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以寬帶網絡為基礎的信息扶貧,是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5月初,工信部辦公廳組織了“寬帶中國·信息扶貧調研行”媒體采訪活動。圍繞“信息扶貧助力全面奔小康”主題,媒體記者深入陜甘寧邊區,走進農戶、農村電商服務站和企業施工現場,全方位、多角度報道光纖寬帶給農民帶來的好處以及給農村帶來的可喜變化。
在陜西省銅川市瑤曲鎮的葫蘆村,167戶農民中貧困戶占了65戶。中國電信瑤曲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成立后,村民靠山吃山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去年10月份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就幫助村民們累計銷售核桃1.3萬余斤,農戶每戶增加收入500余元。”中國電信瑤曲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負責人王娟興奮地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銅川當地的電信企業聯合互聯網企業在農村區域打造了線下電子商務運營體系,線上打造了覆蓋全市的區域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電商扶貧成效十分明顯。
照金鎮:農村電商照亮脫貧路
陜西省銅川市照金鎮,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南有瑞金,北有照金”,照金是陜甘寧紅色革命的發祥地。如今,照金的電商搞得風生水起,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陜西農村電商起步晚,但發展速度快,這得益于電信普遍服務試點的實施和寬帶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善。2016年,陜西省實施了兩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利用中央財政資金11.6億元,在超過1萬個行政村實施光纖網絡通達建設。截至2016年底,陜西省95%以上的行政村實現寬帶接入,今年年底將力爭實現全省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寬帶網絡基本覆蓋,用信息化支撐農村電商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農民有好東西不知道賣哪去,城里人想買純正綠色農產品,不知道去哪買。”銅川電信總經理延彥斌說。如何將農村的農產品賣到城市里去,是農民脫貧的重點問題。
做好信息扶貧工作,不能靠單打獨斗,中國電信打通了“互聯網+電商扶貧”的通道,通過農村電子商務很好地解決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問題,在互聯網平臺上面向全國銷售,價格賣上去了,農民脫貧致富了。
中國電信銅川分公司將鄉鎮營業廳改造成電商服務站,一半用于電信業務,一半用于農村電子商務運營,充分發揮“寬帶、手機和電腦”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農村的信息化程度,打通了農戶與外界的信息通道。
據延彥斌介紹,當地的農村電商初步形成了“政府管理+逛集網·照金商城平臺+電信網絡+服務實體站點+供貨商+物流倉儲+跨行業合作”的運營模式,依托照金商城線上平臺打通了精準扶貧“最后一公里”,解決了農產品上行難的問題。
西安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張鴻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說:“農村電商要有三新:一是新經濟,‘互聯網+’模式的帶動;二是新動能,要靠新農人,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三是新電商,要讓農民變網民,農村商品變網品,農村商店變網店。”
王娟經營的瑤曲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通過渠道共享、跨界合作,進行繳費辦理、代購代銷、金融轉賬、快遞收發、物流貨運、保險辦理、勞務派遣、創業培訓等方面業務,在增加了收入的同時,也極大方便了群眾生活。
陜西電信副總經理王今蓬介紹,未來農村電商服務體系要實現農民的四個不出村,即“買賣不出村、辦事不出村、金融不出村、創業不出村”。
據統計,目前農村電子商務中心已整合鄉鎮企業及龍頭企業50余家,培養創業人員兩萬余人,帶動社會就業300余人,每年通過電子商務渠道銷售蘋果、櫻桃、核桃等農副產品10噸以上,“照金商城”交易額達到1000萬元。
根據銅川市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建設目標,到2017年底計劃建設完成5個區縣級運營中心、38個鄉鎮服務中心、358個行政村電商服務站全覆蓋,帶動當地10%~20%以上的農村人脫貧致富,實現營業交易額突破2000萬元,努力打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通道。
馬咀村:智慧旅游建設“美麗鄉村”
位于耀州城北的馬咀村是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但在2015年之前,這里還是人均年收入僅為3200元的貧困村。
“農村電商服務工作信息進村有三個難點,”延彥斌說,“寬帶網絡進村是前提條件,解決信息最后一公里;二是物流進村,解決交通最后一公里;三是需要解決資金進村的問題。”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是農村實現精準脫貧的“主抓手”,而科學規劃是農村實現大發展的“引擎”。2015年,銅川電信與耀州區政府全面展開“互聯網+智慧旅游”戰略合作,利用馬咀村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積極探索旅游扶貧。
馬咀村在實現農村電商發展的基礎上,全面推進智慧鄉村建設,打造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休閑養生農村,努力提升農村品位、提高了農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讓一個原先的“欄桿村”真正變成了“智慧村”、“幸福村”。
據介紹,當地利用馬咀農產品,結合智慧馬咀建設,帶動了蔬菜、櫻桃、草莓等農產品信息化養殖、信息化銷售,讓產品變商品、單干變合作、產業成規模,全面推進了馬咀村“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信息服務體系建設。
馬咀村“智慧鄉村”以大數據支撐智慧鄉村建設,通過“旅游+”建設互聯網線上宣傳平臺,景點導入二維碼,實現自助導游、自助講解和購買商品,通過信息化旅游的方式帶動本地旅游營銷推廣,不斷促進農村產業經濟發展,實現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在“互聯網+智慧旅游”的帶動下,馬咀村全村93戶、372人在2016年實現人均年收入16800元,已經完成從“爛桿村”到“水泥村”到“生態村”再到“旅游村”的四級轉變。
未來,電信企業和政府將聯合推動銅川精準扶貧電子商務的發展,持續以大數據電商平臺建設為抓手、以智慧鄉村建設為引擎,全面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網絡和站點全覆蓋工程,打通“消費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充分發揮電信資源優勢,促進電子商務精準扶貧。
陜西電信投入3000余萬元資金建設了全省脫貧攻堅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并于去年9月上線運行。扶貧對象是整個大數據平臺的基礎。針對貧困戶及貧困人口,通過統一識別標準、統一數據口徑,實行“脫貧銷戶、返貧掛號”,動態管理扶貧對象信息,引入結對幫扶功能,實現幫扶單位與扶貧對象的精準結對管理。
目前,該平臺已開通25個市縣下的萬余個賬號,總計錄入100多萬貧困人口信息,活躍用戶訪問量日平均近6000人次。平臺功能包括扶貧對象、扶貧措施、扶貧成效、大數據分析及績效考核五大部分,實現了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扶貧措施監管落實、扶貧成效分析評估、績效考核獎懲有據的工作閉環機制,為實施精準扶貧提供了科學依據。(本報記者鄧聰)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