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爾“芯片門”再敲信息安全警鐘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1-22





      美國媒體日前披露,英特爾芯片存在嚴重技術缺陷,導致的漏洞可能影響幾乎所有電腦和移動設備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目前,英特爾在美國面臨至少3起來自消費者的集體訴訟,訴訟者均指控英特爾數月前就了解芯片存在漏洞,卻未及時對外公布消息。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芯片門”事件再次給整個信息行業敲響安全警鐘,在新一代信息革命對芯片運算速度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如何同時確保效率與安全成為一個關鍵挑戰。
    xinxianquan
    (圖片來源:互聯網)
      存在技術缺陷造成處理器漏洞
     
      據了解,谷歌公司以及美歐多所高校的研究人員發現,英特爾芯片存在技術缺陷導致重大安全漏洞,黑客可利用該漏洞讀取設備內存,獲得密碼、密鑰等敏感信息。利用此次被發現的安全漏洞,谷歌研究團隊介紹了3種不同攻擊方式,前兩種方式被稱為“崩潰”,后一種被稱作“幽靈”。其中“崩潰”被認為只影響英特爾芯片,而“幽靈”則幾乎會影響市場上所有芯片。
     
      該安全漏洞發現人之一、奧地利格拉茨技術大學研究員丹尼爾·格魯斯認為,該漏洞可能是迄今最嚴重的中央處理器漏洞。相關信息一經曝光,在全球信息行業引發廣泛關注,因為目前全球幾乎所有電腦與移動終端以及云服務提供商都將受到影響。盡管尚未發現相關攻擊行為,但包括蘋果、谷歌、亞馬遜、微軟等在內的全球信息行業巨頭都已在第一時間采取措施修補漏洞。
     
      事實上,早在去年6月,英特爾就已從谷歌獲知該漏洞的存在。一般來說,信息行業企業滯后公布安全漏洞符合慣例,目的是為了在漏洞信息披露前找到修復手段,以防止黑客快速利用漏洞信息發動攻擊。但此次英特爾在掌握漏洞后較長時間未發布信息,并最終導致相關信息被媒體曝光,屬于較為罕見的情況。
     
      修復難度較大需要群策群力
     
      此次芯片安全漏洞廣受關注,還與其修復難度較大有關。
     
      專業人士指出,一旦“崩潰”與“幽靈”攻擊真的發生,現有的安全軟件很難對其進行抵御,因為與通常的惡意軟件不同,發動這兩種攻擊的惡意軟件很難與常規良性應用程序區分開來。與此同時,盡管各科技公司目前都在陸續推出補丁,但這些補丁主要針對“崩潰”,而針對“幽靈”這種攻擊方法的實施難度更大,要對其加以防御的難度也更大。與傳統病毒不同,攻擊不會留下痕跡,計算機無法在被攻擊時發現。
     
      波及IT業效率與安全矛盾待化解
     
      此次英特爾“芯片門”事件再次給信息產業敲響安全警鐘,尤其是如何平衡效率與安全問題,引發了諸多反思。
     
      在發現此次芯片漏洞的研究人員看來,問題出在芯片制造商對效率的過度追求。目前包括英特爾在內的各主流芯片生產商都普遍采用一種名為“推測性執行”的技術,以提高處理器的整體性能和效率。依靠該技術,處理器會預測它們可能需要為給定的進程運行哪些代碼,并提前運行,以便結果在真正需要之前就準備就緒。有時,處理器可能會將數據從一個內存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位置以供這些進程使用。執行期間,處理器會驗證假設,如假設無效,將解除執行,但執行解除后可能會產生無法消除的副作用。這樣的設計為黑客發動旁路攻擊提供了可能。
     
      在新信息革命呼之欲出的當下,整個IT業對芯片運算能力的需求非常巨大。物聯網、無人駕駛、5G、人工智能、深度學習、云計算等新興領域都對芯片的計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修補漏洞對芯片計算效率造成的影響也可能拖慢整個行業的發展。芯片制造商如何在效率與安全兩個方面求得平衡,這個問題的緊迫性日益凸顯。(鄭琪)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雙十一”15億件快遞將產生數十萬噸垃圾 敲響綠色警鐘

      “雙十一”15億件快遞將產生數十萬噸垃圾 敲響綠色警鐘

      “雙十一”掃貨“狂歡”之后,接踵而至的是快遞大潮。據國家郵政局預測,今年“雙十一”期間將產生超過15億件包裹,同比增長35%以上,包裝的后續處理面臨很大壓力。
      2017-11-16
    • 臺積電病毒事件敲響警鐘 轉變安全觀念才是重點

      臺積電病毒事件敲響警鐘 轉變安全觀念才是重點

      近日,臺積電晶圓廠和營運總部遭遇電腦病毒感染并迅速擴散,最終導致生產線停擺。這一事件迅速引發各大媒體關注,勒索病毒入侵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如何保障生產線安全問題引發各大廠商思考,臺積電病毒事件,為產業鏈上下游敲...
      2018-08-16
    • 物聯新時代遭遇核心技術瓶頸 芯片等依賴進口

      物聯新時代遭遇核心技術瓶頸 芯片等依賴進口

      經過8年時間發展,我國物聯網發展有了長足進步,但仍面臨一些瓶頸,比如兩大基礎核心技術——傳感器和芯片仍受制于人;也面臨應用場景碎片化、數據充分共享平臺缺失、網絡安全防范難度加大等問題。
      2017-09-18
    • 國產手機何時不再“芯痛”

      國產手機何時不再“芯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俗稱“芯片”行業的集成電路產業,其重要性可以用“工業糧食”來形容。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國及大眾消費市場,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卻高達2000多億美元。
      2018-03-2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