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常會首次提出“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目標后,6月18日,央行公告稱,為維護半年末流動性平穩,當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2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7天逆回購中標量為500億元,中標利率保持2.2%不變,14天逆回購中標量為700億元,中標利率為2.35%,較此前下降20個基點。上一次14天期逆回購“降息”是在2月10日。
對此,光大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今天14天期逆回購利率下降是跟隨此前7天期逆回購的步調。3月30日,7天逆回購中標利率曾一次性降低20個基點,從2.4%降至2.2%,而當時沒有開展14天期逆回購,所以今天重啟時也跟隨下調20個基點。
疫情之下,為引導銀行給實體經濟降成本,今年7天期逆回購、14天期逆回購、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利率等都已兩度下調,帶動貸款利率端的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行。6月17日,國常會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鼓勵銀行合理讓利”要求上,進一步明確“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的任務目標。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金融系統“讓利”的核心就是降貸款利率。據估算,一季度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由去年底的5.44%降36BP至5.08%,一季度末各項貸款存量約160萬億,那么貸款利率下行使得銀行向實體讓利約1442億元,如果假設全年信貸增速13.5%,至年底信貸存量將為約174萬億,假設年底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可以達到歷史前期低點2009年Q1的4.76%,全年共降68個基點,則今年銀行通過信貸角度對實體讓利將達到約1.18萬億,占1.5萬億的79%,因此降貸款利率是讓利的核心。
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4月以來資金利率大幅下行而出現“空轉套利”等現象,“降息”節奏略有放緩。本周一續作的MLF“降息”落空,近期監管部門也要求銀行對收益率相對較高的結構性存款壓量控價,堵住套利通道。
最近的國常會也沒有提到降息,而是說了降準。國常會稱,要綜合運用降準、再貸款等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加上前一天財政部明確將在7月底前發行完1萬億特別國債,市場對央行會否配合降準也有不少討論。
李超表示,根據經驗,國常會提出降準后,一般情況下央行會在兩周內宣布實施。中信證券分析師猜測,降準有望近期落地,大概率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
也有專家持觀望態度。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稱,央行可以考慮降準,讓商業銀行拿這個錢去買特別國債,不過從體量看,1萬億額度相對不算大,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4月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就達4.8萬億元,目前全國債券市場存量余額已超過百萬億元。
轉自:新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