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稀土供應之痛:戰略資源賣“白菜價”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5-24





      中國以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超強度開采,稀土資源被過度開發,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而有“工業黃金”之稱的稀土資源的價格卻嚴重背離價值。在美國率先違背WTO規則的背景上,稀土領域是否有可能成為中國的一個反制手段?
      
      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此前發布的《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中國以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超強度開采,稀土資源被過度開發,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而有“工業黃金”之稱的稀土資源的價格卻嚴重背離價值。

      2015年,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切實履行世貿義務,取消了稀土出口配額制度,但在部分國家率先破壞世貿規則,不斷升級貿易的背景下,中國是否會以此為手段,針對個別國家采取跨貿易方式的交叉報復,正在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

      “工業維生素”應用廣泛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鑭系元素鑭(La)、鈰(Ce)、鐠(Pr)、釹(Nd)、钷(Pm)、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镥(Lu),加上與其同族的鈧(Sc)和釔(Y),共17種元素的總稱。

      按元素原子量及物理化學性質,分為輕、中、重稀土元素,前5種元素為輕稀土,其余為中重稀土。

      在地殼中,稀土元素的克拉克值不算低,但稀土元素卻不易富集成礦。在世界上,稀土礦產地理分布很不均勻,具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稀土資源量很少。而中國是世界稀土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稀土資源儲量位居世界首位。

      更重要的是,稀土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領域,是現代工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素有“工業維生素”、“工業黃金”、“新材料之母”等稱號。稀土是現代工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戰略資源。

      工業上,稀土是“維生素”。在熒光、磁性、激光、光纖通信、貯氫能源、超導等材料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軍事上,稀土是“核心”。目前幾乎所有高科技武器都有稀土的身影,且稀土材料常常位于高科技武器的核心部位。

      生活中,稀士“無處不在”。手機屏、LED、電腦、數碼相機都離不開稀土材料。

      據說,當今世界每出現四種新技術,其中之一必與稀土有關。在1965年之前,稀土元素的需求很少,但自第一臺彩電使用鈉來制作彩色圖像后,稀土的需求開始指數級增長。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根據《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稀土資源,2012年,中國的稀土儲量約占世界總儲量的23%。中國稀土行業的快速發展為全球稀土供應作出了重要貢獻。

      白皮書稱,長期以來,中國認真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遵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促進稀土的公平貿易。2012年中國以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

      中國生產的稀土永磁材料、發光材料、儲氫材料、拋光材料等均占世界產量的70%以上。中國的稀土材料、器件以及節能燈、微特電機、鎳氫電池等終端產品,滿足了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需求。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是業界一個普遍的說法。中囯是唯一能夠提供全部17種稀土金屬的國家,特別是軍事用途突出的重稀土,中國占有的份額更多。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徐廣平等人在一份論文中指出,2016年全球稀土礦產資源儲量約有12000萬噸,截至2016年底,中國稀土資源儲量4400萬噸,占世界稀土資源總儲量的37%。

      目前,中國三分之二以上省(區)發現有稀土礦產,累計礦床、礦(化)點上千余處,主要集中在內蒙古白云鄂博、江西贛南、廣東粵北、四川涼山和山東微山等地區。此外,中國稀土礦產在地理分布上還有“北輕南重”的特點,巖礦型輕稀土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包頭和四川涼山等地區,離子型中重稀土主要分布在江西贛州等地區。

      2017年,中國稀土產量在全球市場中占比達到了81%。徐廣平等人論文稱,中國是當今世界稀土市場供給品種最全、供給量最大的國家。

      據統計,2015~2017年國際稀土市場年平均供給量17.7萬噸左右。2017年世界稀土資源市場供給量為17.8萬噸,其中,中國年供給量約16萬噸,占世界市場供給量的90%,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供給量約1.8萬噸,占世界市場供給量的10%。

      2017年,在中國向世界市場供給的16萬噸稀土產品中,內蒙古包頭地區提供8.5萬~9萬噸,四川地區2萬~2.5萬噸,江西等南方地區4.5萬~5萬噸,其他地區約0.5萬噸。同年,在國外供給的1.8萬噸稀土產品中,澳大利亞萊納斯公司提供約1.5萬噸、俄羅斯克洛沃澤斯基公司約0.2萬噸,印度稀土公司約0.12萬噸。

       負外部性與被低估的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稀土產業在發展中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生態破壞加劇、環境污染嚴重、資源開采過度。此外,中國稀土產品價值長期被市場“扭曲”,價格嚴重偏離價值,被喻為“白菜價”。

      根據藍海長青智庫報告《中國稀土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顯示,中國稀土出口一直處于增長趨勢,并在2006年達到歷史最高點,為57400噸。2007年和2008年出口總量有所下降。2009年我國出口稀土總量為3.61萬噸,比上一年增長16.67%,出口金額31000美元,卻比上年下降34.92%。

      報告稱,雖然中國自1999年開始對稀土出口實行配額管理,但出口總量并未減少。特別是2004年到2008年,中國國內稀土總配額(含稀土新年材料出口)分別為65609噸、65609噸、61821噸、59643噸、47011噸,而國際市場的需求則是56583噸、45600噸、45207噸、52051噸、48193噸。

      中國稀土出口量長期超出世界需求量,導致稀土出口商惡性競爭,稀土價格非常低廉,給中國造成了巨大損失。

      在早期,中國政府尚未意識到稀土資源的重要性和戰略性,一度把稀土出口作為獲取外匯的主要來源。急劇增長的出口量背后,是不計其數的稀土企業的非法盜采,以及惡性競爭,相互殺價成為市場常態。稀土行業的亂局被發達國家的廠商利用,他們訂貨時不斷壓價,中國企業競相降價,稀土價格一降再降,最終賣出“白菜價”。

      在國際稀土市場上喪失定價話語權的結果是,中國的稀土資源出現大量流失,耗損過快、環境破壞的問題。

      1998年,國家開始對稀土產品出口實行配額管理制,配額總量逐年減少。但由于產業布局散,競爭秩序亂,國外進口商采取種種手段規避配額限制。

      報告稱,1998至2005年,年均出口創匯總額為4.2億美元,年均出口總量為46946.63噸,也就是8.98美元/公斤。而2007年,稀土出口均價為24.06美元/公斤,2008年均價約為23.04美元/公斤,價格有所上升。但與考慮環境成本后,這仍不是最合理的價格。

      至2005年,中國的稀土年出口量已比1990年翻了九倍,但價格卻下降了55%以上。價格下跌導致稀土生產企業更加依賴規模擴張,2005年時中國稀土生產能力達到20萬噸,超過世界年工業需求量的一倍。

      徐廣平等人論文指出,由于稀土生產存在環境污染負外部性,僅僅用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所實現的市場均衡來確定價格并不合理。

      他表示,中國稀土產業為全球稀土供應做出重大貢獻的背后,代價也是高昂的,最突出的是生態環境污染問題。

      受當前稀土生產技術工藝約束,稀土生產會造成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在離子型中重稀土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大量的氨氮、重金屬等污染物,造成植被破壞和地表、地下水及農田污染。

      在輕稀土冶煉分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高濃度氨氮廢水和放射性廢渣等污染物。

      一些地方還因礦山過度開采,造成山體滑坡、河道堵塞和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有些甚至造成重大事故災難,給公眾生命健康和生態環境帶來重大損失。

      以我國離子型稀土重要產區江西贛州為例,2012年全區就有18個縣(市、區)因稀土開采而被污染,廢棄稀土礦山達302座,遺留尾礦1.9億噸,有大約97平方千米土地被荒漠化。據測算,贛州地區要初步恢復原有生態環境,至少需要修復資金380億元,且部分生態環境污染不可恢復。

      實際上,贛州的情況絕非個案。在中國各稀土生產區,普遍存在生態環境污染現象,所造成的生態環境污染,給當地人民正常生產生活和身心健康帶來了嚴重影響。

       貿易反制手段?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稀土元素可能成為中國在談判中的重要籌碼,作為報復措施的一部分,中囯的控制可能會限制或禁止美囯獲得稀土元素。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供應了世界稀土的85%,第一大需求國就是美國,美國對中國稀土高度依賴,其用途之一就是用軍用飛機、激光制導導彈以及航母起飛彈射器。

      “美國使用的上述材料都要從中國進口,這些材料還被廣泛用于智能手機,全球定位系統,計算機原件,以及電腦顯示屏等領域。”

      美國科技發達,故對稀土的需求量很大,而其稀土來源主要從中國進口,2017年美國進口稀土總量接近80%源自中國。雖然美國稀土儲量也比較多,可以通過自身開采彌補供給上的缺口,但實施起來并不容易。一方面,稀土資源的供給,更多需要整個產業鏈配合,海外特別是美囯的稀土產業鏈并不完備,存在重開采而輕提煉的情況。根據專注稀土產業的ThREE報道,自2011年以來,中囯在稀土方面的專利申請數量超過全球其他囯家的總額。2011年至2018年中囯稀土專利申請增加了250%。以稀土分離冶煉能力來說,我囯絕對是世界先進水平,分離純度早就超過99.9999%。另一方面,不能否認的是,如果中國完全禁運,美囯稀土產業也能依賴自身資源儲量慢慢恢復,但在目前的時點看,恢復整個產業鏈并完全滿足美囯自身的需求,需要的時間并不短。而環保方面的壓力,也讓美國難下決心。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在應對美國升級貿易過程中,是否會打“稀土牌”的關鍵在于如何與世貿組織進行有效的溝通。

      美國、歐盟、日本曾于2012年3月向WTO發起訴訟,認為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對稀土征收出口稅等做法,違反入世承諾,且對各國高端產業產生沖擊。當時,中國以“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由申辯,但最終敗訴,并于2015年取消了長達16年的稀土出口配額制度。

      “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敗訴后執行了WTO的決定。然而,當下是美國在率先破壞世貿規則,WTO有規定,一國對另一國家某個領域進行打擊,如果打擊領域是后者的弱項,后者沒有對等反擊能力,WTO可以授權在其他領域進行交叉反制。歐洲曾經也進行過交叉反制。在美國已經違背了WTO法則的基礎上,中國可以考慮進行稀土領域的反制。”白明表示。


      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