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國資委有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0-12





      長期以來,四川省國資委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國務院國資委部署安排,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積極組織在川央企和地方國有企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帶動作用,扎實開展托底性幫扶和定點幫扶工作,持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去年9月以來,四川省國資委不斷健全完善國有企業“1+1幫1”機制,組織78戶在川央企、地方國有企業托底性幫扶39個欠發達縣域,統籌68戶在川央企、地方國有企業定點幫扶76個村,不斷壓緊壓實國有企業托底性幫扶、定點幫扶工作各項責任,結合幫扶地實際需要,切實發揮國有企業所能所及,在產業幫扶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加強統籌調度 推動幫扶工作走深走實


      扎實做好頂層設計,不斷優化幫扶機制。會同省直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國資國企托底性幫扶欠發達縣域振興發展實施方案》,并經省政府同意后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按照企業所能和縣域資源稟賦情況,動員新增9戶國有企業(其中在川央企6戶)托底性幫扶石渠縣等9個到2027年完成目標任務難度較大的欠發達縣域,綜合搭配幫扶關系,形成3戶企業幫扶1個縣的格局,更加精準有力幫扶目標縣域擺脫欠發達地位。


      積極開展走訪調研,精準制定幫扶策略。實地走訪了解企業托底性幫扶工作情況及困難、受扶縣域發展瓶頸及需求,完成走訪調研27個縣、54戶企業,召開現場座談會27次。參與定點幫扶的68戶國有企業共召開80次黨委會會議、118次專題會會議研究定點幫扶工作,主要領導到幫扶村調研45次。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安排,組織27戶國有企業開展增派駐村干部選派工作,共增派98名優秀干部(人員)到全省15個縣開展定點幫扶工作。


      創新探索幫扶模式,推動幫扶取得實效。在國有企業“1+1幫1”機制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矩陣式”幫扶新模式,深挖國有企業豐厚資源,聯動上下游產業鏈,擴大企業群體“朋友圈”,促進國資國企在縣域形成幫扶合力。推動“矩陣式”幫扶在巴中先行試點,組織國資國企與巴中有關縣(區)圍繞新能源開發利用、特色產業、生態環保、鄉村振興等領域,簽訂投資項目65個、金額超1170億元,積極助推革命老區振興發展。


      增強產業幫扶 不斷積蓄經濟發展動能


      加大項目投資,不斷培育特色產業。以阿壩、甘孜、大小涼山、川東北四個片區為單位成立托底性幫扶專項工作組,分片區推進、推介項目。接續和新落地項目152個,總投資超1948億元,較去年底增長197%,涉及清潔能源、礦產資源、特色農牧、文旅資源開發等業務。上半年企業在定點幫扶地完成資金投入1.6億元,產業幫扶項目128個,其中在川央企產業項目71個、投資占比72.28%;幫助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45個,投入資金1.04億元;助推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項目100個,投入資金6766萬元;支持庭院經濟483戶,培育家庭農場52個,投入資金172萬元。


      優化經營機制,不斷拓展銷售渠道。以“四個統一”(平臺、渠道、生產示范、冷鏈物流)為抓手,督導國有企業充分發揮平臺核心功能,暢通欠發達縣域特色農產品產銷渠道。28戶企業打造電商平臺,448戶商戶入駐各類線上平臺,累計幫助受扶縣銷售特色產品7340萬元。34戶企業通過展覽、專柜等方式宣傳推介特色產品,幫助銷售受扶縣特色產品超3132萬元。組織國有企業通過消費幫扶等方式共計采購或幫銷產品和服務35540萬元,其中脫貧地區農副產品采購幫銷33775萬元,“三區三州”產品采購幫銷11680萬元;幫助脫貧地區銷售旅游等服務1765萬元,幫助“三區三州”銷售旅游等服務1044萬元。組織國有企業開展2024年度消費幫扶“新春行動”“金秋行動”等活動,與幫扶縣簽訂年度農副產品采購協議41份、總金額2600萬元。


      加快公司注冊,助力改善主要經濟指標。指導幫扶企業在受扶地注冊成立公司,把產值、稅收、利潤留在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助力提高欠發達縣域的“三項主要指標”增幅(人均GDP、人均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戶企業以市場化方式在19個受扶縣完成注冊二級、二級以下和合資公司31戶,14戶企業正在受扶縣注冊公司。


      深化民生保障 持續彰顯社會責任擔當


      加強金融賦能,服務實體產業發展。通過精準對接縣域需求,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創新優化金融產品與服務,降低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更好服務各縣域實體產業發展。3戶金融投資類企業新建振興發展基金、總規模8億元,3戶銀行機構累計發放信貸優惠貸款28.26億元。


      依托投資項目,大力促進地方就業。根據企業員額空缺和崗位需求情況,依托西寧高速、官地水電站等建設項目,幫助脫貧群眾就地就近就業。舉辦各類招聘會8場,計劃招錄946人,實際招錄1160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22%。


      改善生活環境,推動區域移風易俗。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建立長效機制等措施,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幫助完善生活垃圾轉運設施129處、污水治理設施110處。推動企業設立移風易俗各類獎金141個、合計74.16萬元,開展各類評比100余次。資助高中(中專)以上學歷學生159人次,開展夏(冬)令營活動11次、共計943人。


      轉自:國資委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