出依靠改革破難題促發展惠民生。會議要求,要健全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機制,著力增強新動能成長動力。
      2017-04-10
    • 國資委推動央企參與雄安新區建設 金融機構躍躍欲試

      在近日召開的國資委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會上,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積極推動符合雄安新區定位和戰略發展需要的央企在京單位有序遷入雄安新區,大力支持中央企業將新設立的高新技術企業、高端服務業企業落戶雄安新區
      2017-04-1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