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行業發展部副主任王青日前在知識產權賦能光伏產業發展研討會上透露,1985-2023年,全球光伏領域專利申請數量共計31.2萬件,其中我國申請專利數量為16.8萬件,位居世界第一,年均增長率高達22.1%。
另據《光伏產業專利發展報告》數據,近十年來,我國光伏領域專利申請數量增速可觀。截至目前,我國光伏領域有效專利總量7.4萬件,有效發明專利總量2.2萬件,兩項數據同樣居世界之首。此外,被引證超過10次的專利數量達3509件,超過50次引證次數的專利數量達194件。
細分環節上,硅料、硅片、電池、組件、逆變器等產業鏈關鍵環節專利申請數量不斷擴大,分別達到1.3萬件、2.8萬件、4.3萬件、4.8萬件、3.8萬件。同時,隨著我國組件回收再利用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相關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建設工作也隨之推進。
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光伏專委會光伏回收產業發展合作中心秘書長呂芳介紹,2018年以來,我國在組件回收再利用方面年專利申請數量明顯增加,保持在每年30件以上。2022年和2023年組件回收再利用方面的專利申請數量超過70件,成果喜人。截至2023年底,我國組件回收再利用領域專利申請數量累計超過300件。
呂芳指出:“目前,相關設備專利申請數量占絕大多數。這說明我國在組件回收再利用技術研發領域的代表性技術正在走向成熟,組件回收再利用已經邁入產業化進程,批量化、規模化、實用性需求成為產業內企業關注重點。”
而從集中度來看,8家企業專利申請數量超過1000件,7家企業有效專利數量超過800件,5家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量超過200件。其中,晶科能源、天合光能、華為、陽光電源等企業專利成果亮眼。
多家光伏企業高管指出,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是中國光伏行業發展的基因。天合光能相關負責人透露,截至目前,天合光能累計申請專利數超過4000件,并在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和組件輸出功率方面先后25次創造和刷新世界紀錄,首提IEC國際標準,主導參與176項標準,成功發布125項。
知識產權已成為企業實現強健經營的重要工具。上述天合光能負責人認為,如果沒有企業敢于利用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其創新成果,獲取創新收益,實現差異化產品和技術的競爭,就難以推動整個光伏行業新質生產力的向前發展。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2014年以來,我國企業創造世界最高光電轉換效率紀錄數量達56次。隆基綠能等企業在各自的技術路線上不斷突破,促進度電成本不斷降低。
王青指出,技術創新是推動光伏行業發展、提升競爭力的關鍵。企業不僅要提升研發能力,更要通過知識產權的保護來確保技術投入得到合理回報。
工信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專利代理負責人華楓強調,光伏作為重點領域和前沿技術產業涉及大量技術創新工作,利用好專利保護技術成果意義重大。(記者 董梓童)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