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扶貧是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新形勢下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扶貧工作的具體舉措。近日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信息港論壇上,銅川電信“照金模式”榮獲2017年度中國信息通信與互聯網+優秀應用成果金獎。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的“寬帶中國·信息扶貧調研行”媒體采訪團在銅川期間,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鎮等地的互聯網+電商扶貧模式給采訪團留下了深刻印象。
銅川市位于陜西省中部,是關中盆地和陜北高原的交接地帶,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311.61億元,同比增長7%。根據計劃安排,到2018年,全市農村貧困人口將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縣區全部摘帽。當地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工作的一號工程來抓,并從網絡設施、移動終端、信息內容、電商平臺、公共服務等方面系統部署、同步推進,打出一套組合拳,使得電子商務日益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2016年,全市農村電子商務完成銷售總額1.28億元,業務訂單量達246萬單。目前,全市有各類團購網站、平臺40余戶,電子商務應用企業達2000余家,解決就業1800人。根據銅川市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建設目標,計劃在全市4個區縣、38個鄉鎮和359個行政村,實現電子商務運營中心和服務站全覆蓋,努力打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通道。
陜西電信先期投入3000萬建設的全省脫貧攻堅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已于去年9月上線運行。平臺實現了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功能囊括了扶貧對象、扶貧措施、扶貧成效、大數據分析及績效考核五大部分,實現了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扶貧措施監管落實、扶貧成效分析評估、績效考核獎懲有據的工作閉環機制,全方位全過程監管幫扶情況和幫扶成效,在陜西省信息扶貧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綜合統籌、分析作用,為實施精準扶貧提供了科學依據。
當地電信企業利用互聯網+電商扶貧、互聯網+旅游扶貧為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徑。新時代的“照金模式”聲名鵲起。古代,照金鎮因一句“日照錦衣,遍地似金”而馳名天下。現代,照金是西北革命的搖籃,史有“南有瑞金,北有照金”之稱。今天,照金成為陜西農村電子商務的排頭兵。所謂“照金模式”,按照中國電信銅川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延彥斌的理解,就是以“政府引導,學商協同,企業主導,市場運作”為指導思想,形成“政府管理+逛集網·照金商城平臺+電信網絡+服務實體站點+供貨商+物流倉儲+跨行業合作等為體系”的運營模式。目前已整合鄉鎮企業及龍頭企業50余家,培養創業人員兩萬余人,帶動社會就業300余人。下一步,要把電商與精準扶貧結合起來,全面推進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實現把家鄉放在網上,把產品賣向全國,最終達到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目標。
在瑤曲鎮,返鄉大學生王娟夫婦創業成立了綠之然合作社,將當地特色、品牌化的農產品作為脫貧致富的主要手段,但苦于營銷渠道打不開。自從綠之然合作社攜手中國電信銅川分公司合作成立瑤曲鎮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后,這一困境得到化解。通過渠道共享、跨界合作,服務中心已經具備了代辦電信業務、金融業務、網絡代購、保險受理、快遞收發、物流貨運、農副產品銷售、電子商務培訓等功能,現在不僅王娟夫婦月收入可達萬元,還帶動了貧困戶收入增長。
在小丘鎮,五一前夕,前咀子·原生態——銅川市耀州區扶貧產業示范店(銅川市耀州區小丘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正式開業,在兩三天的時間里就收到訂單500個。該店主要銷售九孔蓮藕等本地原生態農產品,采取“互聯網+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以合作社為紐帶,以產業發展作為切入點,幫助貧困戶、農戶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依托網絡平臺拓寬銷售渠道,使村民致富步入快車道。
除了發力互聯網+電商扶貧模式外,銅川的互聯網+旅游扶貧模式也初見成效。石柱鎮馬咀村就是這方面的范例。2014年前,馬咀村人均年收入3200元。短短兩年時間里,全村發生巨變。2016年人均純收入提升到18000多元。現在的馬咀村已經完成從“爛桿村”到“水泥村”到“生態村”再到“旅游村”四級轉變,是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被耀州區政府評為“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不久之后還會變成智慧村。
據悉,馬咀村互聯網+旅游扶貧模式建設思路是:政府主導、投入扶貧資金,集體經營、貧困群眾參與,建設美麗鄉村,打造智慧旅游,實現共同受益。
馬咀村“互聯網+智慧旅游平臺”建設,將分三個階段來實施。第一階段,以旅游+快速提升景區服務;第二階段,以大數據支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第三階段,用信息化技術提升旅游生態價值。
平臺建成后,馬咀村景區將實現全光網覆蓋,農家樂、鄉村旅游區、旅客集散三大中心實現無線上網全覆蓋,景區372戶群眾實現衣食起居智能化、農作物交易電商化。在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解決農村就業的同時,還能為該村經濟轉型及美麗鄉村建設和發展提供新機制、新模式、新途徑。(童信)
轉自: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