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委疫情以來第十次開會:定調十五字方針 釋放五大重磅信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4-10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又開會了。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召開的第十次會議。


      4月7日,金融委召開第二十五次會議,進一步明確“穩預期、擴總量、分類抓、重展期、創工具”的十五字工作方針,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甚至是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經濟社會金融發展提綱挈領的方針路線。


      會議部署了下一階段五大工作重點,為實體經濟發展和資本市場改革釋放了重磅信號。


      會議強調,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受到疫情嚴重沖擊,經濟金融發展面臨較大挑戰,我國疫情防控面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形勢,又處于復工復產的關鍵階段。下一階段,金融委要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強化政策落實,扎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秩序恢復常態。


      重點一:明確貨幣政策方向


      會議指出,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人民銀行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保,保持了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具體包括:一是運用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注入流動性,降低銀行間市場的資金成本;二是先后兩次降準,包括普惠金融定向降準,以及面向股份制銀行和中小銀行的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9500億元;三是時隔12年,首次大幅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鼓勵銀行為企業放貸;四是不斷引導貸款利率下行,先后下調了MLF(中期借貸便利)、OMO(公開市場逆回購)利率,引導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行等。


      金融委此次表態,今后貨幣政策方面,會進一步加大逆周期調節,貨幣政策既要保持穩健的基調,同時更加注重靈活適度。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箱還有很多工具,為實體經濟恢復發展保駕護航。


      重點二:信貸政策繼續傾向中小微和民企


      會議指出,引導信貸資源更多支持受疫情沖擊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


      自今年1月底,國務院不斷推出一攬子政策,拓寬企業低成本融資渠道,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區域、行業和企業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支持復工復產,維穩經濟穩定發展大局。


      此番表態,意味著信貸政策方面,將會進一步向受到疫情沖擊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傾斜,確保量足價廉。


      不久前,國務院第88次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強化對中小微企業提供普惠性金融支持:一是增加面向中小銀行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元。幫助點多面廣、市場融資成本較高的中小微企業獲得再貸款和再貼現的政策支持;二是進一步實施對中小銀行的定向降準;三是加大債券融資支持。支持金融機構發行3000億元小微金融債券,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凈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


      銀保監會方面也表示,要確保銀行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做到“兩個不低于”,適當提高信用貸款和續貸業務比重;落實好貸款延期和還本付息;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進一步開展銀行收費清理,嚴肅查處“存貸掛鉤”、“以存定貸”等違規行為;鼓勵保險機構提供融資增信等。


      重點三:進一步為資本市場松綁


      此次會議指出,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不斷強化基礎性制度建設,堅決打擊各種造假和欺詐行為,放松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場活躍度。


      今年2月3日,A股市場正常開市,有效穩定各類投資主體的預期。幾個月來,在境外資本市場大幅度波動的情況下,境內資本市場保持了穩定。與此同時,各項資本市場改革并沒因疫情影響而停滯,明確再融資戰略投資者認定、發布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增強了投資者信心。


      金融委此次表態,將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證券法修訂是最基礎的,在此基礎之上,后續一段時間內還會有圍繞新證券法的有關規章規范的修改,基礎制度改革穩步推進。


      會議強調了“堅決打擊各種造假和欺詐行為”。這是面對最近幾日瑞幸咖啡財務造假等事件的更高層面的表態,體現了監管者對造假企業從嚴監管的決心和意圖。邵宇認為,近期中概股連續受到做空威脅,也為國內市場敲響警鐘。監管此番表態,意味著將會加強正本清源的動作,進行合理的事中事后監管,包括投資者保護,推動建立中國特色的集體訴訟制度等,可能都在考慮范圍之內。


      值得注意的是,會議提到“放松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邵宇稱,資本市場是各方面關注的焦點,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新的產業,和未來創新發展方向相關的一些些科技型產業,將來這些行業中的發行、融資、并購等活動將得到更多市場化的支持,而此前這方面有很多限制。與此同時,新證券法也提供了依據。


      重點四:加大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力度


      會議強調,采取多種有效方式加大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力度,增強抵御風險和信貸投放能力。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金融委開會就不止一次提到,要深化中小銀行改革,健全適應中小銀行特點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風險內控體系,從根源上解決中小銀行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其中特別指出,要重點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優化資本結構,增強服務實體經濟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目前我國中小銀行數量達4000多家,資產總額占整個銀行體系的四分之一,是國家銀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銀行總體運行平穩,在整個銀行體系中處于重要的基礎性地位,是發展普惠金融、服務民營和小微企業的重要力量。


      眼下,在幫助中小微企業恢復生產抵御危機方面,這個群體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近期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銀保監會著力推動增強銀行的資本實力。要通過加快處置不良資產、做實資產分類、加大撥備計提和利潤的留存,增強銀行內源性的資本補充。同時,通過發行普通股、優先股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二級資本債等方式,拓寬銀行的資本補充的渠道和方式。支持地方政府向部分高風險的中小金融機構注入資金。通過注入現金、可變現的資產,或者通過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通過注資的方式,為中小銀行補充資本。也特別歡迎符合條件的、有實力的民營企業,還有外資金融機構,也參與到中小銀行的改革重組中來。


      央行近期針對中小銀行實施定向降準,增加中小銀行的資金實力,有助于引導其以更優惠的利率向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擴大涉農、外貿和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的產業信貸投放,增強對實體經濟恢復和發展的支持力度。


      重點五:防范境外風險向境內傳遞


      高度重視國際疫情和經濟金融形勢研判應對,防范境外風險向境內傳遞。


      目前,中國境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但海外疫情發展仍然不容樂觀,對經濟和金融市場也造成了巨大沖擊。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此前表示,目前斷定全球已經進入了經濟危機還為時尚早。但針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許多國家都陸續出臺了應對的措施,目前這些措施的效果還有待觀察。他強調,從理論上來講,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會通過三個基本的傳導渠道可能會影響到我國金融市場。


      目前來看,我國金融市場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高度的穩定性,波動幅度較小。但是,之后一段時期內也將面臨著重大考驗。根據我國的實踐經驗,未來將會繼續圍繞“穩預期、擴總量、分類抓、重展期、創工具”方針,和既有的政策框架,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時積極參與宏觀經濟政策的國際協調,共同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徐燕燕)


      轉自:第一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