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2023年光伏行業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了行業最新數據。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開局良好,光伏行業業績驕人,應用端方面,2023年上半年光伏發電裝機78.42GW,同比增長154%。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預測,今年我國光伏裝機有望達到150GW,全球光伏裝機量也有望超過300GW。展望未來,在“雙碳”戰略推動下,預計全球光伏年裝機量將很快達到1000GW以上。
光伏行業全球領先
2023年上半年,光伏產業在產量方面實現了快速增長,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同比增長均超過60%,相當于2022年全年產量的65%以上;出口方面,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初步測算超過29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13%,已經成為外貿“新三樣”之一,其余兩樣為電動載人汽車和鋰電池。據介紹,“新三樣”拉動了整體出口增長1.8個百分點。
王勃華表示,光伏技術在全球已經實現全面領先,國內光伏企業連續打破自己創造的電池轉換紀錄。從光伏應用看,我國新增光伏裝機已經連續10年位居全球首位;今年上半年新增光伏裝機78GW,已超過2022年1-11月累計裝機容量。
從出口區域看,歐洲依然是最大的組件出口市場,硅片和電池片出口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上半年,對非洲的組件出口增長最為明顯,主要是針對南非的組件出口額同比增長超過3倍。但王勃華判斷,非洲市場的裝機速度小于組件的出口速度,未來難以維持高比例增速。此外,歐洲市場尤其是戶用市場安裝程序申請較為復雜,且已經出現安裝工人短缺的現象,加之分銷商庫存水平較高,出口增速有可能放緩。
政策市場多方推動
談到未來行業發展的趨勢,王勃華表示未來光伏發展有兩方面積極因素,一方面,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相關文件,再次明確要加快構建清潔低碳的新型電力系統,光伏發電將在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光伏發電成本持續下降,將為光伏在全球更大范圍內大規模替代化石能源奠定基礎,特別是,在“高溫、缺電”頻發的當下,光伏無疑是最快捷、最有效的解決手段。
王勃華表示,在我國規模巨大且豐富多樣的應用市場拉動下,光伏應用正在深化,各種光伏+層出不窮,在光伏應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方面光伏發電帶來發電經濟收益之外更多的社會生態效益,如光伏治沙、光伏扶貧等;另一方面積累了大量光伏應用方案,在當前應對氣候變化情況下,中國這些方案將可為全球貢獻中國智慧。
特別是,光伏產業的發展將產生極大外溢作用,助力國家解決“卡脖子”問題。例如國電投旗下黃河新能源的多晶硅業務,在有效滿足光伏用多晶硅的基礎上,已經大量供應到半導體領域,為國家“卡脖子”攻關貢獻了自己力量。
吉瓦級市場數量顯著增加
對于未來行業預測,王勃華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裝機預測由280-330GW上調至305-350GW。他指出,海外市場以歐洲、美國、印度、巴西等地區為主;但他也提到,全球裝機規模受電網消納、安裝人工緊缺、電價、政策等因素影響,存在不確定性。
國內方面,王勃華將2023年新增裝機預測由95-120GW上調至120-140GW。他認為,今年國內市場的特征是集中式和分布式開發并舉,大基地項目將成為集中式項目增長的重要支撐。不過,與全球市場情況類似,受消納、電力市場化交易、源網建設進度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未來國內市場也將變得更加難以預測。
另一個微觀變化是,全球和國內GW級市場數量進一步增加。今年第一季度,國內GW級市場達13個。其中,內蒙古、湖北、陜西、云南新增集中式裝機超1GW;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新增分布式裝機超1GW。另外,王勃華預計,2023年全球GW級市場將達32個。
王勃華也提到了新能源大基地建設對行業的助推作用。據了解,新能源大基地將以庫布齊、烏蘭布和、騰格里、巴丹吉林沙漠為重點;以其他沙漠和戈壁地區為補充,綜合考慮采煤沉陷區。
據悉,第一批9705萬千瓦基地項目已全面開工,項目并網工作正在積極推進,力爭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網投產;第二批基地項目已陸續開工建設;第三批基地項目清單已正式印發實施。
全球光伏市場格局有變化
王勃華認為,從出口結構方面來看,硅片、電池片出口占比有所增加,組件出口占比有所降低。
據介紹,2022年以來,中國光伏產業資本在海外主要流向東南亞、美國、中東及印度。其中,在東南亞,光伏制造業主要接受硅片、電池、組件、光伏玻璃、石英砂、膠膜、逆變器等環節產業資本流入;在美國,則集中于組件與光伏玻璃兩大環節;在中東,則主要流向組件與硅片環節;在印度,主要流向逆變器、光伏支架環節。
目前海外光伏制造業建設進展迅速,但我國產業鏈規模優勢短期內難以撼動。
在此背景下,王勃華認為,全球光伏產業格局變動當前出現了三個新特征,首先是受市場內生需求與貿易壁壘政策共同驅動;其次是產業資本擴散方向全球化與本士化并存;最后是產業格局重構規模與速度顯著提高。
王勃華稱,據歐盟委員會測算,中國光伏制造總成本相較歐洲低35%,較美國和印度分別低20%和10%。以組件制造為例,中國光伏組件生產商在制造成本方面較美國和歐盟生產的組件產品成本低50%以上。受益于低制造成本,中國光伏發電LCOE(度電成本)較其他經濟體具備一定優勢。
王勃華表示,在海外光伏貿易壁壘政策日趨嚴苛的同時,海外光伏企業也在光伏玻璃、膠膜、支架等領域持續發力,意圖補齊短板,因此,布局光伏輔材輔料海外產能的重要性也日益上升。(記者 郭宇)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