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燒錢現象仍在加劇 生鮮電商盈利困局難解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3-05





      牛年伊始,多家生鮮電商傳出即將上市的消息。據不完全統計,叮咚買菜、美菜網、每日優鮮以及多點Dmall等生鮮電商領域的主要玩家近期動作頻頻,對于登陸資本市場躍躍欲試。


      然而,縱觀全行業,目前生鮮電商領域尚未破解盈利難題,相反“燒錢”現象仍在加劇,扎堆謀上市的生鮮電商企業們誰將穩坐“第一股”?潮水退去之后,誰又在真正“裸泳”?


      扎堆謀上市


      日前,同屬“前置倉”模式的生鮮電商叮咚買菜、每日優鮮均傳出IPO(首次公開募股)的消息。據了解,叮咚買菜考慮最快于今年年內赴美上市,至少募集3億美元資金。而每日優鮮的上市傳言去年就曾傳出,有消息稱每日優鮮已經秘密啟動IPO計劃,并已接洽多家投資機構,目前的主導投行是高盛。


      與此同時,生鮮移動電商平臺美菜的IPO計劃尚處于探索階段,計劃融資約3億美元,但尚未決定上市地點;此外,物美集團投資的在線零售服務供應商多點新鮮(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亦傳來即將IPO的消息,預計最快于今年赴美上市,籌資約5億美元。


      對于上述傳言,僅美菜網回應稱目前暫無上市時間表,并未透露其他信息。其他三家生鮮電商則采取不回應態度,對于上市一事三緘其口。


      為何今年成為生鮮電商扎堆上市的年份?專家表示,目前,生鮮電商行業的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各方玩家已完成初級的跑馬圈地,但僅靠資本支持遠遠無法滿足行業長期“供血”,單純靠燒錢來培養市場顯然并非長久之計。


      新一輪燒錢游戲


      “目前,生鮮電商已進入新一輪的燒錢換市場階段,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商家想要進行擴張,資金至關重要。上市能夠補充資金,以便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認為。


      從規模來看,每日優鮮目前已完成十輪融資,最近一輪是去年年底完成的20億元人民幣戰略融資。叮咚買菜自2017年上線以來,共獲得七輪融資,投資方包括TigerGlobalManagement(老虎環球基金)、紅杉資本中國、啟明創投、CMC資本等,當前融資輪次為B+輪。


      數據顯示,美菜網共有八次融資歷程,融資總額超20億美元,其背后資本有高瓴資本、CMC資本、美團戰略投資部等。多點Dmall則累計進行了五輪融資,融資總額超6.8億元人民幣,投資方包括興業銀行、IDG資本、QQ音樂投資、深投控等。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10月,生鮮電商行業共發生816起投融資,其中2015年行業投融資數量達到最高。去年生鮮電商雖然受惠于新冠肺炎疫情紅利,但投融資數量僅與2019年相當。


      從誕生時間來看,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美菜及多點Dmall均成立于行業爆炸式增長的2014年及2015年,四者對應的最新估值分別為360億元人民幣、20億美元、70億元美元及158億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生鮮電商后起之秀發展迅猛,但是各大互聯網巨頭仍然牢牢占據生鮮電商的第一梯隊。


      據比爾咨詢《2020年6月生鮮電商App活躍用戶數》顯示,多點Dmall、京東到家、盒馬排名前三。多點Dmall背靠騰訊,京東到家隸屬于京東,盒馬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生鮮平臺。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美菜網的市場份額及用戶月活則明顯遜于第一梯隊。


      盈利痛點難解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上述四家生鮮電商平臺在“燒錢大戰”中存活了下來,但盈利仍是整個行業亟待解決的痛點。


      以估值最高的每日優鮮為例,雖然其在2019年年底就宣布實現全面盈利,但是面臨全民線上買菜大潮,每日優鮮仍然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到補貼和營銷獲客上,因此盡管公司已經盈利,但賬面仍然存在一定資金壓力。


      而增長極為迅猛的叮咚買菜,目前仍遲遲未觸碰到盈利及格線。從叮咚買菜最新公布的運營數據來看,其目前已經進入全國27個城市,布局超過800個前置倉,家庭用戶數超3000萬,日訂單超80萬單,月營業額超過15億元。


      然而,根據海通證券測算,按照數據模型,叮咚買菜只有在訂單量達到1250單/天時才可以實現盈虧平衡。第三方機構調查統計顯示,叮咚買菜目前日均單倉單量只有750單。換言之,不斷攻城略地、開設新倉的叮咚買菜目前仍然是虧錢的。


      在生鮮電商行業流傳著一組數字:去年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僅有1%的生鮮電商是盈利的,4%是持平的,88%是虧損的,剩下7%是巨額虧損的。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表示,由于高損耗、季節性、區域性等特點,生鮮電商的盈利能力難度很大。隨著生鮮電商基礎設施完善、用戶習慣逐步養成、市場發展成熟,行業規模將進一步擴大。但受毛利率低、冷鏈運輸成本高、用戶習慣難以養成等因素影響,生鮮線上滲透率遠低于服裝、3C家電等行業。(記者 賀陽)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生鮮電商成“掙扎的藍海” 四千多家僅1%盈利

      生鮮電商成“掙扎的藍海” 四千多家僅1%盈利

      2016年國內生鮮電商整體交易額約913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80%,2017年整體市場規模可達1500億元。但也有數據顯示,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中只有1%實現盈利,7%巨虧、88%虧損、4%持平。
      2017-06-12
    • 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接近萬億元 僅1%盈利

      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接近萬億元 僅1%盈利

      今年以來,多家生鮮電商獲得BAT大額融資,生鮮大戰正式開打。不過記者也了解到,近年來行業中不斷有生鮮電商退出或轉型的聲音傳出。
      2017-07-23
    • 生鮮電商行業“九死一生” 洗牌加劇 亟須自我造血

      生鮮電商行業“九死一生” 洗牌加劇 亟須自我造血

      業內指出,生鮮電商“燒錢”模式難以為繼。當前,新的生鮮電商不斷增加,巨頭布局持續擴大,行業競爭還在持續升級,推動原有行業格局加速洗牌,要在這場“生死局”中實現突圍,亟須加快實現自我造血能力。
      2019-07-31
    • 多種商業模式并存 生鮮電商四大風險亟待化解

      多種商業模式并存 生鮮電商四大風險亟待化解

      生鮮電商面臨四大風險亟待解決:一是電商貨源不穩定,質量監管與可追溯困難;二是物流體系和設施不完善,生鮮冷鏈物流短板明顯;三是農產品質量信息不對稱,消費者購物體驗較差;四是農產品流通損耗成本高,間接降低農產品質量。
      2020-08-3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