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已有302項制度創新成果從21個自貿試驗區走向全國,各省區市自行推廣復制超過2800項。這是記者從9月27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最新情況。
商務部自貿區港建設協調司司長楊正偉在會上表示,通過先行先試,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試點經驗,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使命。十年來,商務部會同有關地方和部門,及時總結“試得好、看得準、風險可控”的創新成果,向更大范圍復制推廣。
具體而言,在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領域,自貿試驗區探索并推廣了從企業設立、變更、經營到退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創新成果,帶動全國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例如,推廣了企業設立的商事制度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等措施。
在貿易自由化便利化領域,自貿試驗區探索推廣了從創新通關監管模式、優化稅收機制到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等在內的一系列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的制度創新,促進中國貿易高質量發展。例如,貨物狀態分類監管、內銷選擇性征稅等措施被復制推廣。
在政府管理改革領域,自貿試驗區探索并推廣了從簡化審批、強化監管到優化服務等一系列制度創新成果,帶動各地政府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商事主體信用修復制度等很多創新方式脫穎而出。
在金融開放創新領域,自貿試驗區探索并推廣了從外匯管理便利化、跨境資本流動、人民幣國際化到創新融資模式等一系列制度創新成果。外商投資企業外匯資金意愿結匯、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等也在很多地方得到了復制推廣。
“總體看,這些經驗的推廣發揮了三方面積極作用。”楊正偉介紹,一是助力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率先試點并向全國推廣了一批基礎性、制度性改革成果,完善了投資、貿易、金融等領域基礎管理制度。二是由點及面推動深化改革,將經營主體關注的難點堵點作為改革開放突破點,探索實施一大批切口小、見效快的具體改革措施,為全面深化改革探索路徑。三是推動共享改革紅利,通過“最佳實踐案例”等模式,將自貿試驗區形成的經驗做法與全國其他區域共享,帶動各地開放發展,提高行政效率。
楊正偉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推動自貿試驗區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開展探索,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試點經驗,更好發揮示范作用。(記者白舒婕)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