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銷售訂單9548份,銷售金額152.8億元人民幣,帶動31.1萬貧困人口增收,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20萬……這是2017年貴州省電商扶貧的成績單。
貴州省商務廳廳長季泓在2017年全國商務工作會議召開期間接受國際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貴州省委、省政府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貴州省商務廳在商務部支持指導下,把扶貧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打造了商務扶貧的“省級樣板”。
加速農產品“三化”
貴州省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和優質特色農產品,但受制于交通落后、信息不對稱等因素,黔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轉化成當地百姓脫貧致富之“錢”。目前,貴州省仍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決戰區。
季泓表示,貴州省著力推動商務發展與脫貧攻堅良性互動,主要采取了四大舉措:一是建立農商聯動機制,提高農產品商品化率。二是健全產銷對接機制,打通農產品入市通道。三是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助推農產品電商扶貧。四是用好對口幫扶機制,形成農產品穩定市場。“貴州農產品小生產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突出,農產品亟待完成商品化、市場化的過程。”季泓表示,為了完成這一過程,貴州省組建了專門的班子,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在20個縣建設農商聯動示范縣,旨在供需雙向發力,加強產銷銜接。一年來,貴州省打造了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開拓和品牌質量三大體系,打通了農產品生產、種植、加工、流通、銷售全鏈條,推動了農產品“三化”(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為農產品有效轉化為綠色優質商品、走向海內外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提高了貴州農產品商品化率和市場占有率。
數據顯示,貴州省已經在9個市(州)、70個縣(市、區)建成冷庫和集配中心,已建冷庫74.4萬噸,擁有冷鏈運輸車657輛。此外,貴州省在北上廣以及越南老街等國內外多個城市建立了分銷中心,這些分銷中心今年以來已銷售農副食品17.87億元,輻射帶動貧困人口3.7萬。
電商扶貧顯身手
“有了大量的綠色優質商品,電商可以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助力。”季泓表示,電商為貴州農產品銷售、產業鏈延伸、品牌打造發揮了重要作用。預計2017年貴州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000億元,同比增長39.3%,直接或間接帶動13.9萬貧困人口增收。
季泓表示,為了推動電商扶貧,貴州采取了五大舉措:一是制定了電商扶貧實施方案,對貴州電商扶貧作了全面細致的部署;二是支持48個國家級、37個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做好電商精準扶貧工作;三是發揮市場化力量,加大與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的合作力度;四是推動模式創新,通過產地倉、直采、窗口采購等模式推動農產品銷售;五是創新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精準匹配貧困戶在產業鏈、利益鏈中的環節和份額,創建“一戶一碼”電商精準扶貧模式,為每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農產品二維碼,通過大數據手段全面掌握貧困戶農產品銷售數據,精準實現銷售額反哺至貧困戶,在推動黔貨出山中精準帶動更多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季泓說,除了線上銷售,貴州采取兩大舉措大力推動線下銷售,加速線上和線下融合發展:一是打造了貴陽大市場,并且推動綠色農產品“六進”(進部隊、進機關、進學校、進醫院、進超市、進國企)等行動,打開貴州各地農產品在省內的銷路,帶動形成全省大扶貧;二是上海等8個對口幫扶城市市場銷量穩定,且市場空間廣闊,爭取使幫扶城市成為貴州綠色農產品的主要市場。“明年,貴州省將再次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萬以上,對商務扶貧工作的標準更高,要求更嚴,責任更大。”季泓表示,貴州將采取四大舉措,進一步推動商務扶貧:一是圍繞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開拓和品牌質量體系,以創新農產品產銷對接機制為重點,實現88個縣冷庫全覆蓋,進一步補齊流通體系短板;二是以重點目標城市和對口幫扶城市為主攻方向,進一步加大市場開拓力度;三是以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品牌質量體系;四是以引導傳統流通企業向供應鏈服務企業轉型為契機,推動農產品銷售“泉涌”。(吳力)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