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關于青州市上白洋村(柿子溝)的各種報道,不明就里的人滿腹疑問,名不見經傳的柿子溝如橫空出世,怎么突然就火了起來?不僅被各路媒體紛紛報道,還先后被評為“山東省鄉村旅游特色村”“濰坊市鄉村旅游標桿示范村”“濰坊市文明村鎮”等。
一個深藏深山無人知的窮山溝,在短短兩年的時間里,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景點,200余戶人家的村子,有時一天就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這個曾需要重點幫扶的貧困村,在兩年內迅速脫貧,中間究竟發生了什么?這還得從山東濰坊檢驗檢疫局的扶貧工作說起。
如何利用有限的資金、在最短的時間里幫助貧困村從根本上擺脫貧困,達到“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的目的,實現習總書記“精準扶貧”的要求,一直以來是濰坊局黨組著重探討的一個課題。他們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不搞短期行為、不搞形象工程,始終堅持深挖當地資源、創新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求發展,立足一個“準”字,幫他們找到一條最適宜、最長久的致富之路。青州市王墳鎮上白洋村和峽山區顧家嶺鎮紅莊子就是兩個典型例子。
兩年前的上白洋村還只是一個交通不暢、信息閉塞的小山村,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只有部分老弱病殘留守。村內生活垃圾遍地,到處破房爛屋。2015年濰坊局受命幫扶上白洋后,該局黨組成員20多次帶隊深入大山深處、貧困農戶、召開村委會,展開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以當地自然資源為依托,確定了發展鄉村旅游的發展戰略。
為在眾多鄉村旅游中打出品牌,占得先機,濰坊局大膽創新,獨辟蹊徑,為柿子溝量身定制獨具特色的發展規劃并逐步實施。首先是利用當地漫山遍野的有機農產品柿子和香椿這一自然資源,在小小山溝里舉辦起了一年一度的“柿子節”“香椿節”。其次是從上白洋村的長遠發展考慮,為打造品牌效應,他們搶注了“柿子溝”商標,如今“柿子溝”儼然成了上白洋村的代名詞。為與時俱進滿足游客需求、讓游客能夠通過網絡隨時購買到價廉物美的有機綠色產品,他們主動對接淘寶,設立了農村淘寶平臺等等,兩年內先后引來資金700余萬元,大搞基礎建設。
基礎建設初具規模后,為了讓待嫁閨中的“柿子溝”走出窮山溝、遠嫁他鄉,他們又搶占當今最熱門的網絡這塊陣地,與山東省最大的鄉村旅游平臺“八喜旅游網”合作,開展了“十萬人游鄉村”活動,將柿子溝及時推介了出去。還先后舉辦了2次鄉村馬拉松比賽,進一步擴大了影響。游客來了,村民們自家的農副產品成了搶手貨。他們設立了50多個攤位,為確保質量,誠信經營,實現質量可追溯、他們將檢驗檢疫質量追溯管理應用到攤位管理,為每個攤位配發了統一編號的攤位證,讓游客買著放心、吃著舒心、再買應心。
如今的上白洋舊貌換新顏,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著一批又一批游人。2016年又被評為“鄉村旅游創業之星”“濰坊市森林村莊”“濰坊市文明村鎮”等榮譽。
經濰坊局幫扶的另一個村是濰坊市峽山區顧家嶺鎮紅莊子村,該標是庫區、也是多年的老大難村。由于是移民村,底子薄、基礎差,又苦于沒有技術、沒有銷路、信息不暢,因而面對著肥沃的土地和全省最大的水庫——峽山水庫,卻依舊過著貧困的日子。濰坊局接到幫扶任務后,結合當地肥沃的土地資源和農戶大多從事種植養殖業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檢驗檢疫人才技術優勢,采取舉辦種植、養殖技術培訓班,免費發放農業技術書籍,集中講解、個別指導等形式,對全村165戶農戶、600余人次農民進行培訓,普遍提升了村民科學種植水平,實現增產增收。
種植業發展起來了,在濰坊局的大力支持指導下,策劃舉辦起了以“生態秀水、宜人峽山、休閑養生、健康時尚”為主題的“仙峽湖杯”鄉村國際馬拉松比賽,同時搭臺舉辦優質安全食品農產品展銷會。如今已成功舉辦了7屆,屆屆都取得圓滿成功。
鄉村馬拉松比賽的舉辦不僅將峽山推向了世界,擴大了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外商。至今已先后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名馬拉松愛好者和食品進出口商參會,據不完全統計,僅前三屆就已達成農副產品合同貿易金額逾8000萬元。
經濰坊局幫扶過的村子就這樣一個個的“火”了起來,濰坊局的幫扶工作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2017年作為濰坊市三個幫扶工作先進代表單位之一,濰坊局在全市扶貧工作總結大會上做了典型發言。濰坊局先后被中共濰坊市委、市人民政府評為“包千村聯萬戶促和諧謀發展”活動先進單位、“扶貧工作先進單位”,該局派出的三任“第一書記”蘇保樂、李建軍、田國華均先后被評為濰坊市“扶貧工作先進個人”“優秀第一書記”。
他們不光將貧窮村這匹馬扶上去,扶貧任務結束后,他們還不忘繼續關注,送上一程,讓村民徹底走出貧困奔小康。(冀英杰)
轉自:中國國門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