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升級以及電商崛起,青海省以牦牛和青稞為主的特色農產品行業迎來了新機遇。為把消費扶貧與青海牦牛青稞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推動青海牦牛青稞產業高質量發展,加速“青”字品牌走向全國,全國消費扶貧產銷對接會首次來到青海。
青海成全國青稞加工轉化率最高的省份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素有“牦牛之都”之稱,也是中國藏區青稞加工轉化率最高的省份。如今,青海省正在全力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不斷探索最放心、最安全、最健康、最天然的高原特色農畜產品。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科研院所加入到牦牛和青稞產業中,開發出多款暢銷產品,緩解了很大一部分市場對牦牛和青稞產品的巨大需求。
青海新綠康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是青海省第一家以生產青稞產品為主的專業公司,其負責人朱憲銘表示,公司從2005年起開始做青稞產品,作為專業的原料供應商,目前市面上70%的青稞產品都是依托他們生產的原料開展后續加工。看到青稞消費市場越來越好,現在公司也在逐步開發一些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青稞產品。
青稞在青藏高原上有3500多年的種植歷史,是青海農牧業的主導產業,是釀造工業、飼料加工業的重要原料,也是開發營養保健類產品的朝陽產業。青稞發酵后可得到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青海漢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進的全世界第一條“非米富集γ-氨基丁酸”生產線,依托從日本引進的“青稞胚芽萌動技術生產線”,γ-氨基丁酸可達到市場同類產品的5倍之多。漢和生物的負責人鄔劍表示,“我們的產品大量銷往日本,市場前景非常好,2020年的訂單已經訂完了。”
2018年,青海青稞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6.67萬公頃),占糧食作物的四分之一,產量16萬噸,約占四省藏區青稞總產量的20%以上。目前,青海青稞加工量已占青稞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從事青稞生產加工的企業有18家,青稞商品化率達到83%以上,是全國青稞加工轉化率最高的省份。保健品、膳食代餐粉、青稞飲品、青稞糌粑等體現高營養、高附加值、高原特色的“健康、綠色、有機”系列青稞產品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
電商扶貧、網紅帶貨,提升“青字號”品牌知名度
“之前我一直以為青稞產品就是青稞米、青稞面這種,今天才知道還有奶茶、餅干、代餐粉這么多種類的衍生品。”貝店的負責人在展會上看到琳瑯滿目的青稞系列產品后驚嘆不已。但是,要讓這些“青字號”農牧特色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還需要不斷擴展渠道。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受到社交媒體的影響,從而作出購物決定。在抖音和快手上,網紅、主播直觀、動態地展示產品,講述使用體驗,使得消費者在線上有了逛街的感覺。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也將攜手青海青稞牦牛企業,給予流量曝光,加速“青”字招牌走向市場。同時該公司也將在青海省開辦扶貧達人培訓班,通過學習短視頻內容創作與營銷,輕松玩轉抖音,帶貨出圈。
來自阿里巴巴、順豐、京東、抖音、快手、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紛紛走進西寧,齊聚一堂,和青海青稞牦牛企業對接,為青海青稞牦牛企業提供更優質的運營、推廣服務,讓“青字號”農牧特色產品從青海走向遠方。
培養本地網紅,幫助家鄉把農牧特色產品賣出去;培育新農人,創新品牌讓更多消費者知道青海的優質農畜產品。深入青海,通過電商扶貧、網紅帶貨銷售、線下銷售等新營銷模式,助推“青字號”農牧特色品牌的全國化、市場化發展。
同時,青海省積極打造青海牦牛區域公用品牌、青海青稞區域公用品牌,為青海省發展牦牛青稞產業制定地方標準、行業標準,讓消費者獲得“可保證的品質”,進一步提升“青字號”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大美青海,不缺特色農產品,更需要的是把好產品送到消費者面前,打通農產品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真正提升農產品的銷量,幫助貧困地區的農牧民致富增收。
同打一張牌,消費扶貧助力青海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地區,一頭連著廣闊市場。果洛金草原有機牦牛肉加工有限公司負責人馬良告訴記者,“我們把牛腩推介到上海,和上海的電商平臺達成合作,他們對于果洛天然放牧的牦牛肉十分喜歡,而這些牦牛肉都是公司依托果洛本地合作社養殖后收購加工的,真正幫到了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按照“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精準扶貧”的發展路子,目前該公司累計帶動536戶,2324人實現脫貧,為其分紅1893.3萬元。
2018年,青海省出臺了《青海省牦牛、青稞產業扶貧實施方案(2018—2020年)》,今年,青海省以5家牦牛龍頭企業、4家青稞龍頭企業、1家飼草企業、100家牦牛養殖合作社為重點,出臺了“青海省消費扶貧帶動牦牛、青稞產業發展示范項目實施方案”,圍繞著牦牛、青稞等產業,與中國農業銀行青海省分行簽訂《產業扶貧合作協議》,撬動銀行資金10億元,用于牦牛、青稞等產業扶貧發展。把金融支持、風險補償、產業扶貧融合在一起,打出了一套牦牛、青稞產業扶貧的組合拳,幫助當地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通過電商平臺,消費者的“菜籃子”變得愈加豐盛,青海省貧困地區農牧民的“錢袋子”也逐漸鼓了起來。為推動青海牦牛青稞高質量發展,打造一條穩定增收的脫貧之路,避免因企業相互壓價、惡性競爭,依靠青海省牦牛產業聯盟、青稞產業聯盟等組織,提出“同舉一桿旗、同打一張牌”消費扶貧的工作思路,讓貧困地區的農牧民得到真正的保障。
同時,青海扶貧產品,將陸續走進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天津等發達省份,把青海省貧困地區的扶貧好產品推廣到對口支援省份,從供需兩側讓老百姓感受到消費扶貧的“雙贏”。
轉自:青海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