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力支持經濟社會恢復發展 牢牢守住風險底線


    ——訪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8-14





      疫情是場大考,金融業如何作答?作為實體經濟血脈,支持經濟社會恢復發展是否有力有效?面對不良貸款反彈壓力,抵御風險的堤壩是否堅實?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下,改革開放的步伐是否一如既往?針對這些熱點問題,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接受了記者采訪。


      新增貸款超12萬億元 有力支持經濟加快恢復


      穩企業保就業,穩住經濟基本盤,金融支持是重要一環。


      “今年二季度我國經濟恢復正增長,離不開宏觀政策的有力對沖,包括財政、稅收、社保、就業等方面的政策,貨幣金融政策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郭樹清說,今年以來,我國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增加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及時出臺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等,有力促進了經濟的恢復。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12.09萬億元,同比多增2.42萬億元。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28.4%,科研技術貸款同比增長26.95%。企業信用貸款同比增長13.8%,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3.4%,均高于貸款平均增速。


      “資金重點投向制造業、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小微三農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上半年新增制造業貸款創歷史新高,超過之前4年增量之和,貸款總量和結構都有了很大優化。”郭樹清說。


      除了信貸支持,直接融資方面也在發力。上半年,銀行業企業債券投資同比增長28.5%。保險業債券投資同比增長16.5%,長期股權投資同比增長18.2%。“這個增長幅度是近些年少有的,對推動金融業結構調整優化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郭樹清說。


      當前,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發展,需要金融業更加主動作為,深入了解實體經濟需求,提供精準服務。


      “下一步首先要做好對普惠型小微企業的支持。目前已有2360多萬家小微企業獲得銀行貸款,這個水平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關鍵在于銀行的經營管理能力、風險控制能力有了較大提高。”郭樹清說。


      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要推動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平衡發展。“下半年要繼續推動企業債券的發行,銀行保險機構要更多地參與債券等資本市場。企業通過直接融資可以獲取長期資金,低成本資金,相當一部分是資本金,對企業成長更有利。”郭樹清表示。


      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目前銀行業已對6.12萬億元企業到期貸款提供融資支持。面對疫情的持續影響,應及時做好應對的準備。“銀保監會、人民銀行也研究了一些儲備性政策,我們看市場的情況,如果恢復得還有一些問題的話,會把這些儲備性政策用出來,加快經濟恢復。”郭樹清說。


      金融業運行平穩 積極應對不良貸款反彈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必須以自身的穩健運行為前提。


      郭樹清表示,當前我國金融業運行平穩,風險整體可控,主要指標處于合理區間。“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際金融市場經歷劇烈波動,相較而言,我國股、債、匯市場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數據顯示,二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覆蓋率142.4%,資金支付能力充足;不良貸款率1.94%,較年初上升0.08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82.4%,資本充足率14.21%,風險抵補能力較強。


      郭樹清表示,同時必須要看到,當前金融風險仍然易發高發,一些潛在隱患依然較大,包括存量風險尚未得到徹底解決、不良資產上升壓力加大、資金面寬松背景下市場亂象極易反彈回潮等,對此一定要保持清醒,冷靜研判,未雨綢繆。


      “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銀行業新形成不良貸款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當前,經濟尚未全面恢復,疫情仍有較大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金融風險也存在一定時滯,預計有相當規模貸款的風險會延后暴露,未來不良貸款上升壓力較大。”郭樹清說。


      他表示,對此要密切關注,提早謀劃,積極應對。一是做實資產質量分類。督促銀行運用預期信用損失法評估貸款風險,真實反映企業經營變化。二是備足抵御風險“彈藥”。要求銀行采取多種方法補足資本,提前加大撥備提取,提高未來風險抵御能力。三是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在充分揭示風險的前提下,研究分階段下調撥備覆蓋率的監管要求,釋放資源全部用于處置不良貸款。四是嚴控增量風險。督促銀行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做好貸款“三查”,減少貸款損失。


      “預計今年全年銀行業將處置不良貸款3.4萬億元,比去年的2.3萬億元加大了力度,明年的處置力度會更大,因為很多貸款延期了,一些問題明年才會暴露出來。”郭樹清說。


      他表示,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之下,原本經營很好的企業銷售中斷、訂單壓縮,不良貸款的反彈是必然的。“財政、金融、就業、產業各方面的政策要結合起來進行幫扶,多種手段把企業扶持起來,這樣我們的經濟大循環就會更正常、更容易一些。”


      改革開放一如既往 更加注重政策落地


      金融業對外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頭戲。


      郭樹清表示,近兩年,銀行業保險業共有34條對外開放措施陸續落地,形成了一批有示范性的實例,比如首家外資控股的理財公司、首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等均獲準設立,今年上半年又批復友邦保險在內地設立首家外資獨資壽險公司等。


      對于下一步的金融開放政策,郭樹清表示,現在最主要的是抓已出臺政策的落實。要鼓勵中外機構在產品、股權、管理和人才等方面開展合作,拓展開放廣度和深度。完善配套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營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盡管現在國際環境發生較大變化,但這不會改變我們對外開放的大趨勢。疫情期間不斷有外資金融機構來中國落戶就是很好的證明,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政策一如既往。”郭樹清說。


      深化改革,是中國破解經濟發展難題的一把鑰匙。金融領域也是如此。


      郭樹清表示,將下更大氣力深化金融領域關鍵性改革,包括加快中小銀行改革、大力支持直接融資、完善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等。


      “要以加快中小銀行改革為突破口,提升金融機構體系穩健性。拓寬風險處置和資本補充資金來源,加快補充資本,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把深化改革與化解風險、完善治理結合起來。”郭樹清說,改革推進中,注意保持地方金融組織體系完整性,尤其要保持農信社或農商行縣域法人地位總體穩定。


      他表示,要大力支持直接融資,促進融資結構優化。引導信托、理財和保險公司等機構樹立價值投資理念,做真正的專業投資、價值投資,成為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中堅力量。同時要以公司治理為抓手,調整優化股權結構,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李延霞)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雙支柱”框架+協調監管 應對潛在上升金融風險

      2017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近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及“一行三會”高層均表示,需警惕后危機時代潛在上升的金融風險,探索建立“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政策框架,同時推進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2017-03-27
    • “風險防控”成下一步貨幣財政政策重點

      妥善化解重大風險隱患、確保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積極穩妥化解累積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近期召開的多個高層會議均劍指“風險防控”。
      2017-07-31
    • 金融部門年中會議透出三大信息 牢守風險底線

      近年來,金融業態不斷豐富,交叉性、跨市場金融工具廣為運用,管好金融風險、做好金融工作不是“一家”的事,而是“大家”共同的職責。
      2017-08-02
    • 我國政府債務負債率為36.7% 風險總體可控

      我國政府債務負債率為36.7% 風險總體可控

      近年來,我國著力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特別是2015年起實施的新預算法建立起規范的舉債融資機制,地方政府舉債融資不斷規范化,取得明顯成效。
      2017-08-0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