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委會議釋放信號: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供需兩端齊發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4-18





      2020年4月15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二十六次會議。


      會議認真研判了當前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有力領導下,國內疫情防控取得明顯成效,復工復產穩步推進,經濟活力逐步提升。國際上金融市場震蕩回穩,經濟走勢受疫情沖擊十分明顯。


      中商智庫首席研究員李建軍認為,近期金融委會議召開的頻次明顯增多,說明在疫情之下如何穩定經濟成為宏觀管理的最核心內容。特別是考慮到疫情在全球擴散對世界經濟造成重大影響的背景下,國內經濟恢復和增長的壓力明顯增加。


      會議指出,目前外部風險大于內部風險,宏觀風險大于微觀風險,在這樣的形勢下,關鍵在于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扎扎實實做好自己的事,從總量和結構同時入手,在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把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關于“外部風險大于內部風險”的判斷,李建軍認為,當前國內疫情基本穩定,已經進入復工復產的關鍵階段。但是考慮到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沖擊,導致國內經濟承受的外部壓力已經超過內部壓力。IMF最新預測表明,今年全球經濟萎縮3%,已經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全球經濟的萎縮對國內經濟必將造成巨大沖擊,一方面是對出口帶來直接影響,另一方面是對出口相關的產業生產投資的間接影響。一季度進出口貿易下降6%以上,出口下降11%,說明外需極度萎縮,考慮到海外疫情仍然較為嚴重,出口企業和國內相關行業的生產和投資需求承受巨大壓力。


      在李建軍看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全局性的,是供需兩端的雙向沖擊,這一點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起始于金融業本身有著巨大的差異。因此,當前經濟的恢復必須從生產和消費兩端一起著手。他建議,當前對經濟的管理要供需齊上,主要有三方面任務。


      一是繼續支持防疫工作的資金和物質的支持。二是保障生產經營活動的有序維系和開展。其中,對于中小企業的支持最為重要,防止短期沖擊變成長期的債務危機,只有保障中小企業的生存,才能為下一步的恢復生產提供基礎。當前來看,支持出口企業更為重要。三是助力經濟逐步恢復正常,支持企業和居民逐步恢復投資和消費。


      會議提到“從總量和結構同時入手”。李建軍認為,從總量政策角度看,主要是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貨幣政策一方面保障市場的流動性充裕,量足價低,滿足資金的可得性要求,主要的手段還應該以數量工具為主,在確保企業經營資金到位的基礎上,引導利率下行,滿足企業長期投資的需要。在貨幣政策的重點上,仍然要通過定向降準等措施,向中小銀行和中小企業傾斜。


      在他看來,財政政策主要發揮結構和補足需求的功能,當前最重要的是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支持,包括進一步減費降稅和財政補貼,同時擴大財政投資支出,拉動社會整體投資水平刺激投資需求。應考慮在大型耐用品比如汽車和家電等產品上推出進一步的刺激消費政策,帶動社會消費上升,利用消費端的上升拉動社會投資需求,用內需的擴充對沖外需的壓力。


      轉自:中國證券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