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運作精彩紛呈 下半年國資改革將快馬加鞭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7-04





      國資國企改革正迸發前所未有的強勁活力。


      今年上半年,國資無疑是A股市場上最活躍的運作力量之一。年初至今,國資宣布入主A股上市公司約50家,國資旗下上市公司啟動重大資產重組20余起,啟動分拆上市計劃的國資上市公司近10家,更有數十家上市公司擬引入國資作為戰略投資者。一系列密集資本動作的背后,是各級國資加快市場化改革步伐,增強競爭力、創新力的核心訴求。


      上半年風起云涌的國資運作浪潮,有望在下半年進一步提速。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下稱《行動方案》),明確今后3年是國企改革關鍵階段,主要思路是“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備受關注的《行動方案》獲通過,將推動國資國企改革再上臺階。


      入主:各級國資成最有分量“買家”


      年初至今,A股易主案例密集涌現,而各級國資已成為最有分量的“大買家”。據上證報記者統計,半年時間,各級國資宣布入主上市公司的案例已達50個,而且操盤風格非常市場化。


      在參與主體上,各級國資運作高效,參與主體覆蓋國資體系的各個層級,上至國務院國資委直管的央企,下至地市級或區縣級國資。有些地方國資甚至接連出手,在A股市場頻繁亮相。


      例如,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在短短幾天內,接連鎖定了博天環境、萬馬股份2家上市公司控制權。稍早時候,浙江省國資委利用旗下產業平臺,擬將佐力藥業、康恩貝兩家上市藥企收入囊中。從去年開始一直在攻城略地的珠海國資更是買買買不斷,6月30日,通裕重工宣布,珠海港集團將通過協議受讓和參與定增的方式,合計獲得上市公司20%的股權,珠海國資進而成為新任實際控制人。而在此前,珠海國資已宣布,攬入科華生物、維業股份、寶鷹股份等公司。


      在標的選擇上,國資一改過去“買殼”思路,而是從產業協同等角度考量,入股同時開啟戰略合作漸成“潮流”。浙江省中醫藥健康產業集團入主康恩貝時就明確,雙方將在醫藥大健康領域開展戰略合作,以康恩貝為主體合作共建“浙江省中醫藥健康產業主平臺”。


      在交易方式上,協議轉讓、參與定增、表決權委托等多種交易手段齊登臺,其中不乏根據各方特點而“量身打造”的交易,不拘泥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傳統方式,而是將各方利益更好地協調一致。新余國資近日宣布入主奇信股份,就采取了股權轉讓、原股東放棄表決權的方式。


      戰投:借助再融資新規布局產業鏈


      除了入主,不少國資對戰略入股上市公司也頗有興趣,尤其是今年2月再融資新規發布、3月戰投標準認定后,著眼長期利益的國資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


      3月20日晚間,證監會通過“監管問答”形式明確了上市公司定增“戰略投資者”認定,在認定要求、決策程序、信息披露等多方面予以細化。盡管沒有給出量化指標,但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標準與市場觀念中的戰略投資者較為一致,目的在于引入長期投資者與公司共同成長。


      “再融資新規提供了‘鎖價’選項,更加符合一些國有資本的投資策略。”有投行業務負責人向記者分析,國有機構在投資時,往往更看重確定性,而按照此前規則,發行價格不到最后無法確定,不太受這類機構歡迎。據悉,由于可以鎖價,現在各方在談的時候就能把幾個關鍵要素定下來,尤其是價格可以確定。


      政策支持使得不少上市公司引入戰投的定增方案中,出現了國資背景的資金的身影,而且這一趨勢正在逐步加強。


      6月4日,歐菲光披露定增方案,擬募資不超67.58億元,投入高像素光學鏡頭建設項目、3D光學深度傳感器建設項目等5個項目。同時,引入建投集團、合肥合屏等兩家當地國資公司,二者認購總額分別為12億元、10億元。


      整合:資產注入與國企混改齊飛


      除了跨區域并購投資,國資內部整合也風起云涌。作為地方國資重鎮,上海國資自去年9月以來動作頻頻,旗下飛樂音響、蘭生股份先后宣布啟動重大資產重組。5月13日,上海國資旗下另一上市平臺強生控股宣布,將通過股份無償劃轉、資產置換、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及募集配套資金的方式,收購上海外服100%股權,上海外服得以實現借殼上市。


      除了資產注入,有些地方國資則在集團層面上做文章,通過引入外部投資者,實現混改目標。6月29日,青島雙星公告,公司控股股東雙星集團混改取得重大進展:征得3家意向投資者,打響青島國企集團混改第一槍。


      6月24日,TCL科技、中環股份、天津普林三家上市公司齊發公告,宣告中環集團的百億混改有了新進展:TCL科技將參與中環集團100%股份受讓。據了解,上述另外一個意向受讓方為IDG資本和珠海國資(旗下的珠海華發)組成的聯合體。這意味著,中環集團混改進入了新的階段。


      6月28日,國內工程機械龍頭徐工機械宣布,控股股東徐工有限混改涉及的增資項目已于6月24日在江蘇省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員工持股平臺也將參與此次混改增資。


      分拆:瞄準科技創新,激活國資動力


      自分拆上市政策落地以來,不少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分拆方案,其中,體量、規模較大的國資上市公司表現搶眼。


      6月15日晚間,上交所受理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鐵建重工”)科創板上市申請,公司擬募資77.87億元。鐵建重工正是中國鐵建的子公司,是首個央企送來分拆上市的重量級“考生”。


      據悉,央企“打頭陣”拉開分拆上市大幕具有現實意義,其背景和雄厚資金實力有助于新生的分拆上市制度平穩施行。在國資委大力支持和推動下,央企及大型地方國企旗下不乏優質的高端制造及戰略新興企業,是分拆上市的重要儲備池。


      此外,上海電氣、上海建工相繼于今年1月6日、8日發布分拆上市預案。上海電氣擬分拆所屬子公司電氣風電至科創板上市,由此拿下地方國資分拆上市首單。上海建工則擬分拆所屬子公司建工材料至上交所主板上市。


      分拆上市的最新案例當屬物產中大。公司6月30日晚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實現業務聚焦,擬將其控股子公司物產環能分拆至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告顯示,物產中大是浙江省首家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實現整體上市的省屬特大型國有控股企業。本次分拆物產環能獨立上市,可以深化國企改革、優化國資布局,激發物產環能內生動力。


      定調:更多改革在路上


      回顧上半年,國資國企改革及運作可謂精彩紛呈。而上半年最后一天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行動方案》,為下半年國企改革定調,后續國企改革有望在A股掀起更大的浪潮。


      會議提出,今后三年是國企改革關鍵階段,要堅持和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行動方案》意義重大。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人彭華崗在此前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行動方案》是把黨的十九大對國資國企改革的要求進一步具體化,近年來實施的“1+N”改革政策也將進一步明確時間表與路線圖,在三年行動中加快落實。除此以外,“十項改革試點”、“雙百行動”等改革試點示范工程的有效經驗也將在下一步國企改革中得到推廣。


      在關注國資的分析人士看來,《行動方案》在6月底通過,對下半年國企改革影響重大。“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透露了行動方案的主要思路,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將是《行動方案》的重點任務。對國有經濟提出了“五力”的要求,令國企改革的目標、方向更加明確。預計下半年,會有更多的國資力量、國企改革方案出現在資本市場。


      轉自:上海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