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標志商標助力四川精準扶貧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9-26





      “蒼溪紅心獼猴桃從3元一斤增長到15元一斤,是地理標志商標價值提升帶來的成效,是對當地農戶、貧困戶最大的支持。”9月20日,在蒼溪召開的四川省地理標志商標精準扶貧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上,省工商局局長萬鵬龍表示,全省工商將以88個貧困縣為重點開展地標扶貧工程,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更多貧困群眾通過地標的力量脫貧致富。
     
      地理標志商標真有如此大的魅力嗎?當天,四川省各地政府、企業、農戶等代表齊聚蒼溪,從不同角度交流了推進地理標志商標品牌建設、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的鮮活經驗,展示出地理標志商標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扶貧的強大能量。
     
      在國家工商總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關懷下,近年來,四川省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引領,深入實施“紅盾助農工程”,開展“商標品牌提升行動”。在政府引導扶持、工商主動作為、品牌宣傳推廣、產業運作發展、商標維權打假工作機制推動下,截至目前,全省已注冊地理標志商標233件,涵蓋了全省20個市(州),獲得馳名商標認定保護12件,認定四川省著名商標21件,壯大了一批具有四川特點、市場知名度高的地理標志商標群體,不論是單一品牌模式、產業品牌模式,還是區域品牌模式,都在四川這片沃土中找到了發展的巨大空間。不少特色農產品借助地理標志商標品牌效應“點石成金”,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釋放效應 用好用活脫貧致富“金鑰匙”
     
      地理標志商標數連續5年居全省首位,成功注冊27件地理標志商標,助推蒼溪紅心獼猴桃、青川黑木耳、朝天核桃等“廣元七絕”走向國際市場,成為助力精準扶貧的“金字招牌”——這是廣元商標發展戰略結出的累累碩果。
     
      將商標發展特別是地理標志品牌創建定位為全市重要經濟發展戰略,是廣元市委、市政府的一招“先手棋”,為此,該市高起點謀劃、高效率培育、高標準監管、高平臺推廣、高規格創建、高強度保護。制定實施“十三五”商標戰略目標,構建地標爭創梯隊,對成功認定商標品牌的企業、地理標志商標以及商標發展有功單位分類、分級財政專款兌現政府獎勵,各級各部門聚焦聚力品牌攻堅戰……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讓注冊商標總量和品牌商標得以迅猛發展。
     
      用好用活每一個單一地標,是我省地理標志商標發展的模式之一。主要以廣元蒼溪紅心獼猴桃、蒼溪雪梨、朝天核桃、通江銀耳、南江黃羊、漢源花椒、西充二荊條辣椒等為代表,其特征是“政府主導強化頂層設計,部門協同形成合力,企業主體重視品牌引領”。
     
      采取“公司+地標+農戶”的發展模式,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產業鏈,吸納就業、助農增收,充分釋放地標品牌的財富效應,是廣元的一大亮點。
     
      充分利用農產品商標占全市總量的40%、27件地標中22件為農產品商標的有利條件,廣元建立了“以品牌促發展”運營模式,探索“協會+專合社+基地+地標+互聯網”機制,以地標引導農民規模種養殖,以互聯網為載體,以節會為推廣平臺,以農專社為紐帶,以農業訂單為節點,實現產供銷一體化,開拓國內外市場,推動特色優勢農業發展,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貧困戶脫貧。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底,朝天區發展核桃1020萬株,人均擁有2畝核桃,農戶人均收入8685元,其中核桃純收入3000元以上。昭化“紫云獼猴桃”地標發揮品牌效應,產品價格與注冊前相比增加了40%,人均收入增長了28%,果農嘗到了豐收的喜悅。“元壩生豬”地標產品品質列全省前茅,全區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5.6%,其中生豬產業年人均純收入達2220元。“劍門關豆腐”地標注冊后,全縣直接從事豆腐產業人數相當于注冊前的2.8倍,場鎮及景區周邊從事豆腐產業的居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5800元。
     
      廣元市還以地理標志商標龍頭企業和龍頭產業為帶動,優先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和精準扶貧戶,帶動近百萬農民規范種養殖和從事市場經營。蒼溪縣品牌價值60億元的“紅心獼猴桃”地標品牌,輻射全縣39個鄉鎮,種植35萬余畝,帶動獼猴桃專業合作社43家,解決農村勞動力及精準扶貧戶10余萬人。
     
      產業帶動 全面開拓規模發展“新領域”
     
      去年,雅安市名山區7萬余戶茶農人均收入超過5000元,占全區茶農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其中,全區農民通過采摘體驗、餐飲住宿、茶產品銷售等人均經營性收入達到2580元,占人均茶葉經營性收入的39.1%。茶農增收結構進一步優化,實現了茶業增效、茶農增收、茶企增利——這是雅安蒙頂山茶創造的一個奇跡。
     
      以一個地標帶動一個產業,是以蒙頂山茶、“郫縣豆瓣”為代表探索出的另一種商標發展模式,主要特征是:政府主導主推強化品牌擴大,龍頭企業示范帶動,產業規模經濟效益突出。
     
      雅安市名山區委、區政府圍繞蒙頂山茶產業優勢不變、農耕文化不變、鄉容鄉貌不變,走“一三產業互動,茶旅融合”發展之路,形成“1+6+N”產業格局。目前,名山區騎游茶鄉——萬古紅草坪、科普茶鄉——牛碾坪等地鄉村業態已基本形成,以蒙頂山國家茶葉公園為特色的茶葉興區態勢彰顯。當地還聘請一流茶產業發展設計團隊,做好《蒙頂山茶產業轉型升級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基地建設、茶葉加工、企業突破、品牌建設、融合發展等4個子項規劃的頂層設計,提出通過組建基地、企業、品牌“三大聯盟”,培育蒙頂山茶、蒙頂山茶葉交易所、國家茶樹良種繁育場“三大品牌”,打造市場、文化、宣傳“三大平臺”,推進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現代旅游業的“三個融合”,構建蒙頂山茶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大體系、大格局。當地政府還健全工作機制、出臺實施意見、健全投入機制……三年共整合涉農資金5億元,用于茶葉基地建設、科技創新、清潔化生產、品牌打造、市場拓展、茶旅綜合體建設等環節,集中做亮茶業轉型升級節點性工作,發揮示范引領效應。
     
      以“郫縣豆瓣”地理標志商標為紐帶,逐步實現了產業發展與資源優勢的融合,對農業綜合能力開發、城鄉統籌和農民增收致富都起到了積極作用。通過地理標志的推廣運用,促進了“郫縣豆瓣”產業向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和品牌化發展,形成了郫都區川菜產業化功能區的聚集效應,“品牌+基地+龍頭企業+產業鏈”的聯動發展格局逐步形成。“郫縣豆瓣”成為全省首個地理標志馳名商標。截至2016年底,全行業年產量達130萬噸,產值超120億元。輻射帶動了種植、運輸、包裝、銷售等關聯產業發展,解決了2.2萬余人就業,年創純收益3.32億元。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針對涉農企業資產價值低、融資渠道窄等困難,“郫縣豆瓣”還探索出全國首創的區域公共品牌“聯貸聯保”“互助擔保”“存貨動態抵押”等融資模式,將地理標志使用資格作為重要擔保物與企業股權、原材料、固定資產等打捆質押,累計為40家企業融資6億多元。
     
      集群聯動 強力打造富民富區“助推器”
     
      四川省地標發展的第三種模式,是區域品牌模式,即以一個區域公共品牌引領地理標志商標集群,共同促進一個區域的農業產業發展。這一模式主要以大涼山、巴食巴適、遂寧鮮、資味(資陽)等為代表,其特征是“政府主導區域品牌引領,地理標志商標集群聯動,富民富區成效明顯”。
     
      截至2017年9月,涼山地標總數達23件,涉及產業產值320億元,全州約70%的人口從中受益……9月20日,在全省地理標志商標精準扶貧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上,來自涼山州的代表透露的一組數據顯示,地標的注冊與使用已成為涼山提高貧困群眾收入、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提升地方形象,解決精準扶貧問題的一個突破口。
     
      目前,涼山州注冊的與地理標志產品有關的商標已超過200件,逐步形成了以蘋果、石榴、青花椒、牛肉、臍橙、苦蕎、青茶、黑山羊、閹雞九大地標為主的“大涼山”特色產業。2010年“鹽源蘋果”地標注冊后,該縣蘋果種植面積由13.7萬畝增至2016年的25萬畝,產值由1.3億元增至20多億元,50%農戶都擁有自己的果園,鹽源蘋果成為當地農民第一大經濟支柱。“布拖烏洋芋”地標注冊后,該縣共有11個鄉鎮的農民直接從事烏洋芋種植,種植面積上萬公頃,產值破億元,從中直接受益的農民有7萬人,烏洋芋產業已經成為布拖縣解決精準扶貧問題的重要支柱。
     
      地標充分反映了地方農業產業經濟的特色,通過地標可以讓原來鮮為人知的地標所在地獲得更高的知名度,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推動農產品項目的開發,給地方農業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帶動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2008年金陽縣注冊地標“金陽青花椒”成功,經過多年品牌打造和培育,金陽青花椒已經成為全國知名商品,金陽也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中國青花椒之鄉”稱號,地標產品與產地已密不可分,形成良性互動關系。
     
      發展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品牌,龍頭企業地位特殊、作用重要。“擁有證明商標的企業要有正確使用、規范使用、善于保護商標的意識,要善于將商標和其他知識產權以投資、出資、融資的方式,加大宣傳,不斷提高產品知名度,通過建立健全和修訂完善使用、轉讓、保護商標的相關制度,編制企業長遠發展規劃,走好商標品牌興企興業之路,才能充分發揮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最大功用,才能在助力地方經濟特別是農業經濟加快發展和精準扶貧中做出更大貢獻。”來自巴中的一位企業代表說。(劉嘉)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