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利助獨角獸企業“加速跑”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1-07





      近日,2023數字經濟獨角獸大會在京舉辦。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獨角獸企業以其獨特的顛覆性技術、難以復制的商業模式加速奔跑,在新領域新賽道脫穎而出,成為科技發展的加速器。


      “在數字經濟時代,獨角獸企業通過發明創新和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對產業升級和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愈發明顯。”中國發明協會副理事長賀振福表示。《2023數字經濟獨角獸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獨角獸企業共計273家,涉及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虛擬現實、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領域,總估值達到7.27萬億元。


      練就“獨門絕技”


      城市路口是城市道路中環境最復雜、參與者最多、問題狀況發生最頻繁的交通場景。2010年,一支清華大學技術團隊發揮成員在交通、通信、自動化等領域優勢,參與了國家“863”計劃項目“智能車路協同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歷時四年,在河北廊坊實現成果轉化,為車路協同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


      團隊以獨創的“車路協同全棧技術”為基礎,于2015年成立北京星云互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云互聯)。隨后,公司基于相關創新成果,提交了“一種基于矩形建模的車輛碰撞預警方法及裝置”發明專利申請,并獲授權。


      創新成果通過在路口全覆蓋部署集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于一體的融合感知設備“超眼”,實現全天時、多天候、全覆蓋的路口道路與交通信息實時動態感知。同時用戶端上報的交通信息實現了智慧路口的交通態勢分析預測、交通異常事件檢測,構建了智慧交通數字孿生系統,輔助交通參與者安全快速通過路口,提升路口交通安全與效率。


      “我們在沒有任何技術參考的前提下,摸著石頭過河,主導了國內第一個智能網聯測試場的建設。”星云互聯首席財務官王曉寧說,目前公司的核心專利已在40多個城市落地運用,部署超3000個路口。當前,公司員工總數約為240人,其中研發人員的比例占據了半數以上。在車路協同領域,公司已擁有21件核心專利,這是公司實現技術持續領先的關鍵要素。


      根據業內專家的觀點,數字經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產業數字化,即將高新技術融入傳統產業中,以推動產業升級和提高效率。我國在產業數字化方面的進展顯著,目前的產業數字化率達到了81.3%。另一方面是數字產業化,即將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轉化為產業,實現數字產業化發展。我國在數字產業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的數字產業化率達到了18.7%。隨著數據資源的不斷積累和應用,其潛在價值將得到進一步釋放。


      新賽道脫穎而出


      在數字經濟的推動下,我國擁有海量的數據和應用場景優勢。為了將這些數據轉化為生產要素,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標注,使其具有市場化和價值化的特征。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深入挖掘數據的潛在價值,并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其進行處理和利用。最終,這些數據將成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生產要素。


      如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多個事業部,每個事業部都有各自數據,事業部之間的數據往往都各自存儲,導致每個事業部的數據就像一個個孤島一樣無法和企業內部的其他數據進行連接互動。當前,數據加工企業蘇州眾智聯合數據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建設“產業數據要素工廠”,利用“隱私計算”技術讓數據在流通中不被復制,數據可用但是不可見,保證數據持有方的數據價值持續發揮。


      每日上班前系統自動推送財務數據,每個月結束后3至5個工作日系統自動推送衡量最小決策單位的績效財務報告,企業信息平正率從3%上升到90%以上,對賬的時間縮短了20%左右。以一家化妝品企業為例,其通過信息化手段對數據進行加工,縮小決策認知誤區,為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價值。


      《報告》顯示,273家獨角獸企業分布在幾大領域,其中大數據領域位列第一,有80家企業;其次為人工智能領域,有71家企業;第三為云計算領域,有49家企業。數字產業化的核心是數字技術的創新和應用,通過數字技術的不斷迭代和升級,推動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和發展。


      “如今,我們已經構建了一個有利于獨角獸企業成長的創新生態,但數據交易模式還未成熟,其次核心算法、關鍵軟件等數字技術,以及在數字治理等領域和國外還有一定差距,還須加快優化完善。”中國發明協會獨角獸企業創新分會會長解樹江認為。


      打造產業集群


      2023年,273家獨角獸企業在大數據賽道的城市分布上,北京排名第一,上海排名第二。北京作為數字經濟的第一城,獨角獸企業的綜合實力始終保持在全國首位,正在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尤其是北京大興區正在加快打造首都發展新的增長極,重點支持數字人才和數字產業發展,享受國家和北京市中關村的雙重政策,打出了政策支撐+場景開放+資本賦能+一流服務的組合拳,專門圍繞數字經濟出臺了“數字十條”,從各個維度為產業鏈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推動一批前沿成果在這里孵化轉化。


      目前,北京大興區已吸引了宇信科技、元年科技、騰云天下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落地,園區軟信產業收入規模實現了5倍增長,達到了100億元規模。從平臺上看,在數據服務業、數字化園區、產業數字化轉型三大板塊開放了15個應用場景,大興區打造了北大京苑路實驗室,落地了中國人民銀行的綠色算力中心,建設了大興區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務平臺,為數字化企業在大興的算力發展保駕護航。


      《報告》認為,預計五年內數字經濟獨角獸企業總估值將超過20萬億元,新一代數字技術、數字基礎設施等領域將誕生更多獨角獸企業,而自主創新技術正是獨角獸企業的保持加速奔跑的關鍵所在。(記者 劉娜)


      轉自:中國知識產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