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國家衛健委等六部門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簡稱《任務》)。2023年下半年醫改工作主要包括六個方面20條具體任務。一是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二是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三是促進多層次醫療保障有序銜接。四是推進醫藥領域改革和創新發展。五是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六是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
業內人士認為,醫保控費和常態化集采將持續,企業需要加大研發,充分抓住臨床需求。看好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建議重點關注產品端的需求機會。在創新藥方面,可以關注相關上市公司前沿研發進展。在CXO(醫藥外包)方面,行業景氣度有望持續改善。
促進中醫藥振興
在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方面,《任務》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快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中醫特色重點醫院、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加強中醫醫院康復科和老年醫學科建設,依托現有資源,建設一批中醫康復中心。加強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師和鄉村醫生開展中醫藥知識技能培訓。推進古代經典名方制劑研發,加快關鍵信息考證發布及新藥審批。
近年來,政策全面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中藥新藥上市數量持續增長,中藥基礎研究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藥創新基地平臺建設逐漸完善,中藥企業研發積極性與研發投入不斷增長,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迎來機遇期。
專家表示,應通過政策引導和項目扶持,促進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以一批重大項目為抓手,著力提高中藥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優化中藥產業鏈和產品鏈。充分激發創新動能,強化全過程管控,促進中藥產業集約化發展,提升中藥生產效率。
民生證券認為,2023年上半年多家中藥公司業績表現向好,持續看好中藥高質量發展大邏輯。在政策支持和市場認可度逐步提高的大環境下,中藥市場規模以及相關上市公司業績有望出現實質性變化。
中藥上市公司業績向好,吸引了資金青睞。浙商證券研報顯示,根據基金二季報數據統計分析,2022年二季度-2023年二季度,全市場基金持有中藥股倉位從0.37%上升至0.78%。在醫療基金醫藥持股中,中藥股占比從9.2%上升至20.6%。在非醫療基金中,中藥股持倉從0.16%上升至0.33%。中藥股持倉占比上升趨勢明確,關注度顯著提升。
浙商證券認為,2023年中藥板塊將迎來新周期,量增是核心驅動因素。在審批加速、新基藥目錄落地、中醫醫療機構加速建設等因素催化下,中藥板塊業績有望持續增長。
支持藥品研發創新
在推進醫藥領域改革和創新發展方面,《任務》提出,支持藥品研發創新。明確醫藥產業鏈短板和支持重點,引導支持企業突破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提升醫藥產業鏈配套水平和供應保障能力。持續推進優先審評審批工作。健全新藥價格形成機制。繼續發布鼓勵研發申報兒童藥品清單和鼓勵仿制藥品目錄。
《任務》提出,常態化開展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開展新批次國家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指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年內至少開展一批(含省際聯盟)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實現國家和省級集采藥品數合計達到450個。落實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強化公立醫療機構集采報量和執行的剛性約束,完善醫療機構內部考核辦法和薪酬機制,促進合理優先使用中選產品。完善醫藥集中采購平臺功能,實施醫藥價格監測工程。
方正證券認為,從產業升級的角度看,創新藥國家醫保談判常態化以來,參與醫保談判的70個重大新藥創制專項藥品,有66個談判成功,成功率達到94%,且國家醫保對新藥的支出從2019年的59.49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481.89億元,增長7.1倍,新上市國產創新藥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放量。
光大證券認為,國內創新藥行業發展日趨成熟,政策框架逐漸完善,國際競爭力逐步提升,國產創新藥商業化環境持續改善,同時出海邏輯逐步兌現。經過前期較長時間回調,很多優質創新藥企業已具備較大投資吸引力。(傅蘇穎)
轉自:中國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