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體商家:“雙12”促銷繁華背后難掩隱憂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2-21





      “雙11”、“黑五”剛剛過去沒多久,消費者還沒來得及歇口氣兒,就又開始面對“雙12”的預熱給自己的購物清單查漏補缺了。但和此前各種優惠花樣繁多且早在10月底就開始預熱的“雙11”相比,“雙12”明顯要低調一點,在開始的前一周才有些許消息透出,遠沒有“雙11”那種無處不在的存在感。對于實體商家而言,“雙12”算是他們年底大促的“第一槍”,但其繁華背后也難掩隱憂。有業內人士指出,“雙12”帶來的龐大客流最終能留下多少,才是實體店所面臨的主要考驗。
     
      年底最后一個網上購物節“雙12”來了,實體商家的年底大促也緊跟著忙起來。對于消費者而言,又多了不少讓自己“買買買”的理由。
     
      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雙12”是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在經歷了“雙11”和“黑五”后,消費者已經消耗掉了大部分購物熱情和金錢;對商家來說,全力沖刺業績的結果,使得精力都消耗得差不多了,而且還要消化“雙11”的大量訂單。此外,受多重因素影響,到現在仍有消費者沒有收到自己“雙11”購買的商品。不過,和“雙11”不同的是,“雙12”阿里將主戰場移至淘寶C店,“雙11”時其主戰場在天貓店鋪,對于很多同時有天貓旗艦店和C店的電商企業來說,“雙11”收官后接著備戰“雙12”已經是一種常態,而且大部分商家兩次活動的優惠力度也差不多,這使得“雙11”所營造的效果完全可以延續到“雙12”。此外,近兩年來,支付寶都在引流線下,“雙12”更是線下實體店的一次狂歡。
     
      根據支付寶的官方數據顯示,在2016年12月10日至12日的三天時間里,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座城市、100萬家商戶,累積超過1.1億人參與了“雙12”的狂歡,而在2015年全國總共有2800萬人參與“雙12”狂歡。今年的規模明顯比往年更大,且第一次參與“雙12”的口碑明顯下了大功夫,對于在今年“雙12”活動上投入的資源,口碑表示,一塊是商家的資源、平臺的資源,還有口碑合作置換的資源,加在一起匡算應該在“數十億的量級”。
     
      據悉,今年“雙12”全球總共有大約100萬商家參與口碑支付寶的活動,優惠力度超過了往年。除了在“雙12”期間通過口碑APP或者支付寶———口碑搶5折券外,12月12日,消費者用口碑APP或者支付寶掃商家的“口碑碼”也能領到商家的“雙12”優惠。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中國游客在境外也能參與“雙12”。在泰國、新加坡等15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游客“雙12”可以同步享受“支付寶價”。與此同時,今年“雙12”,出門用支付寶坐公交和地鐵、騎共享單車、打車也能享受到優惠。據支付寶方面介紹,“雙12”期間,消費者只要選擇支付寶低碳出行方式,比如坐公交、地鐵、騎共享單車等,不僅能打折還有機會“免單”,打網約車有機會領取折扣券。“線上看雙11,線下看雙12”,口碑CEO范馳表示,希望通過今年“雙12”幫商家發出5000萬張營銷券,新增1000萬筆交易,沉淀超過2000萬的商家會員。
     
      范馳表示,“雙11”主要是運營線上流量,“雙12”則運營線下流量,這是二者最大的區別。“去年餐飲市場有4萬億元的規模,35000億元左右在線下,線下流量才是商戶真正需要運營的部分。”
     
      根據支付寶的相關數據,2014年“雙12”參與狂歡的商家僅有2萬,覆蓋的范圍也只有餐廳、超市。今年“雙12”幾乎覆蓋了所有領域,除了超市餐廳商場外,還有休閑娛樂、美容美發、健身、母嬰、地鐵票、加油站等。
     
      對于實體商家而言,“雙12”算是他們年底大促的“第一槍”,但是“雙12”的繁華背后也難掩隱憂。與在線電商企業不同,對線下商戶來說,從線上往線下導流看似熱鬧,但隨之而來的客戶沉淀、會員精準營銷等一系列問題無疑會成為接下來進行會員營銷的痛點。有業內人士指出,“雙12”帶來的龐大客流最終能留下多少,才是實體店所面臨的主要考驗。
     
      不過,對于其他電商平臺來說,沒有支付寶的支撐,他們并沒有這樣引流線下的實力,“雙12”對其而言更多的還是常規年底促銷的意義。中國商報記者對比多家電商平臺發現,“雙12”促銷的宣傳力度等都顯得比較低調,遠沒有“雙11”那種無處不在的存在感。
     
      從往年的數據來看,盡管與“雙11”相比,“雙12”的快遞數量沒有那么大,但近幾年也一直保持著穩定的上升趨勢。根據國家郵政局的相關數據,2016年“雙12”當天,全國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共攬收快遞包裹1.76億件,比前一年同期增長了55.75%,“雙11”首日快件量達2.51億件。而今年的“雙11”當天,電商企業全天共產生8.5億個快遞物流訂單,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3.31億件包裹,想必“雙12”給物流系統帶來的壓力依然不容小覷。(記者 冉隆楠)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過度金融化存隱憂監管層警示金融風險

      過度金融化存隱憂監管層警示金融風險

      最近一段時間,“過度金融化”、“防止經濟脫實向虛”、“抑制資產泡沫”等表述頻頻被重要部門、權威人士提及,證明國家已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2017-03-24
    • 我國糧食安全一直存在不少隱患 面臨嚴峻挑戰

      我國糧食安全一直存在不少隱患 面臨嚴峻挑戰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基本上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糧食實現了穩產高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們必須要看到,由于我國人口眾多,耕地有限,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糧食安全一直存在不少隱患并...
      2017-05-18
    • 發展迅猛但不乏隱憂 別讓低價競爭毀了環保產業

      發展迅猛但不乏隱憂 別讓低價競爭毀了環保產業

      在當前招投標過程中,不看技術只看價格,一味追求低價中標的現象愈演愈烈,導致環保行業陷入惡性循環;大量企業競相涌入環保市場,紛紛采取為客戶墊資方式,抬高了企業資金成本。
      2017-08-17
    • 我國機械工業發展隱憂待解 轉型升級任務依然繁重

      我國機械工業發展隱憂待解 轉型升級任務依然繁重

      今年以來,我國機械工業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行業增加值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且持續高于全國工業和制造業增速。行業出口回升,效益改善,結構優化,預計全年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將增長9%左右,行業出口將實現適...
      2017-12-0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