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合會地區化工貿易機遇與挑戰并存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02





      全球能源化工行業市場信息服務商安迅思近日稱,美國關稅政策和其他不利因素給海合會(GCC)地區的化工出口商帶來了重大挑戰。GCC地區由6個中東國家組成,即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和阿聯酋。近期在泰國曼谷召開的2025年亞洲石化工業大會(APIC)上,海灣石化和化工品協會(GPCA)秘書長阿卜杜勒瓦哈卜·薩杜恩認為,應對全球貿易的復雜性是當務之急,尤其是與亞洲的合作。他表示:“GPCA在促進GCC地區與亞洲尤其是中國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GCC地區的化工生產商在中國、韓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擁有合資企業,這些合資企業每日處理約270萬桶原油,每年運營超過2300萬噸的下游石化產能。”


      雖然美國關稅政策給GCC地區的化工出口商帶來了挑戰,但薩杜恩仍認為其中蘊藏機遇。他援引GPCA發布的論文稱:“即使是10%的基準關稅也會提高GCC地區化工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容易受到影響的產品是產量高、對價格敏感的出口產品,比如尿素、對二甲苯(PX)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在當前局勢下,作為GCC地區主要貿易伙伴的亞洲為其帶來了希望。薩杜恩表示:“2023年,亞洲占我們總出口的一半以上。中國、印度和土耳其是主要市場。如果中國減少美國的進口,GCC地區可以填補這一缺口,但前提是要迅速采取行動搶占市場份額,并使貿易伙伴多元化。此外,亞洲占全球塑料消費的一半以上,GCC地區所有化工產品出口的50%以上已流向亞洲。”


      薩杜恩認為,在目前油價浮動的情況下,GCC地區的化工生產商仍比依賴石腦油的競爭對手更有優勢。與此同時,他也強調了繼續優化能源用量和關注高附加值項目的重要性。


      薩杜恩說:“GCC地區的化工企業正將投資轉向特種彈性體、原油制化學品,以及包裝和電動汽車材料等下游領域。該地區的化工裝置利用率約90%,遠高于全球多數同行,只要該地區化工生產商繼續降低可變成本,并擴大產品種類,就能更好地應對油價波動。”


      此外,供應鏈彈性也已成為GCC地區化工生產商的關鍵優勢。薩杜恩表示:“最近地緣政治沖突帶來的沖擊,或天氣導致的運河中斷,都證實了領先企業不能只是被動反應,而是必須預測、適應并抓住動蕩帶來的機遇。”


      針對這些問題,薩杜恩提出了4點對策。一是出口路線的靈活性,二是實現供應鏈上從生產端到用戶端的透明可見性,三是在關鍵進口市場建立聯合倉庫等區域緩沖庫存的必要性,四是數字風險預測。他還表示,人工智能(AI)、區塊鏈和物聯網等工具的使用正讓供應鏈管理從被動反應轉變為預測性管理,而多樣化的采購和戰略庫存降低了對單一地區的依賴。


      雖然GCC地區仍將繼續發揮天然氣的成本優勢,但其成員國也將致力于能源轉型。薩杜恩表示,GCC地區國家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能源結構的25%~50%調整為可再生能源。該地區也在大力投資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目前每年捕集440萬噸二氧化碳,占全球CCUS產能的10%。而制氫則是GCC地區能源轉型的另一個重點,阿曼、阿聯酋和沙特都確立了雄心勃勃的目標。阿曼到2030年每年將生產100萬噸的氫氣;阿聯酋到2031年每年將生產140萬噸的氫氣;沙特到2030年每年將生產400萬噸的氫氣。(龐曉華)


      轉自:中國石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