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無人機雖暫得市場先機 但核心專利儲備仍然不足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6-20





      航拍、運輸、監測、娛樂……近年來,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無人機逐漸從軍用領域拓展到民用領域,并獲得快速發展。有機構預測,到2025年,國內無人機市場總規模將達750億元。廣闊的市場前景吸引了眾多巨頭公司的參與,亞馬遜、英特爾、谷歌、臉譜公司等紛紛入局,國內以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大疆)為代表的一批無人機企業也快速崛起,競爭日趨激烈。

    (資料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市場博弈中,專利無疑是“跑馬圈地”的重要手段。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我國無人機企業在專利申請數量上占據優勢,部分企業已位居全球市場前列,但是在技術積累上,專利申請趨同嚴重,對微機電系統(MEMS)和飛控等關鍵技術撐控乏力,未來能否在競爭中勝出仍存風險。在當前國外企業尚未在我國市場進行大規模專利布局的情況下,國內相關企業應抓住空白,校企聯合,加強研發,集中力量突破關鍵技術,做好專利部署。
     
      競爭激烈或迎拐點
     
      無人機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程序控制裝置的不載人飛機,其可以在無人駕駛的條件下完成復雜的空中飛行任務和各種負載任務,可以被看作是“空中機器人”。按用途分,無人機可分為軍用無人機和民用無人機。近年來,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無人機逐漸從軍用領域拓展到民用領域,被廣泛用于巡查、監視、農業、氣象、勘探以及測繪等,并獲得快速發展。
     
      由于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各方力量紛紛入局無人機領域。一些老牌的航空公司,如波音、洛克希德·馬丁以及空中客車,都在該領域投入了巨額研發資金,并進行了大量的專利儲備。不僅如此,科技巨頭也紛紛加入其中,通過自主研發、投資或收購等方式進入無人機領域。2013年,亞馬遜首次測試無人機送貨,將運輸時間縮短到30分鐘以內。2014年和2015年,英特爾先后投資美國無人機制造商PrecisionHaw和中國無人機企業昊翔(Yuneec),還收購德國無人機公司AscendingTechnology。與此同時,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臉譜公司也分別收購了泰坦航空和英國無人機制造商Ascenta。
     
      在國內市場,無人機也發展得如火如荼。作為無人機行業的領軍者,成立于2006年的大疆通過自主創新,在短短10年的時間里實現了快速發展,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占據全球約80%的市場份額,2016年產值突破100億元。此外,其他中國無人機企業零度智控、極飛也發展迅速。在全球無人機領域,中國無人機企業已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
     
      不過,近一年來,一度井噴式發展的無人機行業開始進入調整期,此前瘋狂的投資開始退燒,不時有國內外無人機企業裁員的消息傳出,大疆的市場份額更在2016年首次出現小幅下滑。近日,由于“黑飛擾航”事件屢禁不止,民航相關部門對于民用無人機行業監管升級,有專家預言,無人機市場拐點將至,或將迎來行業“洗牌”。
     
      部署專利跑馬圈地
     
      在國內外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專利無疑是制勝的“獨門武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文獻部無人機專利競爭情報研究課題組(下稱無人機課題組)經過檢索發現,目前,我國申請人提交的無人機專利申請數量位居全球第一,但在MEMS技術和飛控技術領域,我國研發起步較晚,關鍵技術掌握在美、歐、日跨國企業手中。
     
      “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球無人機相關專利及專利申請共3.3035萬件,其中,我國公開的專利申請1.7593萬件,占總量的53.26%。”無人機課題組負責人介紹,2000年以前,全球無人機專利申請量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年均申請量28項。自2000年之后,全球無人機專利申請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我國表現尤為突出。自2009年起,我國公開的無人機年專利申請量已躍居全球第一位。不過,我國在全球提交的PCT國際專利申請數量很少。
     
      作為國內無人機領域的“老大”,大疆也非常重視專利布局。大疆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7年5月31日,大疆在全球共提交發明專利申請1002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527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889件。近年來發展迅速的零度智控也部署了不少專利。零度智控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截至2016年底,零度智控已提交專利申請421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64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180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77件。
     
      “不過,從技術領域看,我國專利申請分布領域趨同,均集中于產業鏈中段的零部件、整機和載荷,特別是零部件、載荷領域申請人較為集中,在產業鏈其他環節申請人則較少。而跨國企業則各有側重,高通等通信電子公司是MEMS技術的主要掌握者,勞斯萊斯、波音側重零部件研發,空客、西科斯基側重整機研發,霍尼韋爾則打通全產業鏈,掌握全產業鏈相關專利。”無人機課題組負責人表示。
     
      事實上,在近年來激烈的市場“交鋒”中,專利訴訟已成為無人機企業狙擊對手的重要手段。僅在深圳中級人民法院,大疆便先后起訴了雷柏科技、零度智控、華科爾科、道通智能等諸多企業。與此同時,大疆也遭遇了國外企業提起的專利侵權指控。前不久,國外無人機公司SynergyDrone就起訴大疆侵犯其專利權。而大疆則在美國起訴了昊翔公司,稱對方侵犯了其“可更換的云臺”等兩件專利。
     
      瞄準空白合力突破
     
      目前,民用無人機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跨國電子集團和國際軍火集團盤踞產業鏈兩端,波音、空客、霍尼韋爾等傳統航空巨頭已完成專利布局,隨時可以入場競技;亞馬遜、谷歌、英特爾、臉譜公司等已經入局;高通等電子行業巨頭也已瞄準無人機市場,躍躍欲試。我國無人機企業雖暫時占得先機,但無論技術積累還是資金儲備都尚不完備,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能否繼續勝出,仍存在較高風險。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無人機企業又該如何應對?
     
      在無人機課題組看來,首先需要放眼全球大市場,尋找市場空白點。目前,我國無人機市場已完成了第一輪瓜分,美歐有大量無人機玩家,市場空間廣闊,國內無人機企業要進一步發展,除爭搶國內市場份額外,更重要的是開拓美歐市場,實現突破。
     
      “未來,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將陷紅海,成為價格戰的重災區,而巡檢、測繪等新應用將受到關注。目前,農業植保、電力巡檢、氣候監控、遙感測繪、防火搜救等領域尚未出現成熟的無人機產品,國內企業應加強研發,搶占市場空白。”無人機課題組負責人表示。
     
      從技術的層面看,飛控系統作為無人機系統核心部件,直接決定無人機系統的穩定性,是無人機系統的關鍵技術。MEMS又是飛控系統與導航系統生產必不可少的關鍵技術。目前,我國企業雖已開始重視相關技術的研究,但起步較晚,國外知名企業已搶先布局了核心專利,這很可能為我國無人機產業的長遠發展埋下隱患。
     
      “由于我國無人機企業多數規模小、建立時間短、技術積累薄弱,獨立攻堅能力不足,要在關鍵技術領域有所突破極為困難。但我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均在無人機領域具有明顯研發優勢,綜合研發實力較強。我國無人機企業可聯合這些高校,共同公關,突破跨國企業對上游關鍵技術的控制。”無人機課題組負責人表示。
     
      從政策環境來看,自2009年以來,我國就不斷規范民用飛行器使用規則,對無人機使用作出了較為明確的規定,市場逐漸走向規范化。“對于我國民用無人機企業來說,國內市場環境良好是立足根基。在國際上,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和日本相關部門對無人機使用有明確的注冊要求和管控措施。近日,我國民用航空局也發布新規,進一步加強對無人機市場的監管。從長遠看,新規的出臺將幫助擁有無人機的用戶規范自身行為,有利于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零度智控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報記者吳艷)
     


      轉自:中國知識產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無人機國際標準競爭白熱化 專家:中國在標準制定上要形成合力

      無人機國際標準競爭白熱化 專家:中國在標準制定上要形成合力

      舒振杰稱,中國無人機標準的制定在國際上仍處于劣勢。他介紹道,以歐美為代表的航空強國正在大力推進標準建設,在政府層面及協會層面分別針對無人機成體系、有規劃、分步驟的開展了標準研制工作。
      2019-10-16
    • 我國新能源汽車專利短板日漸凸顯 急需補齊

      我國新能源汽車專利短板日漸凸顯 急需補齊

      當前,國際新能源汽車產業專利博弈異常激烈,對比新能源汽車強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專利后發劣勢日益顯現,專利短板日漸凸顯。邁向汽車強國急需甄別、補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專利短板,夯實汽車強國建設的專利根基。
      2017-06-09
    • 標準必要專利成中國企業“難言之痛”

      標準必要專利成中國企業“難言之痛”

      近年來,涉及標準必要專利的知識產權糾紛備受各界關注,隨著許多國家加入各種雙邊和區域協定,重視、加強知識產權創新和標準開發能力,逐漸成為遵守國際標準的重要環節。
      2017-07-22
    • 與國外巨頭差距仍大 互聯網企業專利布局還需再提速

      與國外巨頭差距仍大 互聯網企業專利布局還需再提速

      我國互聯網企業的專利實力雖然快速提升,但與傳統通信企業和國外巨頭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尤其在面臨標準必要專利(SEP)以及非專利實施主體(NPE)等問題時,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2017-07-2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