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來,貴州減貧人數全國最多,脫貧成效顯著,創造了脫貧攻堅的“貴州經驗”。數據顯示,貴州累計減少貧困人口670.8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6.8%下降到7.75%。而在在貴州諸多脫貧攻堅措施中,商務扶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貴州省商務廳創新農產品銷售渠道,推動黔貨出山,探索出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助力脫貧攻堅的新路子。”貴州省商務廳廳長季泓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以來,貴州通過多渠道開拓農產品銷售市場,新增農產品訂單313億元,帶動56萬貧困人口增收,助推14個貧困縣成功摘帽。
季泓介紹說,貴州商務廳采取了三大方面舉措,推動商務扶貧工作逐漸走向機制化、系統化:一是圍繞產業扶貧要求,構建商務扶貧新機制;二是圍繞產品流通需求,補齊服務配套的短板;三是圍繞市場拓展需要,構筑穩定持續新渠道。
聯結生產和流通
季泓表示,貴州商務廳從產業發力,推動形成了商務扶貧四大機制:一是構建三級促銷聯動機制。貴州成立覆蓋省、市、縣的綠色農產品促銷專班,以銷定產,以銷促產;二是健全產銷對接保障機制。從農產品促銷培訓現場會到優惠政策,全面推進產銷對接;三是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實現抱團發展,創新農業保險機制降低滯銷風險,推廣“一店帶多戶”電商創業致富新模式,通過“一戶一碼”鏈接貧困戶產品和脫貧記錄;四是構建多渠道宣傳推廣機制。制定實施貴州農產品品牌推廣行動計劃,通過媒體和各類平臺加強公共品牌產品、特色優勢產品等宣傳推廣,定期開展網上展銷。
在產品流通方面,貴州貴州采取了五大措施補上物流短板:一是強化農商互聯體系建設;二是強化冷鏈體系建設;三是強化質量品牌體系建設;四是強化市場主體培育機制建設;五是強化農產品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
構建輻射全球的大市場
在做強產業和流通的基礎上,貴州在農產品市場開拓上取得長足發展。季泓表示,貴州立足貴州、面向全國、輻射全球開拓市場,形成了龐大的產品銷售體系。
推廣“消費扶貧”模式。推動省、市、縣公共機構后勤部門加大貧困地區定向采購力度。
健全省內流通體系,暢通省內市場。實施大市場帶動大扶貧行動,引導城市銷售平臺以及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便利店、生鮮直通車等拿出銷售空間,優先定向提供給貧困縣;
鼓勵訂單直銷大力提高市場份額。通過“農批零對接”、“農超對接”等方式,引導省內外各類市場銷售主體與貴州農產品生產基地簽訂長期產銷合作采購訂單,逐步形成以銷定產、以銷促產的良性發展模式
借助東西部協作機制拓展省外銷售渠道。以對口幫扶城市市場需求為導向逐步完善農產品省外產銷供應體系,構建了黔貨出山的直供渠道。
通過推介展銷活動探尋銷售新機遇。在全國組織舉辦200余場貴州綠色農產品展示展銷、供需對接活動,并借助各類展會平臺加大貴州農產品展示推介力度。
唱響紅色文化,構建軍地協力脫貧機制。積極開展貴州革命老區綠色農產品軍地采購洽談活動,形成軍隊、老區、地方、企業協力脫貧的長效機制。
沿著“一帶一路”打通境外銷售市場。在東南亞等地區開設10個境外分銷中心,逐步打開境外市場。
融合線上線下發展推動精準營銷。組織大型電商企業與貧困縣相對接,通過產地倉、直采、窗口采購等模式推動貧困地區農產品上行。今年通過線上銷售的黔貨預計超過170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作者:吳力)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