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十一”15億件快遞將產生數十萬噸垃圾 敲響綠色警鐘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1-16





      “雙十一”掃貨“狂歡”之后,接踵而至的是快遞大潮。據國家郵政局預測,今年“雙十一”期間將產生超過15億件包裹,同比增長35%以上,包裝的后續處理面臨很大壓力。
    kuaidi
    (圖片來源:互聯網)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近期,有的清潔焚燒中心進場垃圾處理超過設計能力。一些電商物流企業“雙十一”前推出共享快遞盒、循環包裝袋等,但實際效果有限。
     
      “雙十一”快遞同比激增,清潔焚燒中心垃圾處理負荷超過設計能力
     
      “雙十一”剛剛結束,記者在北京師范大學西門外快遞服務中心看到,滿大街待取貨物堆積如山,走道上數十名工作人員正忙著分揀貨物裝進2000多個“近鄰寶”智能快件箱里,來取件的學生絡繹不絕,場面十分壯觀。停在路邊卸貨的順豐快遞員表示,最近業務量是平時的3到4倍。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果按業內每個包裝箱0.2公斤的通常標準保守估算,今年“雙十一”期間15億件快遞,將至少產生超過30萬噸的垃圾。
     
      在北京市西城區某居民小區,盡管樓下放著一排分類垃圾箱,但旁邊卻堆滿了包裝垃圾。環衛工謝阿姨說,這幾天清理快遞包裝花的時間最多,“有的業主拿到快遞后,一邊走一邊拆,包裝袋也是邊走邊扔,到處都是”。
     
      北京市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清潔焚燒中心運行部副經理王士說,本來設計日處理能力為1800噸,而這段時間,每日進場的垃圾均超過2000噸。其中,紙板、塑料袋、氣泡墊、編織袋等數量有明顯增加。
     
      除了數量激增,快遞垃圾分類不到位,也給處理帶來難度。“包裝中用的很多膠帶、塑料泡沫,在焚燒爐中燃燒產生的黑膠會對爐壁有影響,增加清理成本。”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管理中心黨總支書記郭團會說。
     
      郭團會介紹,一個包裝至少可分出3-4類垃圾。現階段如果實在分不了,紙箱一定要分出來。據不完全統計,每天朝陽區收過來的紙箱,占全部生活垃圾的15%。
     
      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楊駿說,每年由快遞包裹帶來的包裝廢棄物達到百萬噸,很多都是直接送垃圾場焚燒或填埋,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壓力很大。
     
      共享快遞盒、循環包裝袋使用比例較小
     
      記者采訪發現,“雙十一”期間一些電商和物流企業已開始推廣使用綠色包裝。
     
      菜鳥驛站站長葛均國說,驛站每天進出的快遞達上千件,業務量估計增長到平常的2.5倍,產生的紙箱量極為可觀。菜鳥物流在全球啟用20個“綠倉”,使用免膠帶的快遞箱和可降解的快遞袋,并且開展快遞紙箱回收行動。此外,京東配送采用循環包裝袋、可折疊保溫周轉箱等方法,減少泡沫箱、紙箱、冰袋的使用。蘇寧則投放了5萬個共享快遞盒。
     
      在上海財經大學的一個菜鳥驛站,回收箱上寫著“多放入一個紙箱,多拯救一棵綠樹”,不時有學生從驛站取到快遞后,當場拆箱取出物品,將紙箱投到回收箱中。
     
      從企業公布的數據來看,蘇寧共享快遞盒累計流轉825000次;菜鳥宣稱,“雙十一”近1000萬個快遞紙箱得到回收。
     
      然而,相對于今年“雙十一”15億件的快遞量,這些“綠色快遞”顯得“杯水車薪”。
     
      “單2017年9月份全國完成快遞業務36億件,對這個量級的快遞包裹普及循環快遞盒,短期內很難做到。從目前來看,我國綠色物流的發展還處于初級嘗試階段,綠色包裝材料的應用也并未普及。”中物聯金融委咨詢中心副主任郭蘇慧表示。
     
      不少網購“剁手族”稱,接觸到的綠色快遞包裝很少。胡女士“雙十一”期間買了16件商品,但沒收到一件可循環使用的包裝。部分使用過共享快遞盒的網友也表示,盡管理念很好,但還是因“不方便當面拆解、不在家無法簽收、快遞小哥嫌麻煩”等狀況影響普及。
     
      減少快遞垃圾需要全鏈條推廣綠色物流
     
      環保部等十部門在“雙十一”前聯合發布的《關于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中國可降解的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將提高到50%,平均每件快遞包裝耗材減少10%以上。
     
      從事塑料包裝研發的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彤旻說,快遞量每年都在快速上漲,對環境產生影響更大,這就需要推廣生物降解的綠色包裝。
     
      浙江永康的某玻璃廠負責人張先生說,一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是8分錢,一只可降解的塑料袋價格是它的4至5倍。“玻璃杯行業競爭激烈,我們賣的杯子利潤微薄,如果使用可降解材料,成本太高,會擠壓利潤空間。”
     
      北京一撕得物流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邢凱說,他們生產的單個拉鏈紙箱的成本,要比普通紙箱貴30%-50%。去年賣出的1億多個環保型紙箱中,采購方大部分都是品牌商,中小商家出于成本考慮,采購數量不多。
     
      菜鳥網絡董事長童文紅說,快遞包裝產業鏈各主體應聯動合作,實現產業鏈整體“綠化”。對于增加的成本,應該國家政策扶持一部分,商家和物流給予一定補貼和支持,此外,消費者也要承擔一部分。
     
      “僅從物流環節推廣綠色包裝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表示,減少快遞污染,需要調動商家、平臺以及物流全流程的積極性,在源頭端減少過度包裝,推廣可降解包裝材料。同時,要提高消費者環境意識,認真落實垃圾分類。(記者  向定杰、吳振東、張璇、趙文君、張超)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英特爾“芯片門”再敲信息安全警鐘

      英特爾“芯片門”再敲信息安全警鐘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芯片門”事件再次給整個信息行業敲響安全警鐘,在新一代信息革命對芯片運算速度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如何同時確保效率與安全成為一個關鍵挑戰。
      2018-01-22
    • 臺積電病毒事件敲響警鐘 轉變安全觀念才是重點

      臺積電病毒事件敲響警鐘 轉變安全觀念才是重點

      近日,臺積電晶圓廠和營運總部遭遇電腦病毒感染并迅速擴散,最終導致生產線停擺。這一事件迅速引發各大媒體關注,勒索病毒入侵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如何保障生產線安全問題引發各大廠商思考,臺積電病毒事件,為產業鏈上下游敲...
      2018-08-16
    • 中國低值可回收物被大量廢棄 加劇“垃圾圍城”趨勢

      生活中的廢玻璃,在歐洲回收率高達90%,而在我國85%都被混在垃圾中廢棄。我國再生資源利用率偏低,尤其廢玻璃、廢紡織物、廢包裝紙等低值可回收物被大量廢棄,既加劇了垃圾圍城趨勢,又造成了環境污染
      2017-08-28
    • 塑料袋降解慢威脅生態環境 外賣垃圾問題亟須解決

      塑料袋降解慢威脅生態環境 外賣垃圾問題亟須解決

      在我們享受外賣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大量的外賣餐盒、包裝袋卻在以“圍城”之勢,威脅著我們的生態環境。如何讓外賣行業實現綠色發展,是當下亟須解決的問題。
      2017-09-1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