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自貿區擴圍到經開區升級 中國開放新格局發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7-10





      在中國的梯度開放格局中,各個層面都在加碼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力度。接下來,18個自貿試驗區將和219個國家級經開區互相推動,加快形成我國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有報道指出,目前各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在快馬加鞭制定升級方案。江蘇、上海、山東、廣東、浙江等地都在研究出臺當地經開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意見,最快將于本月中旬陸續出臺。

      華中科技大學光谷自貿研究院院長陳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自貿試驗區是引領我國全面開放新階段的“排頭兵”,國家級經開區則是自貿試驗區的一個測試平臺。“這也是為什么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區時金橋開發區加入其中,其他自貿區在選擇片區時也會把重要的經開區和高科技園區放進去。”

      而國家級經開區的升級,在他看來,將加大開放舉措的測試力度,放大開放的效應。

      提升開放型經濟質量

      7月8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發《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若干措施工作方案》,提出了從投資環境、營商環境到實體經濟和人才資源等方面的39條舉措。

      作為“排頭兵”,自貿試驗區近期不僅迎來了各個“點”上的深度突破,也將從7月30日起,依托即將實施的自貿區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為外資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接下來,這個空間還會更大。7月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抓緊研究在自貿試驗區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是服務業開放的舉措,為更高水平開放積累經驗。

      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國近年來一直在主動擴大開放,不斷地推出“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

      開放不斷深入的同時,自貿試驗區在不斷擴容。

      在進一步開放市場方面,中國將新設6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增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加快探索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進程。

      在現有的12個自貿試驗區的基礎上,再加上上述新設的6個自貿試驗區,我國將形成“1+3+7+1+6”的自貿試驗區格局,覆蓋18個省份。

      即便如此,陳波認為,自貿試驗區的面積相對有限,為了應對發展壓力,經開區應該主動迎接開放的挑戰,放大開放的效應。

      自1984年誕生起,經過35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共有219家國家級經開區,分布在全國31個省(區、市)。

      事實上,目前已經建立的12個自貿試驗區,基本上都以國家級經開區作為區域依托來發展建設的。比如上海自貿試驗區就包括了金橋經開區,廣東自貿試驗區包括南沙經開區,河南自貿試驗區包括開封經開區。

      在今年5月舉行的國新辦吹風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表示,國家級經開區與自貿試驗區都是以開放為基本特征,自貿試驗區的開放政策、先進做法對國家級經開區創新提升具有示范引領的作用。“我們現在是鼓勵國家級經開區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好的做法。”

      優化吸引外資格局

      不管是從我國繼續大力吸引外資,還是從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戰略高度來看,高端制造業、高科技行業都是我國全面開放新階段的一個重點領域。

      “可以看到的是,自貿試驗區的創新,不僅包括了保稅區需要的貿易便利化自由化,也包括了經開區在高端制造業、高科技行業繼續對外開放的舉措。”陳波說。

      作為自貿試驗區的測試平臺,國家級經開區目前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萬家。汽車、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工業,已經成為一些國家級經開區的主導產業。相應的產業基礎,顯然能夠為自貿試驗區探索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開放,提供更加廣闊的試驗空間。

      作為我國推進“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國家級經開區是我國吸引外資的主力軍。2018年,我國國家級經開區利用外資占全國的20.4%,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接下來,國家級經開區也必須優化吸引外資的格局,探索引領我國高端制造業、高科技行業繼續開放創新。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1~5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369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折合546.1億美元,同比增長3.7%。其中,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7.2%,占比達到28.5%。

      但是,我國吸引外資也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今年6月發布的《2019年世界投資報告》,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已經連續三年下降,從2015年的1.9萬億美元下降至2018年的1.3萬億美元。剔除稅收改革、巨額交易和不穩定的資金流動等一次性因素,過去十年外國直接投資平均年增長率僅為1%。

      在上述國新辦的吹風會上,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唐文弘說,在吸收外資方面,國家級經開區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接下來,要把握市場導向型的外商直接投資日益增長的良好機遇,積極引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領域的外商投資企業。

      同時支持國家級經開區高標準規劃建設國際合作園,打造一批開放程度高、產業結構優、研發功能強的國際合作園。加強內外資企業的協作,發揮本土企業和跨國公司在價值鏈上的協同效應,進一步完善制造業的產業鏈,更好地融入全球價值鏈體系。

      陳波說,一旦國家級經開區成為產業鏈的高端環節節點,對于我國應對逆全球化甚至引領全球化,就將帶來重要支撐。

      經開區產業升級

      5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部署,推進經開區創新發展,促進產業升級。之后,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提出包括提升開放型經濟質量,賦予更大改革自主權,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完善對內對外合作平臺功能,加強要素保障和資源集約利用五個方面共22項任務舉措。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珂告訴記者,經開區也將是我國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并推動形成產業集群的關鍵一環。

      圍繞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各地結合區域特點和產業稟賦已展開了新布局。

      6月28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產業園區聯盟在蘇州工業園區成立,來自長三角區域9座城市的74個產業園區開啟“抱團”發展,將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加速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并將依托蘇州工業園區長三角境外投資促進中心的資源,搭建海內外投資合作新橋梁。

      北京亦莊也在6月27日發布首份國家級經開區人才需求清單,這份“高端才智需求清單”,涵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等開發區四大主導產業中22家企業的49個崗位。

      更早前的6月20日,浙江嘉興經開區集中簽約37個項目,總投資達293億元,涉及智能制造、汽車研發、新能源、健康食品、醫療應用、科創平臺、金融投資和高端城建等多個不同領域。

      金橋開發區既是上海的6個國家級經開區之一,又是上海自貿試驗區的金橋片區。金橋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開發區已從傳統的四大產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現代家電產業、生物醫藥及食品產業和電子信息產業),轉型提升為目前的“3+1”新型產業結構——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移動視訊以及金融科技產業。

      接下來,金橋開發區將通過聚焦“三賦”,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包括通過技術賦能,推動現有優勢產業的前瞻部署;通過總部賦權,集中更多優質資源和總部功能;通過業務賦新,助推企業實現業務創新突破。


      轉自:第一財經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