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2023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廈門、太原、東莞、長沙、廣州的便利店發展指數名列前五位。
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各城市間便利店的發展差異性較大。不過大多數城市的便利店同比去年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但整體發展速度同去年相比有所放緩。另外,便利店下沉市場發展趨勢仍然在持續。目前已經下沉到四、五線城市及縣域級市場。
調查發現,今年城市便利店門店數量實現正增長的城市占所調查城市總數的64.1%;門店數減少的城市占所調查城市總數的35.9%。大部分城市便利店的發展保持了穩定的發展。其中合肥市的便利店數量增長率達到了11.76%,是所有城市中增長最快的,其次是貴陽和昆明。
在城市便利店飽和度方面,跟國際上便利店發展成熟的市場相比,我國僅有少數幾個城市的飽和度低于2500人/店,達到了成熟市場標準。多數城市便利店的飽和度處在3000~9000人/店區間,距離達到成熟市場階段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通過調查發現,東南區域的城市便利店發展明顯要優于西北區域,跟經濟的發展特點大致相同。
從全國范圍來看,各城市中的便利店仍以深耕區域市場為主。受地理距離、供應鏈、管理效率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跨區域發展的連鎖便利店品牌仍然較少,處在剛剛起步階段。隨著一些連鎖便利店品牌供應鏈能力、數字化技術的不斷提升,部分城市的便利店市場競爭逐漸加劇。各個連鎖品牌間的區域整合也成為了下一步趨勢。
運營成本高企仍然是各城市便利店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隨著房租和人力成本的不斷提高,大多數城市便利店發展都面臨著同樣巨大的經營壓力。在企業毛利和凈利空間都壓縮到很低的情況下,便利店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也在不斷加大。從本次調查來看,隨著各城市便利店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其他小店經濟對于實體門店資源的爭奪,許多城市便利店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從本次調查來看,各個城市24小時便利店的比例同比去年基本保持不變,且各城市間的差距明顯,呈現出南高北低的特點。從服務民生的角度來看,24小時便利店除了具備保障供應、滿足消費的基本功能之外,還可以更多地承擔滿足消費者日常應急需求的責任。所以通過政策引導,提高24小時便利店的比例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居民服務的質量。
作為零售業態之一的便利店,能夠保持健康快速的發展與各城市商務主管部門的支持是分不開的。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是便利店能夠保持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自2021年商務部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以來,各城市商務主管部門也相繼出臺了配套政策來支持連鎖便利店的發展。但從全國范圍來看,各城市針對便利店的政策支持差異較大,便利店要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更多政策的引導和支持。(記者閻密)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