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標富農和運用地理標志精準扶貧典型案例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6-26





      紫陽富硒茶
     
      陜西省南部紫陽縣境內產銷茶葉歷史悠久,擁有天然富硒區,所產茶葉硒元素含量高,具有特種保健功效。紫陽富硒茶地理標志商標于2005年10月21日獲得核準注冊后,注冊人堅持以各項制度規范管理,自2006年以來堅持執行“五統一”,即統一品牌,統一質量,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宣傳。
     
      紫陽縣委、縣政府把紫陽富硒茶作為立縣富民產業,高度重視商標管理工作。紫陽富硒茶產業贏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成為紫陽的支柱產業,10萬茶農因茶而致富。使用地理標志商標前,茶葉每公斤價格為120元~600元,使用后達200元~3600元。縣內大量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勞動力,轉而回家投身茶產業,產業效益的提高給他們帶來穩定而可觀的收入。2016年,全縣茶葉產量5863噸,實現茶葉產值8.8億元,綜合收入13.5億元,較2015年分別增長11.46%、12.8%和8%。
     
      萬榮蘋果
     
      萬榮縣地處山西省南部,特殊的氣候使這里出產的蘋果外觀呈鮮紅、濃紅和金黃色。萬榮蘋果皮薄肉脆,VC含量豐富。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9月萬榮縣果業發展中心申請了兩件地理標志商標,并于2013年3月獲得核準注冊。
     
      經過近幾年的宣傳和使用,萬榮蘋果地理標志商標知名度大幅提升,帶動全縣經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年底,萬榮縣120多戶蘋果倉儲企業、專業合作社、電商申請辦理萬榮蘋果地理標志商標使用許可協議。全縣統一箱裝鮮果包裝和分級蘋果標貼,推廣使用覆蓋率達60%以上。
     
      萬榮蘋果地理標志商標帶動了萬榮果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目前已有匯源果汁、中魯果汁、樂萬家罐頭等蘋果深加工及果品貯藏企業120余戶,形成產、貯、加、銷一體化產業鏈。萬榮縣蘋果衍生產業如果木香菇產業等,也走在國內同行前列。集香菇產、銷、加工于一體的天天香公司2016年產值達7000萬元,解決剩余勞力1300人,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萬榮蘋果地理標志商標同時帶動當地電商產業的發展。截至2016年年底,萬榮從事電商行業的人員達3000多人,微商達200戶,解決剩余勞動力1萬余人。2016年,僅微商、網店渠道銷售蘋果就達100多萬公斤。2016年果農人均純收入達4506元,全縣依靠果業產業脫貧2380戶,帶動200多戶貧困戶新栽蘋果700余畝。
     
      靜寧蘋果
     
      甘肅省靜寧縣依托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舉全縣之力持續推進果品產業開發,堅持把靜寧蘋果地理標志商標建設、宣傳和管理貫穿于蘋果產業發展始終。通過多年的宣傳推介,靜寧蘋果地理標志商標逐漸被廣大消費者認可,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明顯提升,出口歐盟、俄羅斯、南美、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有關資料統計顯示,2016年全縣掛果果園面積65萬畝,總產量75萬噸,產值28億元,農民人均從蘋果產業中收益599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80%以上。2016年,收入達百萬元的村有81個,200萬元~500萬元的村有23個;收入上萬元的戶達2.6萬戶,2萬元~5萬元的戶達1.98萬戶,5萬元以上的戶超過1萬戶,10萬元以上的戶達958戶;畝收入最高的達3.6萬元;戶收入最高的達39萬元。依靠果品產業增收,全縣16.5萬人脫貧。
     
      果品產業為全縣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作出重要貢獻,蘋果產業成為富民強縣、發展地方區域經濟的主導產業。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基地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營銷市場化、服務社會化的產業發展格局,扶持建成隴原紅果品公司、常津公司、德美公司、麥林公司、恒達公司等一批龍頭企業,取得顯著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
     
      鹽池灘羊
     
      鹽池縣是著名的中國灘羊之鄉,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唯一的牧業縣,也是全國266個牧區縣之一。鹽池灘羊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后,對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起到巨大促進作用。全縣畜牧業總產值從2005年的2.06億元增加到2016年14億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50%,農民人均純收入1/3來自灘羊產業。
     
      2016年全縣共有灘羊養殖戶8500戶,灘羊飼養量305.4萬只;相關產業從業人員6.2萬人左右,占總人口的36.05%。2016年灘羊產值6.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48.57%。截至目前,鹽池縣共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61戶,累計建設規模灘羊養殖園區(場)317個。2016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532元,其中來自于灘羊的收入2793元,占比達32.7%。
     
      鹽池縣財政每年撥付300萬元~500萬元經費,在機場、車站、高速公路等客流量較大場所及電影院、廣場等人群密集場所設置廣告牌,讓鹽池灘羊名揚四方。鹽池縣還建設中國灘羊館,系統宣傳展示鹽池灘羊和中國灘羊文化。縣委書記、縣長親自上陣,在全國各大城市舉辦鹽池灘羊肉展示推介會。
     
      目前,灘羊肉暢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26個大中城市高端市場。鹽池縣發展灘羊專賣店和連鎖經營超市116家,直供餐飲企業108家,設立8個鹽池灘羊電商旗艦店,鹽池灘羊肉銷售網絡覆蓋全國90%以上的省區市。
     
      英山云霧茶
     
      英山云霧茶具有“形美、色綠、香高、味醇”的品質,湖北省英山縣被授予“中國茶葉之鄉”“中國綠茶(名茶)之鄉”等稱號。2016年全縣茶園面積達25.4萬畝,茶葉產量2800萬公斤,產值19.9億元,茶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全縣11個鄉鎮中,有10個鄉鎮成為茶葉專業鄉鎮。全縣已建成5個萬畝生態茶葉帶,50多個千畝茶葉小區,60多個茶葉專業村,有近20萬名茶農。英山云霧茶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地理標志商標的注冊使用為英山云霧茶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用前茶葉占人均純收入的10%~20%,使用后占30%~60%。使用前英山云霧茶每公斤只能賣60元,如今英山云霧茶產銷兩旺,每年每戶農民可以增收2萬多元,近12.6萬名茶農脫貧致富。據統計,2016年茶農人均收入0.6萬元,茶產業精準扶貧帶動1.06萬戶4萬人增收脫貧,其中人均增收0.15萬元。預計到2017年年底,英山縣將整體脫貧。
     
      平谷鮮桃
     
      北京市平谷區是著名的中國桃鄉,平谷鮮桃以個大、色艷、風味濃、含糖量高等獨特的優良品質屢獲殊榮。目前平谷區有5萬戶近10萬人從事果品生產,戶均收入3.04萬元;其中有3萬戶桃農近7萬人從事大桃生產,戶均收入3.93萬元。全區3000余名農民從事果品營銷,每年銷售收入1.5億元。平谷鮮桃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遠銷日本、韓國、俄羅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果品產業帶動旅游及相關產業發展,第一產業變成第三產業,40.8萬畝果園成為不可多得的旅游資源。每年舉辦的國際桃花音樂節、平谷鮮桃采摘季等活動,實現了果品產業與旅游業有效融合,還帶動餐飲、包裝、加工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果品產業發展還使土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利用,帶動近10萬名中老年果農就業和增收致富,在促進農村穩定和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農民的切身利益。
     
      黃松甸黑木耳
     
      2014年黃松甸黑木耳成功注冊地理標志商標,隨后吉林省蛟河市黃松甸鎮的黑木耳產業獲得跨越式發展。2016年蛟河市共種植黑木耳8.1億袋,全市從事黑木耳種植的農戶達1.8萬戶,蛟河全市實現產值24億元。在木耳種植加工產業發展的輻射下,與之相關的鋸末子、麥麩子制菌配料、塑料薄膜、壓縮包裝、澆灌設施制作和木耳飲料深加工等配套產業相繼形成,并促進當地交通物流、商貿服務等行業快速發展。
     
      地理標志商標精準扶貧的典型是蛟河市黃松甸鎮南頂子村,全村152戶542人中有貧困家庭51戶117人,是省級貧困村。2016年,黃松甸鎮政府啟用扶貧專項資金110萬元,建設了15公頃的食用菌生產園區,村里37戶貧困家庭入園種植木耳40萬袋。村里成立黑木耳經銷處,高于市場價格收購園區種植的優質黑木耳,優先吸納12戶貧困家庭人員到經銷處打工。經銷處與鎮政府引進的當地木耳經銷龍頭企業實現對接,優質黑木耳深加工后精致包裝再通過電商平臺、產品推介會、大型超市推向市場。自啟動黑木耳產銷扶貧項目以來,南頂子村貧困家庭每戶實現收入約為5萬元,村集體當年收取管理費約5萬元。全村脫貧49戶108人,脫貧率達92.3%。
     
      在2016年的精準扶貧工作中,蛟河市僅種植黑木耳一項即帶動貧困戶2363戶4791人摘下窮帽子,占全市脫貧總人數的53.8%。
     
      寬城板栗
     
      寬城板栗是河北省寬城滿族自治縣果品行業協會注冊的地理標志商標。在地理標志商標使用前,寬城栗農沒有銷售主動權,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總體價格較低,基本維持在每公斤4元左右。經過地理標志商標的帶動以及龍頭企業承德神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宣傳,到2016年寬城板栗每公斤價格突破10元,廣大栗農收益大大增加。
     
      寬城板栗地理標志商標的運用深入推進了精準扶貧工作。寬城滿族自治縣專門成立板栗合作總社,設立46個鄉村分社,入社農戶4萬余戶,每年為農戶增收4億元,解決就業崗位2000余個。地理標志商標帶動寬城20萬栗農年人均增收300元以上,目前板栗收入占農民總收入的38%,有效保障縣內45個貧困村21567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同時帶動餐飲、旅游、倉儲、物流、運輸、信息等相關產業進一步發展,對調整縣域產業結構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沼山胡柚
     
      沼山縣不僅是湖北省最大的胡柚生產園區,也是國內僅次于浙江常山的第二大胡柚種植基地,種植面積逾5萬畝,盛年期果樹總產量達1120萬公斤。胡柚鮮果及深加工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各大市場,每年為農民增加純收入約1.1億元。
     
      作為湖北省第一家胡柚深加工企業,梁子湖綠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與韓國果品加工企業合作生產的產品,成為與韓國胡柚茶比肩的飲品。目前使用沼山胡柚地理標志商標的加工企業達12戶,可提供300多個固定生產崗位、600多個季節性生產崗位,不僅解決了當地農民就業問題,還吸引眾多大學生回鄉就業。
     
      在政府引導扶持下,沼山鎮涌現了一批高產典型。永塘村村民黃清樹帶領本村村民種植胡柚150畝,帶動相鄰村組連片種植2000余畝,部分已進入試果期。沼山林場張勝州等聯合承包168畝胡柚,年產胡柚33萬公斤,年收入60多萬元。
     
      樅陽媒鴨
     
      安徽省樅陽縣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中心地帶,轄區有84公里長江岸線,是各種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樅陽媒鴨是經越冬野鴨與當地家鴨雜交而產生的獨特品種,具有可野外放牧,耐粗飼,覓食力、抗病力強等特點,養殖歷史已有700多年。2013年前,樅陽媒鴨都是散戶分散養殖,年產值不到百萬元。為做大這一傳統產業,樅陽縣市場監管局著力推動該產業走品牌發展之路。2013年,樅陽媒鴨地理標志商標成功注冊。
     
      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后,樅陽媒鴨的價格由使用前的每只15元~20元增加到每只45元~50元。目前,樅陽每年出售樅陽媒鴨50萬只以上,腌制樅陽媒鴨鴨蛋6000萬枚以上。樅陽媒鴨產業總產值超過1億元,帶動1200多戶農戶戶均獲純利萬元以上,帶動上百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轉自:中國工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廣西:地理標志商標成脫貧富民“助推器”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廣西商標品牌大會暨地理標志商標工作推進會上了解到,地理標志商標已成為廣西不少貧困地區脫貧富民的推動力。
      2017-07-26
    • 地理標志商標助力四川精準扶貧

      四川省工商局局長萬鵬龍表示,全省工商將以88個貧困縣為重點開展地標扶貧工程,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更多貧困群眾通過地標的力量脫貧致富。
      2017-09-26
    • 貴州:百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助力脫貧

      記者從貴州省人民政府新聞辦獲悉,截至目前,貴州已有118個產品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較“十一五”末增加了3倍,產品保護數位列全國第4位,有184家企業獲準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
      2017-10-23
    • 四川地理標志商標精準扶貧工程實現“開門紅”

      四川地理標志商標精準扶貧工程實現“開門紅”

      近日,四川省工商局對外發布消息,2018年第一季度,該省新增地理標志商標24件,其中貧困縣新增18件,占新增總數的75%。
      2018-06-2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